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34年不留作业,是教育“减负提质”的样本 | 新京报快评

2018-03-14 胡欣红 新京报评论


这场坚持了34年“不留作业”的教育改革试验,难能可贵,也为其他地方、学校提供了一个教育“减负提质”的样本 。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实践课程走进中华饺子文化。图片来源:半月谈


文 | 胡欣红


在教育减负成为两会热门话题之际,一则题为《34年不留家庭作业,三任校长接力“高效课堂”》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


教育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此之前,不少学校也曾开展过不留家庭作业的探索尝试,但往往在家长的“质疑”中功亏一篑,大多只能象征性地搞一些“无作业日”之类的活动点缀。多做作业才能提高成绩,或许仍是大多数家长眼中的常识。


而沈阳铁路第五小学,三任校长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实践给出了颠覆常识的“答案”——“只要教育理念正确,有决心坚持,‘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就不需要家庭作业。”


34年来,这所小学坚持实施愉快教育改革试验。不留家庭作业,而是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通过丰富多彩的在校和课后活动,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读书节图书交换小超市一片火热。图片来源:半月谈


据报道,学校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美术等20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健身、读书社、英语俱乐部等60多个选修社团,帮助孩子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一减一增之间,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变得轻松而多彩,而该校在学生学科质量监测中也名列全区前茅。


小学生最需要的是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调动学习兴趣,而过于繁重的家庭作业会让年幼的孩子反感学校,进而反感功课和学习本身。如果罔顾学情“任性”布置,还会陷入机械重复训练的误区,浪费学生时间、锢化学生思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34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绝不是放任不管,前提是教师要保证学生每一堂课、每一天、每一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全部吸收消化。


为此,学校推行“三清”制度,教师把大量精力用在备课、教学交流上,保障教学的高品质。有了高效课堂作保障,自然不必搞“题海战术”,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才能长期坚守。


当然,要想将不留家庭作业推而广之,还需从长计议,切实改变家长的认知和以量化为特征的单一评价机制等,可谓任重而道远。但至少目前应该达成共识: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从学生学习力和学习习惯入手,才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质量。


期待这场坚持了34年的教育改革,能给更多地方、学校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带来信心和决心。


 □胡欣红(教师)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本文为“稿事”计划来搞。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杨林鑫 范娜娜  陆爱英


推荐阅读: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加强诚信建设,完善“黑名单”制度

组建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新京报两会快评

组建医疗保障局,更好保障“病有所医” | 新京报两会快评

组建“应急管理部”:刷新事故灾害应急管理格局 | 新京报两会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