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在“买买买”时,我们究竟在买什么?

2017-11-13 张丰 新京报评论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双十一”购买本不需要的商品?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商品,而是购买本身,这就是“双11狂欢节”的真实含义。


 11月12日清晨,在山东省潍坊市一家快递公司分拣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货件。 图/新华社


文 | 张丰


从11月12日开始,很多人就在焦急地等待快递了。其中有一部分人会反悔,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条款来退货。阿里巴巴每年都要公布“双11”的成交数据,但是很少公布其后的“懊悔数据”:退货、退款、差评以及争吵,这些也是“双11”的有效数据,是这个全球最大的人造狂欢节的全貌。


据报道,一位住在厦门的女士成为今年“剁手族”的典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她从网上买了300多条牛仔裤和200多双鞋子,其中大部分都还没穿过。在过去的两年,她网购花了上百万,还欠下不少外债。


不知道马云看到这条新闻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他或许会感到欣慰,如果淘宝的几亿用户都有这位女士的劲头,阿里巴巴的业绩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我们不用嘲笑该女士的失控,其实大多数人都和她差不多,如果她是一个重度“买买买”患者,我们也都感染了这个病毒,只是症状略轻而已。


“买买买”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这个新词只有动作本身,试着读出来,你会感受到它的魔力。谁来买,多少钱,买什么,都不再重要,重要的就是购买本身。很多在“双11”购物的朋友,一周过后你再问他当天买了什么,他都记不清了。

其实,购物车里的商品,大部分都不是必需品,如果没有“双11”,可能根本不会购买这些东西,但当那个时刻来临,人们还是拿起手机,乖乖地点了购买。


▲双十一购物节蔓延至挪威。 图/新华社


这是物质过剩时代的奇观。大量的商品专门为这一天而生产,无数的人在等待并不真正需要的商品。所有的快感都在这一天释放,以至于等包裹真来的时候,看到物品却反而不再惊喜了。一方面,真实的商品,魅力要远远低于网上展示页那个;另一方面,当时“好划算”的感觉也消失殆尽,这时反而感觉是浪费了钱。很多人就是这样半推半就地接收了自己购买的东西,发誓明年一定管住自己。


习惯节约的老一辈人看着这种场景会心疼,但这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被网购俘虏而已。本质上来说,购买行为本身变得无比容易,“购买”这个动作本身具备了自足的意义,它给人快感,也给人认同感,让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你的剁手打败了80%”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我们需要的不是商品,而是购买本身,这就是“双11狂欢节”的真实含义。


和“买买买”相反的是“断舍离”,很多时候,发誓要“断舍离”的,正是那帮“买买买”的人。不管怎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物品,而物品也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买买买”的快感和“断舍离”带来的克服欲望的胜利感,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特有的感受,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物质过剩时代的挣扎。


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我们已经彻底走出了匮乏时代。但是,就像大家指责中年人油腻一样,我们面对“双11”的困惑也多少反映出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新阶段:单纯的物质满足越来越让我们不快,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要,而对到底什么才是幸福,我们也越来越没有把握。


 □张丰(媒体人)


编辑:思凝


推荐阅读:

唯有真相不可辜负 | 新京报记者节社论

亲子园“虐童”:别把幼儿教育办成一门生意!

八旬老母“因爱杀子”被判三缓四,有人情的法律更有威严

柴智屏16年后再拍《流星花园》,豪门+鲜肉+玛丽苏的老路已走不通

色情广告攻陷“老兵论坛”,谁来守护互联网战场上手无寸铁的老兵?

立法为何要对“刷单”下狠手?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