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教科书级”抗疫,重申了这三点防疫常识 | 新京报快评

罗志华 新京报评论 2020-01-30

四川此次“教科书级”防疫,看似复杂,却可简单概括成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也正是防疫三大原则。


文 | 罗志华


在全社会合力抗疫之际,日前有媒体对四川防疫工作沿着时间线进行了梳理复盘。据报道,为应对疫情蔓延,四川最先明确要求相关物资储备至少要备战到五月。无论是明确全省市一级定点救治医院名单,还是切断与武汉的路面交通、组建医疗队准备支援武汉等,四川也都走到了前面。


虽然“教科书级”这个词已被用烂,但就跟以往北京的“小汤山模式”那样,这次疫情中,四川跟江浙沪等地的防疫工作中,确实有不少有效经验可以盘点、可资借鉴。


拿四川来说,早在1月21日只有1名疑似患者时,四川省就明确,要十分重视个案,要求卫健部门立刻制定周密方案,避免二次扩散。如1月23日,四川开始施行“网格化管理”,比在全国推广该举措早了两天。这些举措也是防疫工作前瞻性与科学性的体现。


就目前看,这些做法的最终效果还需现实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防疫越有章法和节奏,民众也就会越安心,秩序也会变得越井然。这对各地都通用。


▲@四川发布 官微截图


而从目前四川等地“超前判断”和“提前布局”的经验看,其具体做法看似复杂,却可以简单概括成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也正是防疫三大原则。

  

重视每名患者或疑似患者,目的是为了控制好传染源;切断路面交通、减少人口聚集、实施“网格化管理”,目的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防疫物资储备、排查学生老师情况,则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防疫工作中的可取做法,都可以归于这三类当中的某一类,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事实上,每个医学生在学习传染病知识时,都会熟记这三句话,否则考试就会失分;每名医务人员在防疫过程中,也会遵循这三大原则。有人将四川防疫的有序跟四川省省长的学历背景与此前履历(都跟医学或卫生有关,曾有过应对“非典”的相关经历)打包解读,但毫无疑问,疫情防控该遵循防疫学中的常识。

  

从以往情况看,疫情发生后,有些举措引发争议或广受质疑,通常也是因为违背了这三大原则。如疫情信息通报不及时,医疗系统和普遍民众对此不知情,传染源就得不到很好控制;任由人口流动,传染源就很难被切断;防疫物质储备不足、供应不上,就会置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于危险的境地。


@成都发布 官微截图


这些防疫原则,不仅医务人员要掌握和遵循,各级领导干部也应如此——防疫决策宜“对表”这三重原则,有与之相悖的宜果断舍弃。对各地而言,疫情防控政策或许该因地制宜,政策设计应结合自身情况来,但理应从这三方面着手,正确用力。


非但如此,还应将这三条防疫原则作为公民必备的健康素养,加以推广普及。虽然这些内容属于医学专业知识,却蕴含着简单的道理,且易学易懂,对非医学专业人员也颇具指导意义。

  

眼下,国内专家发现,患者处于潜伏期也能传染人,部分病人没有肺炎表现,且呈现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等新特点。这些新情况都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与紧迫感。在此背景下,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防疫“三大原则”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可靠保障,也愈发值得普及。

  

□罗志华(医生)

编辑:何睿   校对:刘军


推荐阅读:

区卫健局长被停职:疫情防控不容庸政懒政 | 新京报快评

专家线上圆桌:假期要不要延,该如何延?| 新京报快评

武汉返乡人员信息被泄,“抗疫”不能成“恐鄂” | 新京报快评

疫情信息发布,需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 新京报快评

举国上下“一盘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新京报社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