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成暴力场,跟香港大学校长们聊聊“道德文章” | 京酿馆

陶短房 新京报评论 2019-12-08

香港一些大学,尤其两所名校沦为今天的暴力之区,某些校长和管理层难辞其咎。


▲被暴徒点火烧伤的李伯昏迷11天后醒了! 已收到第一批募捐善款。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 | 陶短房


借“反修例”为由掀起的香港乱局延续至今已历数月。

 

11月20日,港中大1493位内地研究生、182位教职员工和57位留学生发表题为《中大学生十问学校管理层》的公开信。信中指出“中大已到了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掷地有声地质问校长和学校管理层“是否尽责”,呼吁其“尽快行动起来,惩治这股黑色不正之风”。

 

港中大素有“博文约礼”之校训,而中国读书人素来讲究“道德文章”,既然港中大师生有此公开之问,我们也借此,想跟香港的大学校长们聊一聊“道德文章”。


先说“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做学问首先是做人,教学首先也是教做人。


爱国爱港、遵纪守法是任何一个当代社会成员的最基本做人准则。大学之中的“卫道”教化之责,理应由校方承担,并由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层担责。

 

如今,一些激进分子藏身象牙塔内公然挑战法律、道德和社会守则的底线和基本常识,混淆视听,严重扰乱校园秩序。


香港理工大学甚至已沦为各路黑衣暴徒的“巢穴”,日前在全民发起清路障行动时,暴徒多次阻挠、打人和攻击警员,甚至发生“暴徒占据理大各层平台,用巨型弹弓发射汽油弹、砖头、弓箭及钢珠,无差别袭击警员和记者”事件。

 

对此,某些大学管理层和校长们,有没有尽到管理之责?


次说“德”。


所谓“德”,就是是非分明,真诚坦白,这既是做人的道理,同样也是做学问、搞学术的最基本原则。


自香港乱起,一些人裹挟、煽动、怂恿部分大学师生挑战社会秩序,对抗行政当局和警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据媒体报道,港中大甚至遗失了大量的高危化学品,其中包括80升的浓硝酸和17.5升的浓硫酸,单是这批浓硝酸,已可制造上万枚“镪水弹”。这些一旦被一些激进分子利用,将对社会和普通民众造成何种伤害,令人不敢设想。


此外,另一所一直被暴徒所占据的理大,由于学校方面的阻挠,“警方未能入内侦查有没有化学品被盗”,这些无不让人匪夷所思。


作为担负教化之责的一些大学管理层和校长,理应帮助自己的师生明是非,讲道理,理应“帮理不帮亲”,站在法律、道德、事实真相和社会正义一边。


但事实又如何?某些大学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层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对行政当局和警方的行为多有曲解,加以阻挠。


更有甚者,他们还动用学校资源,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帮助某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勇武者”逃脱问责。这难道是大学管理层、校长该做的事?


港警播《四面楚歌》 “苦口婆心”喊话示威者:做人不能那么自私。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三说“文”。


所谓“文”,又可指大学正常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


这原本应是一所正常大学日复一日的“主旋律”,但如今一些大学的正常教学活动已无法照常进行,本不应出现在大学校园中的人、物、事纷扰其中。


而此前几日港中大校长在公开信中,承认校园被外来暴徒“占领”。


无论是“大学的主要出入口亦被蒙面示威者占据,校园内外均被大量障碍物堵塞,任何车辆不得进入,包括消防及救护车”,还是“所有进出大学的人士须向蒙面示威者展示身份证明,随身物品及电话亦遭搜查才可放行”,都突破了社会的底线,很难想象这些“严重侵犯大学成员的出入自由,造成恐慌”的行为,竟然发生在信奉法治、自由的香港。

 

对此,某些大学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层,却以“无力负责”相推诿——难道让一所大学的校园像个大学校园,让大学做大学该做的事,不做大学不该做的事,不是校方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四说“章”。


所谓“章”,就是章程、章法,就是一所大学应有之秩序、纪律。


维持这样的秩序、纪律,是任何一所大学管理层和校长的基本义务、基本责任。


如今港中大、港理工大等部分高校,不仅自身的秩序、纪律荡然无存,且盘踞其中的校内、校外激进分子正不断肆意破坏周边乃至整个香港社会的秩序、纪律和安全。对此,相关大学的校长和管理层,难道就打算一直这么任其发展?


正如这些内地生、留学生在《公开信》中所坦言。他们之所以第一批挺身而出,除了激于义愤和爱国爱港之心外,还有就是他们本身作为外地生源,要缴纳比本地生源高很多的学费。如今,因为大学和校园的“功能异化”而有学不能上,有校不能回,这是金钱和光阴上的双重损失。


而香港多所大学遭到严重破坏,维修费用恐怕以数亿元计(港币),要由纳税人埋单。对此,身为一校管理层、一校之长,难道就无动于衷?


大学师生,学术是根本,同样也是或现在、或未来的饭碗,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现在某些大学校园已然沦为了暴力场所,以大学校长为首的管理层,不该“置身事外”,任由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理应守护好大学这片净土,为师生、为学术、为秩序与法治负起责任来。

 

我们期待,香港的大学能够早日复归往昔的平静与安宁。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狄宣亚   校对:陈荻雁


推荐阅读:

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 新京报快评

南开校长被指论文造假,期待“公允调查” | 新京报快评

青年汽车破产:看到“风口”也得看到“风险” | 新京报快评

垃圾分类新国标,为何把“湿垃圾”统一成“厨余垃圾” | 新京报专栏

部分工业园撂荒,如何破解开发区“开而不发”?| 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