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清男孩“失联”系妈妈谎报,假警情也无需喊“狼来了”丨新京报快评

任然 新京报评论 2019-03-29


真相面前,我们当然可以谴责和追责虚报警情者,但不能因为一次谎报警情现象,就抬高社会对于孩子失联话题的关注阈值。


▲“乐清男孩失联”续:为测试丈夫,孩子母亲藏起孩子报假警。视频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


文 | 任然


“乐清11岁男孩失联,家属50万重金寻人”的消息,这几天出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让人庆幸的是,“失联”后的第六天,孩子终于被平安找到。
    
原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这应又是一段警民联动、社会爱心接力的佳话。然而,与孩子一起被找到的还有此事的另一层真相:据温州乐清公安通报,经初步查明,此“失联”事件系该男孩母亲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
    
据通报可知,男孩母亲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这起虚假警情。目前,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一起几乎惊动全城的儿童失联事件,真相却是男孩妈妈为了测试孩子爸爸感情的虚假警情,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当地警力的多日投入,社会与舆论的持续关注,却被证明是被一个“谎言”给带着走了,不得不说,这样的“玩笑”开得有点大。
   
此事虽然有点像八点档的电视剧剧情,但是当它进入公众视线,将警方和社会都牵涉进来,就已然不再是私事、夫妻感情纠纷这么简单。因为谎报而无端被受累的警力投入、市民关注倒还在其次,关键是这样的行为,有着明显的社会负面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狼来了”的效果:此后碰到类似事件,市民的关注积极性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与此前曝光的“爱心策划事件”消费乃至欺骗社会关注和爱心,后果是相通的。
    
目前男孩妈妈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也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可以想见,舆论谴责之外,等待男孩妈妈的可能还有法律的处罚。这对于浪费的社会资源和公众注意力,也算是给了一个交代。


▲“乐清11岁男孩失联,家属50万重金寻人”。图片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但针对此次事件,还是有必要作几点提醒:首先,尽管事件最终被证明是“虚惊一场”,源自男孩妈妈的故意“策划”,但并不意味着此前警方的投入与市民的关注就完全没有价值。这至少再次证明,一个孩子失联,无论是警方还是社会,都仍是将之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任何时候,这种公共关切都是需要的。
    
其次,真相面前,我们当然可以谴责和追责虚报警情者,但不能因为一次谎报警情现象,就抬高社会对于孩子失联话题的关注阈值。譬如,接到孩子失联的求助,警方还是应一如既往地重视,不容掉以轻心。毕竟,谎报孩子失联终究只是极端个案,不宜片面夸大其发生概率。
    
对于围观者而言,也不能因为谎报警情将被追责,就选择在面临此类事件时,“吓得”不敢报警。殊不知,不少意外事件都是因未能及时报警而被耽搁,向警方求助本身没有错。
    
□任然(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因性爱视频被敲诈5000万的县委书记,怎么样了 | 新京报快评

默克尔专机故障,德国领导人专机为什么“保养”得这么差? | 京酿馆

国土局违约致富翁成“老赖”,哪能这样坑民企 | 新京报快评

卡塔尔“退群”:欧佩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 新京报专栏

个人跟银行打官司没胜算?行长的“真话”太刺耳 |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