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监狱帮死缓犯人寻亲,司法文明透出人性光亮|新京报快评

2017-12-15 胡印斌 新京报评论

寻亲成功,这得感谢信息时代便捷的传播方式,但更离不开福建省有关司法部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司法理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18xkqi7r&width=500&height=375&auto=0▲ 福建龙岩监狱帮犯人寻到生母、手抚父亲遗像犯人失声痛哭  我们视频


文 |  胡印斌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福建省司法厅官网发布文章《刑犯狱中求助:要监狱民警帮他找亲爹娘》引起关注。后经DNA比对,罪犯郑江(化名)成功找到亲人。昨日,郑江与亲生母亲、两位姐姐在狱中团圆,为了圆郑江母亲的心愿,龙岩监狱还为母子准备了蛋糕,过了个特别的生日。

为被拐者寻亲,不罕见。但监狱为死缓犯寻亲,仍很吸睛。从这起“寻亲”事件的发展脉络看,福建有关司法部门的行动可谓紧锣密鼓:

11月27日龙岩监狱接到求助信,次日,福建省司法厅就在官网发布了消息,并通过头条号、官微开始“寻亲”;

11月30日,就有了反馈,有人称郑江极有可能是她失散30多年的弟弟;

12月初,采集血液样本进行DNA鉴定;12月12日确认郑江身份,而到了14日,一家人就在监狱团圆了。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半个月时间里,就完成了此前30多年辗转反侧、求而不得的殷切心愿,这几位当事人其欣喜为何如!


民警向郑江讲述寻亲进展。福建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寻亲成功,这当然要感谢信息时代便捷的传播方式,但更离不开福建省有关司法部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司法理念。

公众看到,整个事件一路绿灯、高效快捷,没有繁冗的行政程序,也没有种种以制度、规定等为说辞的推挡、拖延乃至阻隔。工作人员送蛋糕,母子可以面对面晤谈,拿出遗像让儿子与死不瞑目的父亲见“最后一面”……所有这些能够触动人心柔软处的细节,共同构筑起一个温暖的时空。

这一束人性的光亮,不仅照亮了服刑犯人的世界,使其对生活多一分信心、多一分希望;对于其他服刑犯人而言,也是一种昭示与抚慰。

监狱不是人生的孤岛,而应该是一种社会化的存在。如何在封闭改造的同时,实现与社会的良性沟通互动,从而最大可能止损增效、降低社会成本,本身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这也是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人性化司法的初衷。

福建省司法系统的“寻亲”之举,一方面,让本来冰冷的司法活动发光发热,让犯人及其亲属感受到来自司法的温暖;另一方面,此举也传递给社会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司法的人性化,并不必然与严格公正执法相抵触,而是完全可以找到共同的契合。

只要真正从人本身出发,并非不可能实现司法活动与人的良性互动。而这场特殊的寻亲,无意间也彰显出——真正的文明司法,本质旨在渡人,而非惩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戳“阅读原文”。

编辑:与归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摩拜ofo是否能“在一起”,还需资本意志做主

个人数据保护,可向欧盟“取经”

拉胡尔挑战莫迪:“甘地家族”光环照不亮选举前路

普及无障碍设施,还有哪些障碍?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