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工大访学记 |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和“博学笃行 与时俱进” ——哈工大访学团之我见

gzhubusiness 2022-05-15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是“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这个看似带着浓厚工业大学味道的校训,让我们在过去几天的参观学习中体会到不同的蕴意。那让我们看看大家对哈工各方各面的一些看法吧!


一、关于人才培养

吴兆聪:对于哈工大“厚基础,强实践”的学生人才培养特色让我印象深刻颇深。厚基础体现在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课程设计上。哈工大非常重视学生基础,大一大二学习的都是基础类课程,数学类型课程需要修满13个学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英语决定广度,数学决定深度,我们广大的在基础课程这方面也可以增加相应课程,例如英语,大一后就只有英语选修课,而且学时较短。结束大二后,学生到课堂学习英语的机会就更少了,大多数同学英语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退步,在数学类课程的化就要避免成为应试教育,而应更加注重培养数学能力;强实践,体现在对学生的较强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各种项目、参与学科竞赛,参加学术论坛,双创比赛等等。“厚基础,强实践”,加大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优化基础类课程的设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厚积薄发的广大人。


吴梓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对实验与数据的管理与应用,还成立大数据专门化培养班。且他们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哈工大对管理学院的学生采取大类培养的方式,前两年是大类专业的学习,强化专业的基础和功底。后两年进行分类培养,一是走学术研究路线,二是走实践应用路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罗敏琦:通过几天的学习,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适当通过一些方法,例如学校的明文规定或者其他方式让学生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哈工大为了更好的挖掘创新型人才,会通过例如要求大一同学全部参加创新创业等竞赛来自主学习其他课外知识,然后在不懂的问题上再寻求老师的专业帮助这种方式展开,他们在第二课堂中,有一个必须让学生们参加的就叫做大一项目,就是要求大一新生组队由学院的老师作为导师带队进行项目,不修满第二课堂这个类别的分数就不能毕业,虽然强制要求给学生压力很大,但是确实是挖掘潜能的一种方式,能让学生们真正东西来,把课本上的知识去实践,去创新。


黄宇聪:人才培养可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强的交叉性人才,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短板、补齐短板。哈工大的大类招生也旨在这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锻炼各方面的才能,深入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我们也可以在交叉学科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如开设更多的交叉学科课程、让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加入到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研究中等,如此便可培养多元的专业能力,有利于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杨丹敏:哈工大很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除了理论上的学习,还要求学生亲身参加学科竞赛或论文发表的活动,因为他们认为管理学院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实践经验和能力,通过这点,我觉得学院可以由老师牵桥搭线,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刘家烨:在哈工大访学中,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创新创业的一些项目,很多本科生的项目都很有水平,而且有很多已经有专利了。哈工大的老师讲到,他们是很多项目是以老师为主导,专利其实不难获取,而且他们要求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定的必修学分。在交流中,我发现哈工大很注重学生的权益,他们每个学生其实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读书分享会中,他们不仅能介绍对一些书的看法,而且在有些有争议的问题上,也能发表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关于个性化培养方式

钟颖戈: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个性培养的方面。哈工大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在总学分中包括了10-15分的学生个性发展学分,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全校任意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且要求必须参与各类比赛,让每一位同学的都可以去尝试到不同的专业、学科的魅力,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培养甚至成为当中的佼佼者。

刘凯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出学生必须修够四个创新创业学分才能毕业,而这四个学分的来源可以是学科竞赛或者是学术论文,虽然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很困难,但是正是这种困难成为推动学生的动力,不去做可能觉得自己不行,但是这种动力能够让学生想办法去解决这原本觉得不可能的问题,创新的来源是感想,而我们广大学子需要做的也是不畏困难,敢于想象,也许想法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产生,这也是创造过程中有趣之处。


冯丽丰:哈工大工商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经济管理创新人才”,为此,他们专门制定个性发展学分,要求达到10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创新创业占4个学分,用于鼓励学生多参与创新竞赛和写论文。与此同时,哈工大实行导师制,尽可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其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得益于他们师生比低,老师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指导,就我们学院现在的师生比情况,导生制的实施任重而道远。不过,我院学生有较好的创新竞赛氛围,我认为学院可以给竞赛队伍予更多的物质、技术支持,以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在学分制上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加入创新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创新。


苏紫欣:哈工大经管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体系从大一开始便渗透进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比如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大一起便有老师带领全体同学进行入门级的课题研究(老师出项目,同学自主选择),完成大一入门课题研究后,会进行筛选将课题发展为竞赛项目或论文研究方向,同学可以在大二大三继续该课题(或类似课题)的深入挖掘。通过这一点的深入,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将贯穿学生整个大学过程,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的。


     三、关于教学模式

林丹婷:哈工大的小班教学是十分有优势的。两天的深入课堂学习,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课堂互动性充分。课堂更像是与朋友探讨问题,上课回答问题可以不用站起来回答,有什么观点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不会否认你的观点,而是会就着你的观点去发展探究其可行性。今天我们上的风险投资学,老师上课期间经常会走到我们中间,就着一个问题和我们讨论,比如“公司法制要如何维持道德原则”,我们从法律讲到管理方式,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关的我们都会畅所欲言,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个研讨会。我认为这种自由的课堂探讨氛围会更加吸引学生,而思维的碰撞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及创新能力。

肖广德:在参观哈工大管理学院实验室的时候get到了几个特别感兴趣的点:色彩匹配研究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一个是通过视觉广告在短时间内的吸引点去聚集数据分布从而计算视觉到达率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另一个则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现实不可能的实验立体逼真演示出来。当然也有简单又特别有趣的实验,比如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等等。老师会带领学生真实地将书本知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演示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性是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或许就是通过实践出新知。


李诗茗:“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哈工大给我的印象如此,管理学院给我的印象更是如此。参与到哈工大的课堂学习中来,名师不仅在科研上做得好,更能在讲堂上站得稳。先进的科学设备,互动式教学,如此优良的教学氛围,怎能不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哈工大人才呢?”八百壮士”是哈工大教师的代名词,正是由于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弹性的教学风格,造就了哈工大在中国高校中的威望,也培养了众多在航天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等的知名优秀校友,为我们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而我们此次访学的方向,便可以落足于此,为广大学子传送正确的学风作风,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四、关于教学理念

叶梓雯:在哈工大访学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哈工大的曹书记反复强调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一直带着这个想法在校园中找寻这个理念的痕迹。而事实上的确如此,在校园的环境设计,教学设施的配置,反馈系统的可接触性,以及工商学院人才培养计划,无不透露着学院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期望。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更能感受到学生对于校训的深刻认识。而反思人才培养计划,我觉得更多应该从争强学校认同感开始着手,唤醒根植于学校背后的悠长历史,让学生了解、感知、熟悉学校的兴衰转折,从内心深处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得学生树立学校文化自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使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发展。


徐钟荣:人才培养创新要培养人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凡事要独立思考,做到不盲目跟从,不能被传统的枷锁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辨证性地看待问题,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

   不同的校训代表着不同的校风,不同的校风孕育这不同的学子。规格严格代表着规格严格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功夫到家是追求卓越、做到最好。哈工大在诠释着他们“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广州大学也必定会体现我们“与时俱进”风采!



点击查看最近文章:

羽师生同行 | 工商学院第一届羽毛球师生赛

倡议 | 发起《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

工商团学 | 在期待,在寻找刚好的人——2018年工商团学新成员名单出炉

时讯 | 院长思政第一课:新时代·新理念·新管理

摄影大赛 | 咔擦,记录祖国成长的每一瞬间——“聚青年力量·展现祖国风”

经典百书 | 书写往昔——“研阅经典·以文传情”征文大赛

公示 | 打CALL!打CALL!——工商管理学院9月“部门之光”

特刊 | 岁岁重九至,久伴长相思

哈工大访学记DAY 2 | 治学严谨,智慧碰撞

哈工大访学记 | 金秋冰城  问学求是


文书和摄影由第二校园访学团宣传组提供

编辑:洪润乔

工商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