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樊成 2018-05-22


超市觉得用河南话“土”,配不上超市的“高大上”,这种妄自菲薄的心理,其实才是真的“low”,令人不舒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樊成


据媒体报道,近日,郑州一市民带着老人孩子去超市购物。结果,老人带着孩子玩耍与其走散失联,老人未带手机,也记不住家人电话。为找老人,家人跑遍了超市,均无果。无奈只能求助超市广播寻人。但当家人希望能用老人比较熟悉的河南话广播时,超市工作人员却坚决只用普通话。


为什么拒用河南话?直接原因是超市要求服务台使用普通话。的确,这是服务行业该有的规范,按照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该超市严格要求服务台,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这一“提倡性”规定,是对日常工作的要求,遇到了特殊情况就应特殊对待。比如,如果是一位不懂中文的外国友人走丢了呢?超市坚持用普通话,不是刻舟求剑吗?超市没必要一根筋,偶尔为特殊顾客说一句河南话,这与立法并不矛盾,反而更符合人之常情。


而反思这家超市的“执拗”,其实不仅是管理上出了问题,也是思维认知上出了问题。超市的另一个解释是,用河南话广播影响超市形象。言外之意,无非是觉得用河南话“土”,配不上超市的“高大上”,这种妄自菲薄的心理,其实才是真的“low”,令人不舒服。 


国家提倡使用普通话,是为了统一规范,是为了方便最广大的民众,并不是说地方方言就比普通话“低语一等”。当出现特殊的客人,需要用河南话才能更好地进行服务时,作为服务企业,没必要死抠规定,人为地制造“不方便”。

   

事实上,这家超市恐怕想不到的是,偶尔用用河南话寻人,不但不会影响形象,及时播报找到了老人的话,反而会增加一层管理灵活、以顾客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形象;相反,不分场合一刀切地拒用河南话,让超市显得很没人情味,不接地气,恰恰深深伤害了超市的形象。   


而往更深一层讲,觉得“河南话影响形象”,说轻一点这是虚荣心在作怪;说严重一点,这其实也是对河南方言的歧视。语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方便不方便之分,哪来“影响形象”一说?超市为特殊情况破例一次,只要在广播里解释清楚,不仅不丢人,反而会加分。相反,如果因为执拗“丢了人”,才会减分。


樊成(媒体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范娜娜  秦先明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从房地产退出的资金,该怎么引导到高科技领域 | 新京报专栏

罪犯“判刑未入狱”又犯新罪,不是单个法官的责任 |新京报快评

3年“不互动”的政府网站,还有必要投钱吗?| 新京报快评

全球国债规模创新高:国家债务多高才算“高”?| 新京报专栏

川航生死备降:“阴谋论”与“甩锅论”都不妨再等等 | 观点交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