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让“儿童坠井”的悲剧打“机井监管”的脸 | 新京报快评

2018-04-18 仲鸣 新京报评论

在儿童坠井事件时有发生后,各地显然也该有引以为鉴、主动堵漏的自觉,别再让这类悲剧打“机井监管”的脸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323x87v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潍坊坠井儿童抢救无效。视频来源:新京报

文 |仲鸣


又见男童坠井,上次是在保定,这次是在潍坊。据新京报报道,4月17日16时许,山东潍坊一名5岁男童坠入当地一口百米深井,经近15小时救援后被救出,但在送医紧急救治后,仍被宣告已无生命体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可能两次经历同一种悲剧:发生在2016年11月的那起保定男童坠井事件,留下的痛感尚未彻底消弭,潍坊又出现了类似悲剧,让人痛心复痛心。


犹记得,保定男童坠井事件后,各方力量展开了一场“中国少见的针对个人的大规模救援”:80台挖掘机,营救了107个小时。虽然小伊伊式奇迹最终未出现,可无论是这场让人震撼的生死救援,还是现场车辆的集体鸣笛默哀,都彰显了生命的价值与人性的力量。而在这次事件中,事发地也上演了争分夺秒的大营救,个中展现的“对生命负责”态度也令人动容。


但越是感动,越应尽力避免“机井吃人”式的悲剧。拿直抵人心的生死救援来说,虽然是因悲剧而起,其目的却是为了保全生命,所以早避免更多生命被这样吞噬,才是这些感人情节应该激起的回响。


在抢救室外等待的亲属。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在保定那起事故发生后,新京报曾刊发题为《消除枯井监管真空,别再让其吞噬孩子》的社论,呼吁地方政府别只是从地下空间管理角度看待枯井,而应把这些井眼视作公共安全的风险点,补上治理“短板”。可这次事件也表明,让机井变成“吃人黑洞”的管理漏洞,在有些地方仍未完全补上。


虽然说,保定男童聪聪坠的是已废弃的枯井,此次男童坠入的则是今年刚挖凿的干井,可很多问题如出一辙:都是分布在城郊野外,井口都未装井盖也没设置任何警示标志,坠入之后也都难以施救。这也让人担心:在全国范围内,到底还有多少这样向孩童张开“血盆大口”的危险机井?


针对保定男童坠井事件,时任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曾作出批示,要求迅速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督促全省各市县迅速对辖区内枯井数量进行排查,并及时进行填埋,消除安全隐患,切实防止再次发生儿童坠井事故。问题来了:其他地方是对镜自照、迅速查缺补漏,还是觉得与己无关、高高挂起?


要知道,“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一地“亡羊”,多地自查是否需要“补牢”;别人吃了一堑,自己也长一智,这才是很多个案悲剧留下的应有的共性启示。


视频截图


或许在私人打井“存量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机井吃人”悲剧短时间内难彻底杜绝,也免不了有漏网之鱼般的新井成为新“风险敞口”。即便如此,也要警惕因意识麻痹导致悲剧发生,特别是悲剧未发生在自己辖区就无动于衷,自身出了问题才知道堵漏的“后知后觉”心态。


在儿童坠井事件时有发生后,各地显然也该有引以为鉴、主动堵漏的自觉:比如,对大量散落在城乡的井眼数量和位置进行普查,对排查出的“问题井”建档立案,该填埋填埋,填埋前则在现场竖起明显警示标志、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安排专人日常巡查——不管是枯井还是新井;比如,加强对井的开凿、使用、废弃的全过程监管,依法打击未经审批擅自打井者,尽量别让一个机井漏网;比如,分类治理,对于有产权方的“问题井”,督促产权方限期处理,对无主的,可拨出财政专款统一进行处理等。


如果说,隧道裂缝是对折达公路工程质量的“质检”,那儿童坠井悲剧频发,也不啻为对机井监管发出的警示。希望各地都能对可能存在的机井隐患进行清查,别再让这类悲剧打“机井监管”的脸了。


仲鸣(媒体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西安“房荒”是“抢人大战”的副产品 | 新京报快评

储户被转走1900万,“密码交易视为本人”的行规该改了 | 新京报快评

成为职业化校长,是施一公的使命 | 新京报快评

安倍频繁访美,美日关系没有表面上那么稳定 | 新京报专栏

论证鸿茅药酒转处方药,不妨趁机“全面核查”|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