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歌案,朴素正义感莫被情绪带偏

2017-11-14 温文 新京报评论

                                         

应该尊重江歌母亲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决心,但旁人难以与她“感同身受”,更不应超越法律去追讨正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02hw5gd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江歌母亲与案件亲历者刘鑫第一次见面



文 | 温文

一年前,留学生江歌在日本被人杀害,凶手是其好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根据媒体报道,陈世峰杀害江歌的地点,正是江歌在东京居所公寓楼道。当时刘鑫饱受陈世峰骚扰,向好友江歌求助,江歌出于朋友道义,允许刘鑫借宿。根据邻居回忆,事发当晚,两名女子与凶手发生争吵,凶手想进屋内被两人阻止,随后一名女子从屋内关上门,另外一名继续与男子争吵。一阵打斗和撞击的声音之后,江歌身中数刀,倒于血泊之中。


整件事情目前比较清楚的事实是,凶手确系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陈世峰以杀人罪被正式起诉,近日日本当地法院将对他是否判处死刑做出判决。


近日这个案子因为新京报《局面》的采访,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但是目前舆论的焦点,却不是凶手,而是死者生前好友刘鑫。原因在于,此前江歌母亲为了追索真相,向刘鑫追问当日事情经过和细节,刘鑫置之不理。


而江歌母亲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息之后,刘鑫被迫向媒体做出回应,但其回应中却声称,江歌遇害时,她根本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嫌疑人的信息。其后,江歌母亲继续试图与刘鑫取得联系,但均未得到回应。江歌母亲在网络上公布其照片和姓名之后,刘鑫责问江歌母亲为何发布不实信息,甚至威胁说,如果再有新闻涉及她,就停止协助警方调查。


现在网络舆论沸腾,几乎是一边倒地谴责刘鑫薄情、忘恩负义。江歌母亲认定,是刘鑫反锁了门,从而阻断了江歌逃生的机会。而且在好友被杀害之后,刘鑫回避的态度、无法自圆其说的言辞,以及刘鑫母亲说出“是她命短,遇害与刘鑫没关系”这样的话,更是加重了江歌母亲的愤恨,以及舆论对刘鑫及其家庭的谴责。


基于单亲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女儿,也为其孤独一人苦苦追索女儿遇害经过,更因为刘鑫一家不当的言行,人们生出一种朴素的正义感,普遍倾向于谴责刘鑫的薄情虚伪,应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很多时候,朴素的正义感反映的正是人们心底朴实而纯真的良善底线和共识。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的是,朴素的正义感并非现代法治之全部。现代法治讲究真凭实据,也强调程序正义,所以即使是舆论普遍支持下的朴素正义感,最终也未必能真正抵达真相和法治。有时候,两者甚至背道而驰。


就江歌一案来说,刘鑫和刘鑫一家的做法,的确有许多背离常情和自相矛盾之处。但在江歌遇害当时,那扇紧闭的门到底是不是刘鑫故意反锁的,而刘鑫是不是清楚江歌是为她而死的,目前双方还是各执一词,其中细节至今依然不够清晰。旁观者难以据此判断当时刘鑫之所思所想,也因此难以据此下判断。


更值得一提的是,汹涌的舆论夹杂着太多背离法治轨道的做法。一些大V借此中情绪,煽动仇恨,制造冲突,更是与现代文明和法治精神相去甚远。


应该尊重江歌母亲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决心,但旁人难以与她“感同身受”,更不应超越法律去追讨正义。必须认识到的是,基于事实,正义才不至于被单方面的信源迷惑,也只有尊重正当的程序,法治才不至于被非理性的情绪带跑。


 □温文(媒体人)



编辑:温文


推荐阅读:

唯有真相不可辜负 | 新京报记者节社论

江歌案: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 | 新京报快评

“年度法治人物”隐瞒犯罪前科,是怎样的黑色幽默丨新京报快评

江歌被害刘鑫无罪,法律无责不代表道义无责

“双十一”终极之问:未来会永远上涨吗?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