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庸逝世:江湖已远侠义永存 | 新京报快评

叶克飞 新京报评论 2018-12-11


一代大师,就此离开!




文 | 叶克飞


据新华社快讯,金庸身边工作人员确认,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一代大师,就此离开。

金庸今日离开了我们,令人伤怀。但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启的新派武侠小说风潮,其实早已落幕。

如今在搜索引擎上搜“传统武侠小说”,后面往往跟着“式微”二字。古龙作古多年,梁羽生早已封笔,温瑞安走火入魔为巨侠,至于金庸,也曾因屡屡修订旧作而遭质疑。大陆曾经红火一阵的新武侠,固然可圈可点,但在网文世界里,它早已不及玄幻修真和穿越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即使如此,金庸仍然是华语世界里最大的IP之一。不断衍生的影视作品,即使屡屡被改到面目全非,即使许多小男生小女生早已看剧不看书,仍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即使今日重拾金庸小说,仍可依照“初始平平,渐入佳境,直至深不可测”的旧时评价,渐渐陷入其中。这样的魅力,确已超越时代。

金庸这一代知识分子,生逢跌宕大时代,虽难免颠沛流离,甚至一生沉痛,但一方面有旧学底子,另一方面又受西方现代文明滋养,思维与视野均具现代意识。也正因此,这代知识分子反而成了因中西文化碰撞而受益的一代。

出身书香世家的金庸更是如此,旧学经历使得他身上始终有着士大夫气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梦想,浸淫于西方文明又使得他能够洞悉世事,于是才有了当年《明报》的立场鲜明。这一点在小说中也有体现,章回体的典雅和历史背景的无缝穿插是文字修养,蒙太奇手法的故事铺陈和无处不在的政治隐喻则是现代文明的感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以武侠小说扬名宇内,并非金庸内心所愿。当年他求做外交官而不得,辗转赴港,连办报针砭时弊都是退而求其次,写武侠小说仅是浇胸中块垒之举,可却成就了一生荣光。“一手办报,一手写武侠”是文化圈里的赞誉,可于大多数人而言,金庸就是那个写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作家。

但金庸的阴差阳错,在几十年后看来,不但是读者之幸,也是他本人之幸。这是因为金庸绝非权力欲望爆棚之人,他有入世的传统士大夫情怀,但又渴望淡泊明志。他崇敬的历史人物,如范蠡、张良,都属“进出自如”之人,入世做得帝王师,出世不带走一片云彩。金庸以此二人为偶像,难免顾影自怜。

换言之,如果金庸真的成为外交官,料来也是平庸,即使仕途并不黯淡,也未必能在跌宕时代中全身而退。如果他只办报,即使隔岸观火心如明镜,也不过是资深老报人之一,并不比港岛同行高明多少。可在武侠小说中,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却可留名于史。



或者说,武侠小说这一载体,最适合金庸的性子,可挥洒才情,可铺陈故事浇胸中块垒,可借机针砭时弊,又可借“成人的童话”避世。杨过和令狐冲式的归隐,如闲云野鹤,可郭靖式的侠之大者,也是金庸心中憧憬。老派知识分子的瞻前顾后与内心矛盾,居然就这般化解。

不过,金庸小说长于情节,也能满足人们对江湖的幻想,但在价值观层面仍有守旧一面。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桎梏,即使纵观其人生,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早已大于中国传统文化。倒是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因世事变化而更为深刻,反倒成就了最好的金庸。

这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极是艰辛,甚至可算是生来不易。金庸在跌宕人生中寻得人生价值,已极幸运。无论如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跌宕岁月里,武侠小说曾是一代漂泊者的精神慰藉。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又成了一代大陆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通俗文学的光辉岁月,就这样穿越时空,金庸也成为几代人生命中无法绕过的名字。


叶克飞(专栏作家)




编辑:王言虎  林鑫  校对:陆爱英


征稿:积极稳健有见地,立言笃论需妙笔。或为针砭,或为建言,形诸笔端,皆成评论。新京报评论新媒体诚挚欢迎来稿,一经选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推荐阅读:

大报者,守正其初心者也!新京报评论部、智慧城市研究院招人了

高铁疑现“父亲猥亵女儿”,这事不能没下文 | 新京报快评

李咏去世:他无比卖力只为逗我们一笑 | 新京报快评

巴西“特朗普”上台,能否带领巴西走出沼泽 | 新京报专栏

“最强辟谣101条”为何反倒引发质疑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