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1.13亿元去驳斥一篇论文,钱花得不冤

孙正凡 新京报评论 2018-07-09


用1.13亿元去驳斥一篇论文,这笔钱花得并不冤枉,因为它是科学证明自身纠错能力的极好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科学体系的伟大价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孙正凡


据报道,6年前,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发表了一项研究,称用抗除草剂的NK603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此后,欧洲的三项研究共计耗费1500万欧元,约合1.13亿元人民币,于近日给出了结果,驳斥了塞拉利尼的结论。


当然,其实塞拉利尼的文章早就被撤稿了——因为同行们认为,这项研究从原理上来说就无法自圆其说。那么对这些早已被公认为“不科学的”研究结果,是否有必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来进行重复检验呢?很多人认为,用这笔钱完全可以做更多的有益于推动技术发展的事情。


就我而言,无论从扭转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偏见,还是从科学技术体系自身的发展来看,这样的重复性实验都是很有必要的,这笔钱花得并不冤枉,因为它是科学证明自身纠错能力的极好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科学体系的伟大价值。


跟很多人认识不一样的是,科学体系不是一个“标榜正确”的体系。发表了科学论文,并不意味着某项结果就是正确的——发表论文的意义,在于邀请更多的同行进行评论、纠错。


比如,2016年,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令人振奋的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接下来,好几个研究组在试图重复这篇论文里的结果,相继宣告失败。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这项曾经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级”的论文由作者主动撤稿。科学同行的监督,可以消除这类错误,哪怕是作者极其自信的成果。


科学研究的使命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创新是结果,揭露并清除错误却是前提。2011年,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小组宣布观测到中微子速度超光速,如果这个结果是真实的话,足以令全世界物理学界震惊,因为那就意味着20世纪以来当代物理学的基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或许将不再成立了。但调查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出现“超光速”的原因是实验线路给接错了,造成计时误差。


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也可能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来自方方面面。正是因为科学界有着完善的公开批评、同行监督检验机制,所以,在现代科学诞生几百年来,我们对于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我们如今之所以提倡科学创新,正是在最近几百年科学体系展示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受益于各个学科领域的不断创新。不过,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科学家们不是不会犯错误,而是有办法系统性地纠正错误。


我们认识世界的时候,错误可能来自传统文化,来自科学前辈,或者来自研究者自身。正如伟大哲学家马克思的座右铭是“质疑一切”,产生于欧洲哲学背景下的现代科学,从方法论上就要求对任何结果进行反复检验,揪出来可能存在的任何错误。


正是因为这种自我审视,个别科学家可能会犯错误,连爱因斯坦都会犯错误,但科学共同体经过检验之后得出的共同结论,可信程度是非常高的。


相信集体智慧,避免个体错误,质疑一切,不断地逼近事实真相,这是我们应该珍视的科学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花费1.13亿元去驳斥一篇论文,其实也是物有所值。

 

□孙正凡(科普作家)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易木


推荐阅读:

章丘铁锅为何红不过半年

小龙虾又不能吃了?中国人蒙在谁的鼓里

中国足球到底该向冰岛学什么

拆洞庭湖“私人湖”,该让违法者“买单”

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利大于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