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社保卡上线,不只是把证件信息搬上“网”| 新京报快评

2018-04-23 任然 新京报评论


越来越多的证件“上网”,这或标志着“互联网+”在出行、零售、外卖、支付等市场化服务中取得成功后,正加速向政务领域转移,这或让民众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在榕首发。图/福州日报


文 |任然


又一个电子证件诞生。在4月22日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签发了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与实体卡一样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


这是继去年底,第一张“微信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在广州签发后,证件电子化迈出的又一步。当前,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2亿人,普及率达80.6%,电子社保卡上线,其红利的惠及面可能仅次于电子身份证了。可以预期,这能让民众更方便地解决丢卡挂失之类的问题。


就在前几天,人民日报还报道了山东的社保业务智能化,民众可以通过相关手机APP、自动终端机便捷地办理社保业务。


而电子社保卡普及后,所有的社保业务均可在线上就搞定,已然更进一步。这再次说明,“互联网+政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和身份证网证一样,电子社保卡的应用平台搭载,也走的是多元化之路。包括人社部门APP、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APP等都能够使用。这可有效降低民众的领取和接入成本,像第三方支付已经普及,多数人无需再另外下载服务应用即可获取电子证件。另外,应用平台的多元化,不仅降低了公共服务部门的研发、管理投入,也利于让“用户”用脚投票,从而倒逼各平台抓好服务质量。


证件电子化,不是说把证件信息搬上网这么简单,其实质还是实体证件对应的服务“在线化”。因此,推动证件电子化的关键,是确保相关服务在线办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如人社部曾表示,将在2018年基本实现社保卡跨业务、跨地域的“一卡通用”。跨地结算难一直是社保卡应用的痛点,倘若能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打破原本的地域限制,将极大地提升电子证件的“含金量”。


而除了传统功能,电子社保卡还将重点推进线上查询社保权益记录、线上就医购药支付结算、线上办理参保缴费等业务场景应用。这些都需线下服务改革的支撑,并打通线上线下的壁垒。


证件电子化,对相关信息的保护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证件从领取到日常使用都在网上完成,也就意味着个人社保信息的传输、验证、应用、保存等都将在网上留痕,若缺乏与之匹配的安全防护,便可能伴随泄露风险。尤其是相较于原始证件,电子证件信息保护一旦存有漏洞,其泄露便可能是成规模的,其风险不容低估。


电子证件应用平台非唯一,这其中不仅有公共服务部门,也涉及企业、机构,不同主体的信息处理边界如何把握,都需要在应用过程中谨慎以待。


越来越多的证件“上网”,这或标志着“互联网+”在出行、零售、外卖、支付等市场化服务中取得成功后,正加速向政务领域转移,这或让民众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在时下的放管服改革中,不少地方将“最多跑一次”列为改革目标。而证件电子化后,未来便很可能让“一次也不用跑”成为现实。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公民有效证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上线”。


□任然(媒体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关押最久”刘忠林改判无罪,深究才能为正义疗伤 | 新京报快评

“文爱”“磕炮”:别让网络色情涂鸦孩子人生的“白纸” | 新京报快评

“海水像酱油”:地方发展岂能“宁可毒死,不能穷死”? | 新京报快评

少年被批评后溺亡,批评者担次要责任没毛病 | 观点交锋

闯红灯就“挨喷”,以神器治违法究竟妥不妥 | 观点交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