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礼敬榜样,厚植“善”的沃土

社论 新京报评论 2018-12-09


“善能”需要被发掘,榜样需要被礼敬,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人在向善之途同向而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社论


哲学家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诚如此言,通往有温度有厚度的公共生活,也不只是需要文明劝导,还需要榜样的启真导善作用。
    
就在11月8日,北京市委召开“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先进事迹座谈会,决定在全市开展“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学习活动。据了解,“北京榜样”主题活动自2014年开始在全市开展,5年来被评选表彰为“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人物的突破600人,其中年榜称号获得者50人。
    
如果说,善是尘世里的一抹清新光色,那这些“北京榜样”们就是自带光源的人。他们的名字可能很普通,职业兴许很平凡,但向善而行,标记了其人格高度。
    
比如“环保奶奶”贺玉凤,20多年来以义务捡垃圾的方式,守护着身边的延庆妫河;又如公交司机刘宝中,10年间坚守着北京公交系统内不多的“一人一车一线”,将爱心和细心将公交变成流动“四合院”;再如“大工匠”童松,多年来负责北京地铁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护卫着地铁安全……他们是北京偶像,他们也是我们。他们敬重德行,他们也值得被敬重。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新华网。


毋庸讳言,在“坚固的东西易烟消云散”的当下,有些“典型”或“标杆”,可能会在部分人“躲避崇高”心态的涂抹下被重新注解。有些人还会将怀疑的触角,伸向榜样的价值,认为这个时代已没必要再推崇榜样,认为榜样的作用也拽不回有些世相人心的下坠。
    
现实中,确实有些消极景象与榜样的力量呈现反向拉扯之势:扶起老人反被诬的“助人为祸”现象仍时有发生,“好人难做”依旧被某些人奉作信条;有些起码的道德认知被某些人用“人情世故”的漏斗过滤掉,只剩下“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保身哲学;被过度阐释的“彭宇案”,成了很多人逃避担当的堂皇外衣……不得不承认,社会的道德地貌依旧坑洼不平。
    
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礼敬榜样,越要见贤思齐,而推崇与对标的背后,则是要相信向善的价值。
    
可以看到,这些“北京榜样”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物,而非虚妄的符号;他们的坚守与笃行都很真实,而不是为了卖人设。他们的生活也是贴地而行,而无法跟价值分化、舆情混沌的复杂现实图景,但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在自己身上克服自己怕事、寡断的“另一面”,背着担当的行囊,笃定地跋涉于道德之途。到头来,他们掘出的那股暖流,温暖着人心,也驱逐着冷漠。
   

资料图。


他们的厚德懿行,在无声地证明了坚守与笃行的真正价值:社会的良性运行,文明的铺展,需要的正是这样有定力的坚守、有魄力的笃行。黑格尔就曾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成熟的社会也是,在物质渐次充盈之后,也要通过文明、德行、担当之类的力量,去重塑和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而这样的坚守与笃行,还能挣脱现实阻力倔强地存在。现实或许粗粝,可与其慨叹“世道复杂”,不如摒弃一边感慨道德滑坡一边“顺坡而下”的犬儒心态,以自我为圆点,画出文明的圆圈;与其在朋友圈里对正能量鸡汤和透着“丧文化”味道的毒鸡汤腻口,不如躬行善举,多些德行维度向上的自觉追求。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笔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些“北京榜样”则用行动表明,坚守与笃行也是一笔道德资本,这笔道德资本不仅会让自己也收获人格高度层面的“孳息”,还会反哺并影响社会,以其传导效应厚植“善”的沃土,引导更多人加入守正行善的传递和接力。
    
德不孤,必有邻,所以“善能”需要被发掘,榜样需要被礼敬,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人在向善之途同向而行,才能让公共空间“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编辑:博阳


推荐阅读:

迟到两分钟被“打断四把扫把”,学校难辞其咎 | 新京报快评

重庆高考“政审”风波:政务信息发布应力求严谨 | 新京报快评

“被精神病”10年终胜诉,想知道被谁陷害这么难?| 新京报快评

挪用女孩照片谎称绝症,对“诈骗式”乞讨应重罚 | 新京报快评

      

“好新闻,无止境”,应时间之约,新京报APP面世了。这是一个值得跟某信某音并排而立的APP,这是你最不可略过的媒体之一,欢迎下载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