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巢老人“一键急救”:让技术“赋能”居家养老 | 新京报快评

2018-04-13 堂吉伟德 新京报评论


通过技术对供给侧进行精准布局,既可以解决传统居家养老的封闭限制,又可以达到在养老院所期待的个性服务。

志愿者正为居民介绍使用方法。 图/新京报网


文 | 堂吉伟德


在家安装一部电话装置,就可以一键呼叫急救、家庭医生、助浴助洁等便民服务。据新京报报道,2017年,北京朝阳区民政部门已为260户高龄空巢户籍老人免费试点安装了“一键呼叫”智慧养老系统。朝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区此类老人家庭都将免费安装这一装置,享受相应服务。


据了解,这种特殊“电话机”内嵌小型定位系统,同时将老人的家庭地址和个人信息备份在设备中。当老年人突发疾病按动急救键,可直接联通999急救中心绿色通道,系统同时将老人的姓名、地址、既往病史等详细信息上传到急救中心,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和数据库匹配离老人最近的救护车。除了红色急救键,电话机上还有“一键医生”“一键便民”“一键养老”“一键投诉”等按钮,俨然一部针对老年人的专属“智能手机”。


技术提升服务、改变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养老系统的推出和使用,可以减轻空间和时间带来的障碍,把供需两端的各种资源要素结合起来,最大化满足养老的需求,从而克服居家养老的分散化、零碎化瓶颈,实现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兼顾。


其实,智慧养老系统只是技术在目前养老中发挥神通的一个缩影。


如果把整个区域视为一个大平台,则不难发现技术在资源配置中的巨大优势。在技术的串联下,家庭和老人成为末端的细胞,而另一方的政府公共部门、志愿组织、服务机构和专业团体,则会根据“就近服务”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得到科学的分配和高效的使用。在智慧养老系统下,老人们可以在享受普惠式救助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精准而个性的定制服务。


可以说,技术带来了养老方式的革命,也破解了社会化养老机构不足的瓶颈。毕竟,受传统养老习惯和优质养老资源稀缺的双重影响,“在家养老”依然是老人们的主要选择。


北京某社区内的养老驿站,一女士在接受理发服务。图/新京报网


据浙江省的一项调查显示,96%以上的人赞成居家养老,理由是最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而在全国层面,也有60%左右的老人希望居家养老。更何况,当下价美物廉而服务优质的公立养老院也“一票难求”,2013年有媒体报道,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个单间的入住价格仅2250元,但排队平均要等100年。


这种现实,也提示养老服务的提供者转变思路,在传统的养老院养老模式之外,借助技术优化资源共享,以居家为基础,构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


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除北京外,还有其他成功的范例,比如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托老所”,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多地的实践表明,通过技术对供给侧进行精准布局,既可以解决传统居家养老的封闭限制,又可以达到在养老院所期待的个性服务。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更多的公共机构、社会机构参与进来,培养和壮大服务提供源。各方广泛参与,再加上技术的助力,才能让更多的老人在家享受到完善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也将不再只是个热炒的概念。


□堂吉伟德(职员)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本文为“稿事”计划来稿。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机票“被改签”要乘客补差价,值得商榷 | 新京报快评

皋兰“削山造地”毁田万亩,谁来买单? | 新京报快评

“五周杀人案”改判无罪:每一处瑕疵都是法治的伤痕 | 新京报快评

快递柜不是“甩手柜”更不是“钱柜” | 新京报快评

美国国会对扎克伯格的质询“太温柔” | 新京报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