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刀切禁煤治霾,太原迎泽区“煤改气”用力未免过猛丨新京报快评

熊志 新京报评论 2018-12-09


太原包括此前陕西的案例提醒,浩浩荡荡的“煤改气”工程,切忌“一切权力说了算”;推广清洁能源,也绝不是一纸禁令如此简单的问题。


▲居民收集的废旧木家具、地板等劈柴。图片来源:中央环保督察组

文 | 熊志


11月6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开展“回头看”工作,第二天便收到7起关于太原市迎泽区康乐片区严禁用煤、无法温暖过冬的举报。督察组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眼下正值冬季,是雾霾的高发期,也是“煤改气”的重点推进阶段。太原作为产煤大城,燃煤取暖的生活习惯由来已久,推广清洁能源的压力不言自明,但当地有的区不顾民众冷暖,采用一刀切禁煤的方式,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且容易激化矛盾。
 
太原的案例并非个案,“煤改气”一度触发多起舆情。很多人应该记得,去年陕西省关中一些农村学校燃煤锅炉被拆除后,学生抱着热水杯上课、冻得直跺脚的画面。

为了避免类似损害民众利益的改革举动,去年年底,原环保部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发改委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也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大清洁煤供应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通知》,要求优先保障居民采暖用能,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油则油,不得一刀切限煤。
 
就太原来说,《关于印发〈山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的通知》也有禁止强制禁煤的相关规定。在三令五申之下,太原市迎泽区依然禁止燃煤进入社区,逼居民用电取暖,这种我行我素的改革手法,是漠视民众利益,也是无视中央和当地的规定。
 
此次太原被点名,暴露出来的还不只是一刀切的问题。比如,督察组核查时发现,政府虽然每户“补贴”一个电暖器,但当地居民根本无法承受一天50度电的用电成本,于是在煤炭之外,寻找各种可燃烧的材料取暖。
 

▲夜晚的康乐街片区浓烟滚滚。图片来源:中央环保督察组


作为治霾的重要手段,“煤改气”的初衷是大气污染防治。然而禁煤之后,当地职能部门却采取“禁煤不禁污”的态度,烧什么都不管。各种废旧材料燃烧,成为更严重的污染源。如此形式主义的治理思路,扭曲了能源改革的本意,更像是在应付差事。
 
督察组进驻第二天,就收到关于太原的7起投诉举报,禁煤引发的民怨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2016年以来,当地供暖问题的举报超过300件。
 
如果没有督察组“回头看”,当地主动纠偏,很可能也得等到矛盾爆发后。这种至上而下倒逼解决的模式说明,公共治理与民生冷暖脱节,民众诉求没有畅通的解决机制。
 
太原包括此前陕西的案例提醒,浩浩荡荡的“煤改气”工程,切忌“一切权力说了算”;推广清洁能源,也绝不是一纸禁令如此简单的问题。
 
对底层民众来说,对煤炭的依赖,是权衡经济成本后的结果。在取暖方式上的变通,也会消解雾霾治理的效果。所以,移风易俗也得算好经济账,兼顾底层群体的生存困难,循序渐进。考虑到地方一刀切强推“煤改气”的存在,在能源改革的成果验收上,不能以煤炭的使用情况作为唯一参照,更得深入基层,看清洁能源的推广过程中,手法是否失之简单,方式有没有触发民怨。
 
不论如何,打着改革旗号伤害民生、加剧污染,绝非“煤改气”追求的结果。操之过急或简单粗暴,只会遭致民怨沸腾。

□熊志(媒体人)


编辑:佘宗明 博阳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因洗澡未接巡视组电话遭处分,要避免矫枉过正 | 新京报快评

五星酒店曝光“花总”信息:解决爆料者并不能解决问题 | 新京报快评

脏乱外卖料包“日销40万份”,外卖行业该反思什么丨新京报快评

禁民办园上市是重申公益属性,谈不上“限制民资” | 新京报快评

三无设备、滤芯不换、细菌超标,售水机该“净化”了 |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