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国家所有的努力,都应在于“人”

2017-09-30 王言虎 新京报评论

国民权益的短板所指,便是国家努力的方向。


文/王言虎


太阳照常升起,时光兀自流淌,这是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第一天。此时此刻,绝大多数人或已回到家中,与父母团聚,享受着家的温馨;或正在优游,感受着大地温凉。
    
而不论是享受长假的闲暇,还是家庭团聚的幸福,都标志着,国民真正的满足,往往就在于那些日常生活的小确幸。


   
前几天,一篇名为《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父母年迈自己却没有守在身边尽孝,让很多子女愧疚不已。随后有媒体调查显示,6成以上的人愿意带父母外出同游。
    
每个在外打拼的游子,都是“出家”易“归家”难,忙碌的工作,让离土离乡的他们与生养自己的家庭渐行渐远。而难得的双节假期,既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也让其实现了与远方父母的团圆。
    
说到底,心与心的熨帖,是对个体最大的安慰。


   
放在宏大的国家视角下审视,我们可以说,一个国家所有的努力,不过就是要契于每一个个体国民融于琐碎事物中的切身感受。国家努力的方向,便是国民权益的短板所指。
    
所以,所谓国庆,庆的不只是宏大的国,也应是具体而微的民,它寄寓着赋予国民获得感的终极诉求。
    
这个时代,个体的价值愈发凸显,个体努力也被反复强调。但个体之上还有国家在,个体努力之外,国家也需要为个体权利“撑腰”。


   
现实中,除了极其优秀的那部分人,绝大多数的国民都要靠国家福利的兜底。教育的,就业的,医疗的,住房的。这些看起来是宏大叙事,却并不宏大,所指的不过是国民的柴米油盐。
    
而这些与国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指标,现实中也在不断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就业率连年攀升,创新创业势头不减,“一带一路”稳步推进……这些耀眼成绩,都汇集到普通百姓的民生日常。

   
当然,“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阳光和煦,也有可能未及时照拂到的地方。我们听到了“格斗孤儿”的哭声,看到外卖小哥为多挣几块钱在马路疾驰,也有人在台风中为保住谋生所用的货车而丧命。国民拥有了什么,又需要什么?太多底层叙事需要被观照。


   
国家的发展,就是要让国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满足。而每一个国民的立德立功,成功成仁,也都内蕴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国家与国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也相互见证。

   
68年来,国民与共和国亦步亦趋,命运须臾不可分。当我们明确了一切为追求幸福做出的努力都配得上尊重时,那国家的责任,就是为琐微真实的国民生活,提供最相匹配的权利保障。
    
唯有如此,这个国家与国民才能真正庄敬自强,踔厉风发。


□王言虎(媒体人)


编辑:仲鸣


推荐阅读:

监测仪坏了数据却完整,这出环境监测造假大戏“穿帮”了

柳传志马云都在点赞这文件:他们点赞的是企业家们的“春天”

丈夫不同意产妇紧急手术,医院理当报警 | 新京报快评

违停10分钟内免罚,深圳交警降低了社会“情绪成本”| 新京报快评

“要媒体表扬才肯归还手机”,超出了法律限度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