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异样眼光冲淡了小学“月经提示牌”的暖色 | 新京报快评
类似的提示牌,还可以更多一些、更丰富一些。它们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涓涓细流。
▲资料图。图源新京报网
文|樊成
据媒体报道,近日,杭州一小学五、六年级女厕的粉色提示牌引发争议。上面写道,“特殊时期需要帮助请到医务室噢!”该校老师表示,校医务室里备有全棉卫生巾、一次性内裤、红糖姜茶、暖宝宝、热水袋等。校方对此也回应称,此举为帮助孩子们接受生理变化。
这样的提示牌以及背后的引导和帮助措施,显然是一种进步,而不是什么出格。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12岁左右就会第一次来月经。这个时候,她们基本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甚至更低的年级。对她们来说,这样的温馨提示和贴心帮助,不是太早了,而是正当其时。甚至,若能提早一些普及,让女生们能够从容应对初潮,那将是更好的方式。
现实中,很多女性回忆起当年来初潮的时候,依旧会感到一些尴尬。这是局限于现有的社会观念而导致的——彼时,他们有的对月经一无所知,充满困惑甚至恐惧;有的虽然听闻过一些,但又一知半解,并不能采取及时的、卫生的应对措施。
如今,在大众的认知中,月经在某些场合或领域,还显得较为难以启齿。正因此,破除月经羞耻的性教育,显得刻不容缓。早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于2008年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曾要求,小学五年级起,学生将学习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包括男女在青春期发育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
然而,很多时候,阻力却往往来自成年人,甚至是家长。2017年,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在微博吐槽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随后,原本是教育孩子不要给别人看隐私部位的内容,其配图却被“断章取义”地炒作。
这次,从舆论的反馈来看,月经提示牌进小学,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更多的网友都表示了支持。这说明在公众的意识中,已然认识到了小学性教育的重要性。
其实,不只是小学,在大学,近年来类似的努力也在不断补充。就在前不久,河南郑州一所高校开展活动,让男同学试用“月经体验仪”,感受女生在生理期时的疼痛,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消除月经羞耻。
可以说,彻底破除月经羞耻,在孩子们的认知中早日树立健康的生理意识,还任重道远。实践中,当一些学校迈开步子时,我们不该投去异样的眼光,甚至指责其“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应该予以赞许和鼓励。
我们希望类似的提示牌,还可以更多一些、更丰富一些。毕竟它们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涓涓细流。
□樊成(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刘军
推荐阅读:
孕妇未做胸透被拒录,教师招考“一刀切”合适吗 | 新京报快评
取快递被说成“出轨了”,“正文全靠编”式造谣当休 |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