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互怼升级,会走向军事对抗吗
美伊领导人之间的互怼升级并不意味着双方将走向军事对抗,双方关系依然在既有轨道上向前滑行。
▲伊朗总统鲁哈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邹志强
尽管美国与伊朗领导人之间的言辞交锋一直是国际舞台上的常态,但是今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以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性言论逐步升级,近期的隔空互怼和相互示强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7月22日,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美国“必须明白,与伊朗的战争是所有战争之母……”并劝告特朗普,“别玩弄狮子的尾巴,因为你会永远后悔。”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显得尤为愤怒,随之在推特上进行了强硬反击,“永远不要再威胁美国,否则将遭受史上罕见的严重后果”,表示美国“不再是那个忍受疯狂暴力和死亡言论的国家了”。
此次,双方不仅针锋相对地展示强硬态度,还透露出浓重的威胁味道,增加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美伊耐心快速耗尽
美伊领导人之间的相互示强,反映出随着制裁生效日期的日益临近和外交协调的效果不彰,美伊双方的耐心正在快速耗尽。
美国宣称要完全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并表示不会有任何豁免。近日虽有所松口,称可能会给部分特别依赖伊朗原油的盟国一些减免,但这一前所未有的强硬制裁仍将对伊朗构成致命威胁。对伊朗的第一轮制裁8月6日即将生效,针对伊朗石油的制裁将在11月4日正式生效。
伊朗之前展开积极的外交攻势,寄希望于欧洲大国与俄罗斯等国能保住伊核协议,抵消美新一轮制裁的影响。但美政府此次铁了心,要对伊朗展开制裁,不愿留出任何回旋余地,导致伊朗的外交攻势收效不大。
面对美国日益明确的强硬制裁行动,伊朗也频繁地展示强硬态度。6月初,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公开要求立即提升铀浓缩能力,表示伊朗不会既忍受制裁又放弃核活动。
对于美国要切断伊朗原油出口的威胁,鲁哈尼曾毫不示弱地回应称,伊朗在海湾地区和霍尔木兹海峡拥有优势地位,暗示出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意图。
而美方既不愿给伊朗以任何幻想,也希望制裁行动能尽早取得效果,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攻击日趋明显。
在美伊总统互怼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一次演讲中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伊朗的神权国家体制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谴责伊朗政权腐败、支持恐怖主义,并称哈梅内伊拥有一个价值达950亿美元的个人基金。美伊之间这种日益超越“底线”的攻击,无疑将造成双边关系的紧张升级。
▲美国总统特朗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伊关系并未脱离既有轨道
美伊领导人之间的互怼升级并不意味着双方将走向军事对抗,双方关系依然在既有轨道上向前滑行。
首先,美伊之间的敌视和对抗性言论并不是新鲜事。在美国制裁日益临近和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两国政府都将对方视为转移国内问题的绝佳对象,特别是伊朗国内派系斗争和经济压力急剧上升,领导人之间的言辞互怼也就不可避免。
其次,关于伊核协议的大国博弈仍在持续。除美国之外的各方在维护伊核协议上存在共识,美国的单边主义制裁也损害了包括欧洲国家、俄罗斯、中国、土耳其等外部诸方的利益,在此背景下,美要想完全“封死”伊朗也并不容易。这是伊朗始终还抱有希望的原因所在,而且伊朗也不愿意现在就破釜沉舟,采取军事上的过激行动,以免得不偿失。
再次,美国已经确定了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行动计划,正在既有轨道上向前推进,并没有必要节外生枝,而且特朗普政府一直不愿意在中东投入更大财力和军力进行直接干预,并没有意愿对伊朗展开直接的军事行动。
因此,以外交上的施压和言辞上的强硬,配合制裁行动应是其当前的主要思路,并寄希望于伊朗在空前压力下内部出现“颜色革命”。
最后,当前面临维持国内经济增长和国会中期选举的特朗普政府,希望适当压低国际油价,为此之前还曾亲自向欧佩克中的沙特等盟友施压,而美伊军事对抗和伊朗紧张局势的骤然升级必然进一步推高国际油价,不利于其国内经济与政治目标的实现。
当前,在美国新一轮强硬制裁临近的背景下,美伊关系的紧张程度正在快速升级,遭受空前内外压力的伊朗面临新抉择。
如果无法保障本国的石油出口利益,伊朗很可能会选择退出伊核协议;不过受到大国关系、地区形势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美国要想完全实现“封死”伊朗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邹志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请戳“阅读原文”。
编辑:易木
推荐阅读:
“疫苗之王”一路呼风唤雨,是对公众的无情嘲讽 |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