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冒名顶替成干部”:档案身份证名字对不上也能过关?|新京报快评

梅堂 新京报评论 2019-06-18

设计台词:“我,陕西吴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12年被实名举报屹立不倒的黄登科,曾经的黄世全,人事档案上的杨登科……终于被停职了。”



文 | 梅堂


档案和身份证上的名字对不上,也能蒙混这么久?近日,随着被顶替者索赔183万,发生在陕西吴起的一起涉冒名顶替陈年旧案,又浮出水面。

   

据新京报报道,1999年,17岁的吴起少年杨登科初中毕业报考了中专,却被黄世权冒名顶替。杨登科复读后于2002年考上了大专。2005年,他毕业后发现自己初中学籍在档案中处于空缺状态,同时,他发现另一个“杨登科”黄世权已当了多年公务员,并先后担任副镇长、街道办副主任等职务。

   

从2006年开始,杨登科多次实名举报“假杨登科”均无果。2018年4月,杨登科将举报内容发布在网上,引发关注后,假“杨登科”黄世权被停职,并接受县纪委监委审查。

 

前有被顶替上大学的王娜娜,后有被堂姐冒用学籍的黄海霞……这几年,冒名顶替上学事件时有爆出,已经让民众陷入“审丑疲劳”。吴起的这起案件有些地方仍让人大跌眼镜。最奇葩的,就是冒名顶替者的人事档案跟单位用名不一样。

 

据了解,黄世权的身份证和单位公示名字用的都是“黄登科”(黄世权曾改名黄登科),可人事档案的姓名栏写的却是“杨登科”——连姓都不一样,按说疑点很明显。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当事人在这些关键材料、证件上姓名都不一,显然不太正常。

   

从常理看,人事档案是考察干部能力、业绩与现实表现的基础性材料,是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档案上名字跟实际使用名字不符,在公务人员录用、选拔、任免等环节都很容易发现。可为什么黄世权职务发生多次变化,“姓名上的猫腻”却迟迟未被揪出?这到底是工作疏忽,还是选择性失明?

 

而被顶替者“实名举报12年无果”,似乎已给出了答案。漏洞那么明显,基本上一眼便知,当地为什么迟迟未介入调查?到头来,“发到网上半年就被处理”与“实名举报12年无果”形成的鲜明对照,也让人生出疑问:如果不是在网上发酵,当地还要多久才会介入调查、加以处理?

 

虽然被顶替者杨登科因此波折,从“可能上中专”变为“复读上了大专”,不像王娜娜那样“人生失去了14年”,但“假杨登科”盗用其信息,导致他走上漫长维权路,对其权益的侵害就摆在那。他将黄世权及其父亲、吴起县三个部门一并诉上法庭,也是有据的维权。

 

而黄世权的被双开,显然不意味着追责的句点。从以往类似案例看,冒名顶替背后连着身份信息、准考证伪造、学籍档案修改、录取过程等诸多环节的漏洞。该案背后又连着怎样的造假闭环,又是否有人该查不查不作为,显然也要一查到底。

 

无论如何,档案和身份证连名字都对不上,冒名冒得这么明显的“冒名顶替”案件,盖子不该迟迟揭不开。

 

□梅堂(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吴兴发


推荐阅读:

章莹颖案嫌犯承认奸杀却不认罪,“减刑”算盘能得逞吗|新京报快评

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美国豆农,特朗普放“大招”了|京酿馆

“长着老外脸”就能教足球:青训岂容“滥竽充数”|新京报快评

以复垦为名采煤:绿水青山不是个别人的“金山银山”|新京报快评

中国开放空间站,敞开“朋友圈”利于全人类|新京报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