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游污水“毒死”万亩大闸蟹,养殖户损失谁赔?| 新京报快评

于平 新京报评论 2018-10-02


污水过境万亩鱼蟹死光,养殖户损失难以得到赔偿,这不仅是洪泽湖之痛,也是许多河湖共同的困境。

渔民将死蟹清理出水,一船一船运走。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文 | 于平


日前,由于上游泄洪污水过境,导致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数万亩水产养殖区受损严重,其中临淮镇胜利村的万亩大闸蟹产区近乎绝收。


30日,宿迁市环保局发布了关于污水来源的初步调查:两条污水河均自安徽方向流进泗洪,汇入溧河洼后进入洪泽湖,污水与河流上游的安徽泗县、灵璧县境内观感一致。调查人员还发现新濉河浍塘沟闸、新汴河团结闸上游仍有大量污水等待下泄。


污染的来源找到了,这是个好消息。这有利于及时控制污染,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避免更大范围内洪泽湖环境生态以及更多养殖户利益受损。


不过,这对于已经损失惨重的洪泽湖养殖户来说,可能并非好消息。这次向洪泽湖排污的两条河流均为劣Ⅴ类,在整条河都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要想精确锁定此次排污的元凶,并非易事。找不出元凶,意味着养殖户损失没人赔偿,他们一年的投入将血本无归。


▲洪泽湖。图片来源:新华社


流域上下游之间环保责任的不对等,导致出现上游排污,下游“买单”的现象,这是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对此,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也就是说,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赔偿下游。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倒逼上游加大治污力度,破解了上下游治污投入和收益不对等的难题。


但是,类似的生态补偿制度,大多是各个省份在自己区域内推行,一旦跨省,就难以行得通。就像洪泽湖一样,明明安徽和江苏都知道,长期以来,安徽有两条劣Ⅴ类污水河,源源不断将污水派向洪泽湖,但两个省份至今未能坐下来协商,通过生态补偿改变这个现状。


即便有省与省之间能够达成共识,推动生态补偿的实现。但执行起来,也并非易事。例如2016年,广东省分别与福建、江西两省签订了汀江—韩江和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但由于跨省水质保护和污染监管的尺度不一致,水质交接目标难协调等问题,生态补偿的执行不尽如人意。


显然,推动省与省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仅仅靠相关省份的自发行动是不够的。在国家层面,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协调。明确跨省界交界断面的责任主体,明确补偿方法和补偿标准,建立流域环境协议,由国家、地方共同出资,提高生态补偿吸引力,推动整个流域的污染治理。


污水过境万亩鱼蟹死光,养殖户损失难以得到赔偿,生态环境很受伤,这不仅是洪泽湖之痛,也是许多河湖共同的困境。尽快推动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普及,这才是避免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根本之法。


于平(媒体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阅读原文”。


编辑:孟然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昆山“反杀”事件:正当防卫制度不能偏向保护恶人 | 新京报快评

幼师背摔幼童,行拘5天了事? | 新京报快评

博士生扩招,数量和质量当“比翼双飞” | 新京报专栏

骑车男“反杀”花臂男,构成正当防卫不应定罪 | 观点交锋·正方

骑车男“反杀”花臂男,为什么说有防卫过当之嫌 | 观点交锋·反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