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登陆北京”却无资质,网约车得先过制度关

2018-01-10 边际 新京报评论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监管细则已然明确,进军网约车市场应该且只能尊重现有规则,否则,对市场上的其他玩家来说也不公平。


此前美团打车的广告页面  资料图


文 |边际 


几年前的网约车大战许多人依然记忆犹新,如今随着“美团打车”声势浩大的宣传,网约车价格战似乎又开始有重启的架势。


但就在美团打车登陆北京进入倒计时之际,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表示,目前“美团打车”尚未依法在本市申请开展网约车业务,尚不具备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资质。且已约谈了企业相关负责人。


伴随着网约车国家到地方层面的规定相继出台,两年前的网约车平台野蛮生长最终以多家合并、巨头滴滴诞生落下帷幕。


如今美团再入战场,使得这一领域再生变数。美团跨界布局打车,从其商业逻辑上来看很好理解。目前互联网公司纷纷试图布局超级平台,出行场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调查显示,约有30%的人打车目的地是去吃饭,而这与美团的吃喝玩乐核心业务密切相关,再加上滴滴出行当前估值达到5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团点评的估值。


一旦美团打开这个市场,估值自然上升,这对于创始团队及投资人都是喜闻乐见的。可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跨界和新业务推动的前提,是对新领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相关制度约束有明确认知。网约车在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规定,在进入市场前理应先过制度关再做公开宣传,否则不仅会影响后续进程的推进,还容易伤害用户体验。


美团打车从2017 年12月28 日启动北京站司机、乘客招募活动,宣称“报满20万人,马上就开始”。而1 月8 日下午,美团打车北京站宣布完成这一招募计划。但与此同时,管理部门的回应和约谈,暴露的是美团在跨界新业务时的急迫,市场拓展的准备不够充分。


互联网巨头布局网约车,可见出行市场的痛点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寒冬里。美团入局将带来鲇鱼效应,对目前的寡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对用户来说无疑是有利的。然而,出行市场事关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


如果说两年前的补贴大战是以新事物出现、法律法规尚属空白的情况下进行,那么当下在从中央到地方监管细则已然明确的前提下,进军网约车市场应该且只能尊重现有规则,否则,这对市场上的其他玩家来说也不公平。


□边际(财经评论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戳“阅读原文”。

编辑:温文


推荐阅读:


口口声声高喊“正义”,却可能亵渎了司法

为“等老公”阻挠高铁发车的女子:你“越轨”了 | 新京报快评

新增万亿城市:“北上广深”之外的新选择

学校处理文件中说“与女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措辞不当

河间整治“假驴肉火烧”:这才是应对舆论监督的正确姿势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