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长江学者主动撤销百余论文,不能没有下文 | 新京报快评

于平 新京报评论 2018-12-13


只有让学术不端者付出沉痛的代价,才能根治学术界的潜规则,还学术以清明,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尊严。


▲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梁莹论文,中国知网等网站检索结果显示“所查找的文献不存在”  图片来源:百度学术、中国知网截图


文 | 于平


 南京大学教授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近日,据媒体报道,在过去几年里,她的中文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

 

▲梁莹个人简介。 图片来源: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官网

   

主动撤销论文,这在学术界是非常少见的事情。论文,是科研人员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论文的公开,是科研人员接受外界监督的最起码要求。而公开的论文越多,越有助于论文内容的被引用,引用次数的多寡,也是评价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梁莹清空了自己百余篇论文,等于清空了自己部分学术成绩,这实在有违正常逻辑。而梁莹对此给出的解释也左支右绌,并不能自圆其说。

    

她向同事坦言,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可是,正是靠了这些“垃圾”论文,梁莹才能在学术界青云直上,获得硕士、博士,进入南大任教,并评为教授,她才能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

    

如果说她的论文该撤,按照这种逻辑,那她依靠这些论文所获得学术头衔和荣誉是否也该被撤销,她的学术水平到底有几分真本事,这些问题也都随之而来。

    

梁莹撤销自己百余论文,外界最多的猜测是抄袭和一稿多投。也就是说,梁莹当年靠论文为“垫脚石”获得学术地位,而这些论文因为存在学术不端,对于梁莹而言已成为潜在威胁,所以必须销毁证据。


▲在百度学术上检索得到梁莹著作的部分论文,但均显示“无法查看”。 图片来源:百度学术截图

    

这样的猜测绝非空穴来风。事实上,中青报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梁莹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问题。对此,梁莹表示,那是发生在刚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


可是,所谓“不懂规范”之说,实在很牵强。做学术的,哪可能连抄袭和一稿多投这些基本规范都不懂。

    

而且,梁莹如涉学术不端,是否只发生在其早期的论文上,恐怕也是个大大的问号。梁莹的论文极为高产,论文发表量高的时候,一年少则十几篇,多则二十多篇,算下来,平均一月能发一两篇。这样的论文高产神话是如何炼成的,让人匪夷所思。

    

遗憾的的是,梁莹种种问题,并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她的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外行的记者稍微一比对就能看出来。她的论文高产同样也疑点重重,但对她进行审核的学术机构,却丝毫没有发现,使她轻易就获得了各种头衔和荣誉。


▲南京大学发布的相关声明。 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微博

    

学术不端,不容找借口。对于任何学术不端的线索,有关部门都不能轻易放过。只有让学术不端者付出沉痛的代价,才能根治学术界的潜规则,还学术以清明,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据悉,针对梁莹撤销自己论文事件,南京大学相关部门已启动调查,结果如何值得我们关注。

    

于平(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杨凯文  校对:陆爱英


征稿:积极稳健有见地,立言笃论需妙笔。或为针砭,或为建言,形诸笔端,皆成评论。新京报评论新媒体诚挚欢迎来稿,一经选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推荐阅读:

大报者,守正其初心者也!新京报评论部、智慧城市研究院招人了

设定权力清单,让“家校群”不再套路深

18个同事合伙随分子1314元,这到底是不是“欺负人” | 新京报微评

师生用“论文体”争辩“能否迟交作业”,好一个“小题大做” | 新京报快评

“WiFi探针”涉嫌违法,这样的“毒瘤式发明”当及时喊停 |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