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法要求公开基站辐射信息,利于消除辐射恐慌 | 新京报快评

仲鸣 新京报评论 2018-08-07


立法要求公开基站辐射信息,好过“空头”科普。希望在江西迈出了步子后,更多地方能跟进,让民众“向知情要安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仲鸣


近年来,因担心基站辐射危害健康甚至致癌,很多地方都曾发生居民或企业抵制在小区旁、驻地内建通信基站事件。针对民众的疑虑,日前,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江西省电信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基站投入运行后应当尽快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公开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信息。


公开透明本是最好的“辟谣工具”,但这也引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疑虑——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当地有了什么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通信基站确实有害健康。对此,江西省通讯管理局方面回应称,把“及时公开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信息”写入条例,并不是为了表明所谓的隐患,而是为了规范基站建设,让群众放心。


省级层面立法要求“及时公开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信息”,这在国内还是头一遭,也必然引发广泛关注。就预期效果而言,这有助于消除很多人因认知壁垒而来的“基站辐射恐慌”。


由于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其污染发生与作用机理的理解门槛也较高,很多人谈“辐”色变已久。在网上,通信基站辐射“会滋生白血病”、“导致孕妇生下畸形儿”等传言经常冒出来;现实中,“黑龙江48家党政单位阻碍4G基站建设”“因业主听信谣言聚众雇挖掘机强行破坏施工,临沂四家电信企业联合停止向一区域提供通信服务”等新闻也时有曝出。

2014年媒体曾报道,广东中山三大运营商基站每年被逼拆迁208个,损失超7000万。有门户网站2015年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45.5%的用户觉得基站有辐射,42.4%的用户不接受在自己周边建基站。


▲光纤铁塔。图片来源:新华网

一边是,随着4G普及和移动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普遍希望信号更强、上网更快,这对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完善提出了要求;另一边却是,通信基站密度加大后,许多人又十分警惕,很多环境信访因此而起。在此情景下,正视并消除民众的“基站辐射恐慌”,已箭在弦上。


这些年来,我国在通信基站辐射污染防治上也迈出了不少步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法》等,严格审查基站的建设地址、规模、类型、基站的频率、功率、天线高度、角度等与环评审批和验收的符合情况,已成了规定动作。


而围绕电磁辐射知识、国内外电磁辐射标准限值、我国基站建设程序、通信基站环保技术要求等的科普,也在日益强化。无论是“世界上还没有一起通信基站辐射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的案例”,还是“我国基站电磁辐射管理执行的国标《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远低于国际标准限值”,都频繁在媒体辟谣中出现。2013年3月,有运营商还首次在杭州某小区树起了“基站辐射电子显示屏”。


这些防治和科普动作,的确增进了民众对基站辐射问题的了解,提高了规划基站站址达成率。但很多人仍难完全从“基站辐射恐慌”里走出来,在他们看来,基站辐射本身的无害不等于基站建设运行过程和监督管理就没问题。


鉴于此,用监测数据说话,而不只是拿理论、术语科普,对于进一步消除民众的疑虑尤为重要。有了实时监测数据,不仅能督促那些基站规范运作,也能方便民众在基站辐射跟常用电子设备的比较中,对其微量辐射有更直观的印象,在“眼见为实”中生出更多的安全感。


事实上,在辐射易引发恐慌的背景下,2016年全国人大初审核安全法草案时,明确规定“对依法公开的核安全信息,应当通过政府公告、网站以及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将涉核辐射等信息将社会公开,也提升了公众的信任值。相形之下,通信基站辐射的监测数据,就更没有“秘而不宣”的必要。本质上,其监测信息公开既是“去敏”过程,也是跟民众最好的沟通解释。


立法要求公开基站辐射信息,好过“空头”科普。希望在江西迈出了步子后,更多地方能跟进,让民众“向知情要安心”。


□ 仲鸣(媒体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范锦春


推荐阅读:

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别再耽误了

出生年份被写错官方回应P一下,开个更正证明就这么难? | 新京报快评

让保险公司搞医疗纠纷调解,就不怕“调”出更多矛盾?| 新京报快评

被劝阻反飙脏话,地铁上抽电子烟你还有理了? | 新京报快评

“省委的”岂能是耍官威的“通行证” |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