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愿所有“少年版霍金”都能无障碍融入大学 | 新京报快评

2017-12-25 胡欣红 新京报评论

残疾大学生畅行无阻,有赖于高校建立常态化的帮扶和关照机制。

▲邵镇炜和他的61人“后勤粉丝团”。图片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


文 | 胡欣红

  

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邵镇炜和他的61人“后勤粉丝团”,令人倍感暖心。

邵镇炜患有“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连翻阅课本都很吃力。但他身残志坚,勤奋学习,是同学眼中的“少年版霍金”。2017年高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杭电计算机专业录取,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一度成为无数网友心中的励志榜样。


为了让邵镇炜能够顺利安心学习生活,同学们自发组成了61人的“后勤粉丝团”给他“保驾护航”。邵镇炜成绩优异、多元发展,参加辩论赛,在宿舍与伙伴们娱乐,和同学一起玩“撕名牌”……实现了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之中。


▲61人“后勤粉丝团”制定的排班表。图片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


自2014年李金生“破冰”盲人高考以来,通过努力进入大学的残障学生,已经越来越多。但是,不少高校并没有做好迎接残疾考生的准备。残障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学习,依然是一个难题,常常需要“带母上学”。

今年暑假,甘肃定西残疾学生魏祥与清华的隔空互动,就温暖了许多人的心,被传为佳话。魏祥“带母上学”事件之所以引发持续热议,一个重要的背景在于,很多大学对于残疾学生还缺乏针对性的制度、资源安排。暖闻固然令人唏嘘感慨,但并不具普遍性。


▲魏祥在家中接受采访。图片来自@新京报


残障大学生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从趋势上看,今后有机会就读高校的这类学生只会越来越多。2011年至2016年,5年间就有超过4.5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面对这种趋势,高校当然不能仅仅以献爱心的方式应对。

换言之,如果高校的无障碍环境得不到改善,更多魏祥的校园生活就会受到影响。魏祥被媒体报道后,来自不同省份的5名大学生联名向教育部“上书”,呼吁建立高校无障碍支持体系。教育部等七部门则联合印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中国的大学应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而提供专门的电脑、打印机和语音设备,让残疾大学生畅行无阻,只是保证了学生的独立生活,他们要想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更有赖于高校建立常态化的帮扶和关照机制,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进行周到关怀照护。

所以,魏祥也好,邵镇炜也罢,能引发媒体关注和舆论热议的残障学生,毕竟是少数。让所有残障学生不必通过额外的同情,也能在高校正常生活,高校还有更多文章可做。个案关怀之外,愿所有“少年版霍金”都能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此文为“稿事”计划来稿,如何投稿?请戳“阅读原文”。

编辑:新吾  实习生:李瀚伟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陪审员制度专门立法:让陪审不再只是“陪着审审”

邓超不在乎孩子“输在起跑线”,可他的孩子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

因低俗广告被罚60万……绝味,这滋味 “绝”吗

这篇评论写给有关部门,也写给约2000万中国罕见病患者

共有产权养老房:为“老有所养”提供多样化选择|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