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恩波俱乐部获体校资质,“格斗孤儿”就该回去吗?

2017-11-23 于平 新京报评论

涉事俱乐部有了体校资质,给“格斗孤儿”们多了一条路,但不能成为解决他们困境的全部指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38m2y02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格斗“孤儿”交接现场被强行按手印,哭成泪人不愿离开。 新京报“局面”出品


文 | 于平


据媒体报道,备受关注的“格斗孤儿”风波出现了新动向。在政府的支持下,近日,恩波格斗俱乐部获得了体校资质,这意味着,曾经被“遣送”回家的孩子们将可以继续回来训练与学习了。


尽管恩波俱乐部获得体校资质,并非只是为了那些“格斗孤儿”,但毫无疑问,这会让部分“格斗孤儿”多了选择空间——此前,不少被解救的格斗孤儿中,有的是迫于生计不得不打拳,但有的则是已喜欢上打拳。正因如此,这些孩子被送回老家时,是哭着离开的;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回来了。


“格斗孤儿”被曝光后,曾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留在俱乐部,法律和条件都不允许;选择回家,有些孤儿的内心充满抗拒。而赋予恩波俱乐部正规体校资质,则化解了其中的难题。


之前许多人以为,“格斗孤儿”们被接回老家,这个事情也就已经画上句号。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回去之后可能仍然面临生活困境。考虑到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一刀切强制把他们送回老家,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现在,部分“格斗孤儿”有了选择的机会,他们能够如愿地边上学边打拳,也是更周全地解决问题。


本质上,这也是尊重他们的权利——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绝非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情,大人不能以爱之名,独断地为孩子决定一切。


但也得看到,就算涉事俱乐部有了体校资质,也没有必要将“格斗孤儿”们的出路都寄托在这上面,没有必要让他们全部回来。


▲格斗“孤儿”被强行按手印。图据“局面”视频截图


的确,孩子们是不是真心愿意回来,许多当时痛别俱乐部的孩子的哭声,给出了部分答案。可对那群孩子来说,他们最初面临的选择是“在俱乐部打拳和回老家吃芋头”的二选一,这两个选择都很残酷,也都不算是好的选项。宁愿打拳也不愿回家过苦日子,只能算是孩子们在没得选中的次优选择。他们的“哭”,更多的是担心离开俱乐部自身境况更差。


但在此事引发关注、这些孩子回到家乡上学后,依照当地政府承诺,这些孩子应该摆脱那种“不打拳就没法改善生活”的窘境。他们当时进俱乐部,是没得选择的选择,打拳谋生,对他们是青春残酷物语;而今他们如果有人还想进俱乐部,只能是依照个人兴趣,而不能是借“为他们好”之名的强迫。


换言之,没必要因为涉事俱乐部有了资质,因为部分“格斗孤儿”离开时的不舍,就再度将他们送回来;也别因为涉事俱乐部有了资质,孩子们的家长和地方政府就以为可以充当起甩手掌柜——有意于打拳想回来的,可以让他们回来;不想回来的,不应施予强迫。


涉事俱乐部有了体校资质,给“格斗孤儿”们多了一条路,但不能成为解决他们困境的全部指望。对于孩子们回归后的境遇,当地政府部门不妨给予更多关注,给予一些帮助,尤其防范出现侵害儿童权益的问题。对于那些留在家里的孩子,家乡政府也应给予全方位的制度监护、关怀和保障,让他们摆脱困境。


让涉事俱乐部有体校资质是好事,但别把孩子的出路全系于俱乐部,这才是我们让“格斗孤儿”摆脱困厄的正确打开方式。


 □于平(媒体人)


编辑:思凝


推荐阅读:

唯有真相不可辜负 | 新京报记者节社论

江歌案: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 | 新京报快评

雅安石棉十年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真的无解吗?| 新京报评论

“优秀学生”刺杀“优秀老师”,是怎样的悲剧|新京报快评

《功守道》潦草浮夸,守不住“功夫之道”

部分政府官网“主动泄密”,是对个人隐私的冒犯和伤害 |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