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体检”频出,那些被耽误的癌症患者怎么办丨新京报专栏

邹瑞雪 新京报评论 2019-03-29


若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体检人员,那么,这四百二十万人势必会错过最佳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体检抽血。 图/视觉中国


文 | 邹瑞雪


近日,某知名体检机构董事长在公开场合自曝体检行业潜规则,他说,“体检行业有真体检也有假体检,有的体检公司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还有些同行给体检人员抽完血不做检查就倒掉,然后直接给体检结果”。
    
这则炮轰体检行业潜规则的言论传播到网络上之后,旋即引发舆论热议。其实,体检乱象并非首次曝光。早在今年8月份,就有体检机构被曝光“假医生”事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状态越来越重视。而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不仅是绝大多数公司招揽人才的标配,也是不少人为寻求健康保障自主选择的定期医疗项目。
    
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各类新型高端体检机构层出。除了基础体检,各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都推出了细化到性别、身体部位,乃至单一某种疾病或某个基因的精准健康体检项目,价格也从平价的上百元跨越到几千元,有些定制的高端体检项目收费上万元。


▲图片来自新华社。

   
一方面是人们对体检越来越依赖,一方面是该行业乱象迭出。此次“假体检”的言论还直接引发了体检行业的信任危机。
    
据调查显示,血液检查,尤其是涉及癌症筛查相关的检查项目成本并不低。为了缩减成本,不少检测机构都选择凑齐一定数目的样本做集体检测。而直接不检测血液并编造虚假的报告结果,直接省下了一大笔成本费用,扩大了利润空间。
    
诚然,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听起来是个极低的概率。但在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之下,千分之三的人数并不少。据国家2017年人口普查数据,千分之三也对应着四百二十万人。换言之,若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以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体检人员,那么这四百二十万人势必会错过最佳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据2009年颁布的卫医政发〔2009〕77号文件《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也是旨在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而一些医疗机构任用不专业的医护人员,为谋取更大的利润弃置科学的医学手段和方法,直接捏造受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报告,不仅严重违背了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还严重侵害了受检人员的利益,弃他们的健康于不顾。


▲图片来自新华社。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中国篇》曾对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做过数据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全球第一,几乎每分钟都有超过五人死于癌症。癌症的早筛查检测刻不容缓。理应承担起为国人提供科学精准的癌症早筛服务责任的体检机构,却在此时辜负了公众的信任。
    
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的时代。以癌症为首的绝症正在被攻克,各类安全高效的新疗法、新药物层出不穷。而这些疾病治愈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某种程度上来说,体检相当于整个疾病治疗链条的第一关。
    
各行各业都有其本分职责和道德标准,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关乎民生大计,应更加恪守其职业道德规范。对于这种严重违反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医生,除了实行行业禁入之外,还应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了医疗人员的自律外,在这种攸关公众生命健康的行业中,卫生部门还需予以严格规范。
    
比如,出台更严格的监管办法,对存在冒名医生、体检报告无执行医师手签、违规使用CT以及存在其他安全漏洞的体检机构予以整改取缔,对体检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予以严格规范,如对血液检查等化学检验过程,实行多重签字确认等;对体检结果进行留存,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以此来切实保障每位消费者的权益。


邹瑞雪(生物行业从业者)


编辑:李冰冰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因性爱视频被敲诈5000万的县委书记,怎么样了 | 新京报快评

默克尔专机故障,德国领导人专机为什么“保养”得这么差? | 京酿馆

国土局违约致富翁成“老赖”,哪能这样坑民企 | 新京报快评

卡塔尔“退群”:欧佩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 新京报专栏

个人跟银行打官司没胜算?行长的“真话”太刺耳 |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