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青年逐梦京城:让两地看到彼此的好|新京报快评

徐立凡 新京报评论 2019-10-26


香港青年深入了解内地,才有更全面真实的认知视野;更深刻的认知,才能让香港走得更远。

▲北漂10年创业10年的香港青年郑斯方(右),见证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曾眼看着望京从城市边缘逐渐成为“市中心”。新京报记者 马玉佳/摄


文 | 徐立凡


在北京这座越来越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里,活跃着一批逐梦的香港青年。在新京报《京城逐梦的香港人》系列报道里,我们能看到,有求学的学子,有闯荡的创业者,也有志在著书立作的学者,他们在这里感受普通人的生活,试水共享经济,见证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里,逐梦的香港青年们,努力延续“狮子山下精神”,同时也更加关注内地与香港的现在和未来。互通互融带来的情感共鸣,内地和香港的双重视角,让不少香港追梦人立志要做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桥梁。有香港学子就在采访中表示,未来想学成回港,做更多沟通内地和香港的工作,“让两地看到彼此的好。”


从青年做起,进一步强化内地和香港的情感连接和认知连接,在当下尤为可贵和必要。应该承认,虽然香港和内地已经在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但是受教育体制、认知结构、外部干扰等因素影响,一些香港青年对于内地缺乏客观认知,甚至存在严重偏差。


消除这种认知偏差,需要更深入的人文融合。一个坚实的共同体,必然是文化和情感相连相通的共同体。这需要香港社会人文教育体制的相应调整和重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香港青年走进内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和认识内地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用自己的脚步审视和定位香港与内地的应有联系。


正所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深入了解内地,才有更全面真实的认知视野;更深刻的认知,才能让香港走得更远。


事实上,如同北京对香港逐梦青年的容纳一样,在内地其他地方,到处是香港青年“行远知深”的机会。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现代服务业、金融、法律、人居提供了增量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内地和香港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丰富了香港的教育体系等。可以说,强化内地和香港的情感连接和认知连接,连接点比过去多得多。


还要看到,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和情感建设,同时也是香港经济突破发展瓶颈的机会。1997年以来,随着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融合,香港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以上,但与此同时,在住房保障、土地资源利用、产业结构多元化等方面的挑战也趋于严峻。


要应对这些挑战,香港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民生政策,同时更需要加强与内地经济的深度融合。实际上,内地新业态的发展和市场容量的扩大,足以为香港经济突破瓶颈提供有力支撑。与内地同行并进,是香港经济的前景所在。


内地足够大,容得下香港青年的梦想。让更多香港青年成为与内地同行的追梦人,内地和香港之间能够产生更多的共同利益、共有价值和共生情感。在北京逐梦的香港青年,以及在内地工作生活的香港人,已经和正在证明着这一点。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何睿  校对:贾宁


推荐阅读:

重庆大厦:见证香港从渔村到大都市的成长|新京报快评

全新阅兵方队编组:威武之师全面展现军改成效 | 新京报快评

永怀赤子之心,致敬平凡中的伟大 | 新京报社论

致敬“平凡”成就的英雄,致敬作为“攀登者”的功勋|新京报快评

致敬共和国英雄,他们是国之柱石| 新京报社论

70年,为世界发展给出中国答案 | 新京报社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