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朗普支持提高购枪年龄,解决不了美国“枪患”|新京报快评

2018-02-23 刁大明 新京报评论

美国两党在枪支问题上各执己见,丝毫无法在妥协的基础上共同迎接任何可能的进展。于是,美国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根本无法构成一个转折点,最多是又一个节点或痛点。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截图

文 | 刁大明


致17人死亡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校园枪击发生后的一周多以来,特朗普政府马不停蹄地采取行动:从接见事发学校师生家长代表,到签署总统备忘录禁售“撞火枪托”,再到22日与40余位学生、教师以及州和地方官员集聚一堂、共同讨论美国校园安全问题……

而日前,他又表示,支持将购买枪支的年龄限制从18岁提升到21岁,旨在确保所有正常年龄段的美国中小学生无法购买枪支。

枪击案不等于“校园安全问题”

佛州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政府忙归忙,但必须看到,这种将枪支暴力泛滥,简化为治安与犯罪问题的应对维度,无疑是共和党长期以来一贯的避重就轻。而此次枪击案虽然发生在中学校园,但其核心问题却远不是校园安全那么简单。


▲2月1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市,警察在发生枪击事件的一所高中附近执勤。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关于校园安全的讨论之中,特朗普提出了一些看似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提出支持将购买枪支的年龄限制从18岁提升到21岁,但其中的潜台词却是把枪支暴力推迟到了大学阶段。

对此可能的辩护是,21岁之后的公民可能更具理性。但问题在于这种基于概率的标准,面对着特殊个体,其实是苍白无力的。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一标准被立法加以落实,拥枪保守派势必很快发起所谓“违宪”的诉讼,最终导致该标准根本没有机会证明它自身的无效性。

再如,特朗普虽然反复否认了关于“给教师配枪”的提法,但仍旧演绎式地想象着,如果占10%、20%或者40%的熟练使用枪支的教师,也携带枪支上班、上课,那么就会在第一时间阻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这种基于突发事件处置时间对比作出的建议,听起来务实,却是基于“教师任何时候都百分百理性、教师绝对不会成为枪支暴力的加害者”这一前提假设之下的。显然,事实未必如此绝对。


枪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美国枪支暴力泛滥,无论是否在校园,是枪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的问题。

可以说,联邦宪法的刚性约束、国家基因中的枪支文化、联邦制下的政策、甚至是特殊利益群体的驱动,共同塑造了枪支泛滥的顽疾。有统计显示,1949年以来美国导致10人以上死亡的23起枪击案中,12起发生在2008年之后即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这就意味着,“人的问题”其实是美国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族裔等众多层次矛盾所积累的不良情绪。而在整个美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易发期之后,校园治安问题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2月1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市,人们参加枪击案遇难者祷告仪式。图片来自新华社


自去年10月1日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倾向于严格控枪:59%的民众同意更为严格控枪,但不同意者仍为36%。但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阵营的意见是:仅有31%支持,63%反对。

很难想象,在如此关乎美国普通民众基本生存利益的议题上,两党及其相应的选民群体却仍延续了势如水火的极化与撕裂。而在撕裂民意的驱动下,民主党阵营反复强调严格控枪的一劳永逸,特朗普等共和党人则高调讨论治安议题。

所以,“人的问题”更在于两党在枪支问题上各执己见,丝毫无法在妥协的基础上共同迎接任何可能的进展。

于是,美国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根本无法构成一个转折点,最多是又一个节点或痛点。它虽令人痛心,却在血淋淋的美国枪支泛滥史上,添上一个新的惊叹号和无数个无奈的问号。

文/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与归  实习生:杨林鑫 李瀚伟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三亚返程机票动辄近2万,可别成了“趁雾打劫”

企业家实名举报市委书记:政商不清,纠纷必生

闲置农宅变“晚年驿站”,这步棋走对了

《恋与制作人》广告方:女玩家在你们眼里就这么浅薄虚荣?

面向春天,让生命从容绽放丨新京报春节社论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