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生供养“古曼童”,别让00后掉进巫蛊的坑| 新京报快评

狄宣亚 新京报评论 2020-09-06


对于“婷婷们”而言,她们是进错了圈子,入了迷信、巫蛊的坑。


▲电影《古曼》剧照。


文 | 狄宣亚


近日,一则“初二女生供养‘古曼童’、买‘降头粉’”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初二女生婷婷在家中悄悄供养“古曼童”,不仅如此,婷婷还购买了迷情蜡烛、降头粉等产品。其母亲称,她为此至少花费了四五千元。


“古曼童”或许不为人所熟知,它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存在,也被称为“金童子”或“佛童子”,是种许愿灵物,样子跟孩童相似。供养“古曼童”类似通俗意义上的供“佛牌”,供养它据传能实现各种愿望。而降头粉,顾名思义是“下降头”时所用,也是为达成所愿,是施行“巫术”所用的道具。但从报道看,很多孩子购买的降头粉,更多的像是“迷情药”。


通常来讲,供佛牌、甚至“养小鬼”,都是极少数成年人的迷信行为。一个尚处豆蔻年华的少女,会花“巨资”购买此类巫术用品,着实令人惊诧。


报道称,很多孩子会入此道,是受了“古曼童吧”中相关信息的影响。在该贴吧中,有不少学生分享“供养”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婷婷们”购买此类物品,都是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在电商平台中,“古曼童”会被介绍成一种吉祥物,而进行公开销售,称其有看家、护院、许愿的功效。部分卖家则更露骨,他们将“古曼童”称为带有“灵体”的许愿灵物,称供养它们能实现愿望。


实际上,卖家在电商平台上公开售卖“古曼童”、降头粉等巫术用品,是违规行为,也不应为平台所容。“古曼童”“降头粉”属于迷信产品,是典型的违禁品。而“降头粉”则有“迷情药”成分,能让人暂失意识,有可能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根据法规规定,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队、非宗教院校和个人设立的互联网宗教信息平台,不得售卖佛道教衍生商品。“古曼童”“降头粉”理应纳入佛道教衍生商品之列,卖家在电商平台公开出售,是否属于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并扰乱市场秩序,电商平台是不是该因此加强监管,显然也需要从法律层面给出定性。


就目前看,很多孩子之所以会选择去供“古曼童”等“灵物”,受到了某类流行于小圈子中的亚文化影响。我记得,在中学时期,在学校同龄人中也曾流行过玩“笔仙”。如今供“古曼童”、信下降头等的流行,也类似于此。


从更广泛意义上讲,这类流行于小圈子的“秘密”,也类似于玩cosplay、吃鸡、读耽美甚至是炒鞋文化。对于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通过与圈内的人交流获得价值认同,也需要与圈外的人区别开来,以此彰显个性,追求独立。由此,很多少男少女或出于好奇、或出于喜爱、或出于追流行,就入了圈子。


但对他们而言,这样显然是进错了圈子,入了迷信、巫蛊的坑。这比很多游戏为祸更甚,会让人产生价值上的迷向。若陷深了,可能在精神迷失的泥沼里难以走出。


好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被误导、诱引,但同时也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也要求,无论家庭抑或学校,需要对此类行为及时发现、纠偏、引导,将他们在学习压力下的精神宣泄需求引向正常渠道,而不是这类巫蛊;而在需求端外,供给端也要发力,截断“古曼童”等违禁品的流通、售卖渠道。


不能让巫蛊邪术轻易危害下一代。


□狄宣亚(媒体人) 


编辑:孟然     校对:赵琳


推荐阅读:

对“外资撤离中国论”不必恐慌|新京报快评

别让网络收养变成性侵儿童犯罪温床|新京报社论

“高管疑似性侵养女案”:该怎样厘清道德与法律|新京报快评

海底捞、西贝为涨价道歉:消费者胜利了吗|新京报快评

大学生虐杀流浪猫:完善立法补齐人性短板|新京报快评

以阴谋论抹黑中国,有违世道人心|新京报快评

网红小偷将出狱:“这辈子不打工”的flag就先搁置吧|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