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完《摔跤吧!爸爸》,最想说一句:“爸爸,对不起”

2017-05-20 关山远 新华视点



【导读】作为一家之主,父亲这个角色,往往承担得太多,又遭遇太多的误解。隐忍,疲惫,挣扎,身不由己,力不从心,却又不甘心在儿女面前失败,往往最终无法证明自我,这是许多父亲的悲情形象。



很多人想说:“爸爸,对不起”



首发:5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关山远(新华每日电讯专栏作者)


5月14日是母亲节,大家纷纷感谢和歌颂母亲,但也有人戏谑“去朋友圈看孝子”。几乎与母亲节同一个时间段,朋友圈里还在热捧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是一部关于父爱的电影,催人泪下。


母爱与父爱,就这么交织了。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伟大,容易理解,“父爱如山”,同样伟大,却复杂多了。




关于母爱,有一则佛教故事给予了很好的阐述:


一男子求道,态度坚决,道长考验他:能否逢事皆不语?在炼丹炉前,他说能,瞬间堕入轮回之中,无论贵为皇帝、贱如乞丐,都能做到终生一语不发。后来,他又转世成为一个女子,嫁在山里,生了孩子。


突然有一天,山贼袭来,当面杀了她的丈夫,她不发一语;继而山贼又奸污了她,她仍然一语不发;最后,山贼要抢走她的孩子,她终于一声狂嘶:“不!”蓦然间,他走出轮回,回到起点,依然站在炼丹炉前,什么都没变化——只是多了一脸泪水。


关于父爱,则有个略显极端的例子:


据传在盗墓行规中,为了避免见财忘义的事情发生,父子搭档是最靠谱的,父亲在外望风,或者父子一起下去,得手后父亲先被儿子顶出墓坑,然后在上面接住儿子递上来的财物,最后再把儿子拉上来。



这个流程不能打乱,儿子如果先上去,有时会接过财物跑掉了,把父亲留在下面;但从来没有过父亲把儿子扔在下面不管的事。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一种潜意识的本能,他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为儿女付出。抛开汗牛充栋的关于对父爱与母爱的文学描述,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愿意为儿女牺牲自我的本能,是遗传基因的力量。


一切生命,都受制于DNA,如何让自己的基因传递下来,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动力——这是美国作家纳塔莉·安吉尔在《野兽之美》中的论断。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的生物,都想繁衍自己的嫡系,让自己的基因,不顾一切,开枝散叶,一代代传下去。



有些男人还会面临残酷的选择:妻子难产,医生问保大还是保小,男人会咬碎钢牙,说:保小——不是男人自私,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


但母爱与父爱又是不一样的,远不仅仅只是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这般简单的区别。在一个家庭中,孩子跟母亲更亲,除了因为在娘肚子里就结下的深情外,还因为跟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


这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古代一般是父亲承担养家重任,而母亲是全职太太,跟孩子朝夕相处。在今天,即使母亲不是全职太太了,仍然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要多于父亲,所以孩子见到妈妈,说得最多的是:妈,我饿了,我渴了,我没钱了,我的作业本放在哪里去了……见到爸爸,通常第一句和最多的话都是:爸,我妈呢?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远去后,这个世界进入男权社会,父亲与母亲的家庭与社会角色,也固定下来。在《红楼梦》中,王夫人见到贾宝玉,那是万般怜爱,但贾政见到贾宝玉,吹胡子瞪眼,所以贾宝玉很怕他爹,一听召唤,如闻焦雷。



古今中外,父亲的形象都是强大的权威的,尤其在中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父亲是严肃的肩负重任的不容挑战的,所以古人称父亲为“家严”,母亲则是“家慈”。很形象。



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英雄父亲的形象,开始多了起来。


好莱坞电影《飓风营救》系列已经拍了三部,讲的都是父亲营救女儿的故事,淋漓尽致展示了父亲的强大形象:为了女儿的安危,独闯龙潭,出生入死,过关斩将,砍瓜切菜,救回小棉袄。



这是类似题材的寻常套路:男人因为工作太忙,导致父子、父女关系疏远,甚至老婆带着孩子改嫁了,但是当孩子遇到危险时,父亲重出江湖,不惧千辛万苦,展开霹雳手段,于最后关头,救出儿女,也改善了以往糟糕的关系。


孩子发现,父亲原来还是深爱着自己的,在结尾处满脸热泪,扑入父亲怀里……代价很大的亲子活动啊。


《后天》《2012》《末日崩塌》《真实的谎言》,等等电影,均是如此。有趣的是,这类电影还隐含了另外一个主题:亲爹最靠谱。



在孩子遇到危难的时候,母亲去求助第二任丈夫,但往往很是失望:这男人或能力不行,或自私懦弱,或被导演安排尚未出手相救就自己先挂了……总之,还是前任丈夫、孩子亲爹管用,他为了孩子会不顾一切,哪怕牺牲自己。


基因在关键时刻爆发的力量哪!


这种银幕上的父爱,常被误解,隐忍不发至骤然爆发,惊天动地,很能打动人心。如果说母爱是人间五月天,明媚灿烂,那么父爱就像长夜黯淡,失望间,一个烟花爆开,漫天璀璨,让做儿女的,热泪盈眶,心目中重塑父亲形象:英雄!



相比于《飓风营救》那个无所不能的英雄父亲,《摔跤吧!爸爸》更能打动人心,因为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父亲,有强大的内心,对女儿炽烈的父爱,却隐藏于一次次挫败、误会与孤独之中。


这其实是一部励志的体育电影,曾经的摔跤运动员,因生活所迫放弃自己热爱的运动,梦想儿子能够帮他实现冠军梦想,但没想到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梦想眼看就要破灭了,但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于是开始教女儿摔跤,努力使她们变成世界级的选手……



电影前半段,父亲的形象并不高大,因为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的真实存在: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无法实现的目标,却寄希望于孩子,将这心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不惜高压、强迫……


但《摔跤吧!爸爸》塑造的,并不是一个不顾孩子感受、将自己梦想强加到女儿身上的强势父亲。电影后半段,人们发现,这位父亲,是教女儿做一件“逆天”的事:如何在一个女性普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中,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整日做家务,接受包办婚姻”,最后沦为男权社会下牺牲品的境遇。



他告诉自己的女儿:“你拿下世界冠军,其意义不仅仅是为国争光,你要成为一个榜样!”成为谁的榜样?就是印度这个女权低下的国家中千千万万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女性。告诉她们,只要努力,就能够摆脱成为男人附庸品的地位。事实上,电影中女运动员不断和男性比试摔跤的片段,其实是对男权社会抗争的隐喻。


这是一个更加真实也更能触动人心的英雄父亲形象。




更多的父亲形象,并非英雄,他们所展现的父爱,也并非传奇。


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是一个半生潦倒、翻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寻常父亲,不会湮没的经典形象;


作家余华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也写了一个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着的父亲许三观,他是个小人物,始终受困于钱,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



他的大儿子许一乐得了肝炎后,为了给儿子治病,多次到医院去卖血。在医院,当他看到许一乐的床空着时,心里想到儿子是不是死了,“他站在那里就哇哇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就像喊叫那样响亮,他的两只手轮着去抹眼泪,把眼泪往两边甩去,都甩到了别人的病床上”。


许三观这个形象震撼人心的是:他知道,许一乐并非他的亲生儿子,是他老婆给他戴绿帽子怀上的别人的儿子。但他并非一个失败的父亲。


作为一家之主,父亲这个角色,往往承担得太多,又遭遇太多的误解。隐忍,疲惫,挣扎,身不由己,力不从心,却又不甘心在儿女面前失败,往往最终无法证明自我,这是许多父亲的悲情形象。



以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蜚声文坛的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第二部长篇小说《灿烂千阳》,就写了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父亲形象:扎里勒。


扎里勒是赫拉特城有钱有地位的人,他诱奸了女仆娜娜,娜娜生下了女儿玛利亚姆,已有三个太太和一堆孩子的扎里勒,没法跟娜娜结婚,把母女俩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每周四去看望她们。玛利亚姆盼望星期四,父亲将她放在腿上谈话,教她钓鱼,告诉她:你是我的蓓蕾……


15岁生日那天,玛利亚姆执意进城去找爸爸,希望能够去爸爸的电影院里看《木偶奇遇记》。母亲以死相逼,她还是不管不顾地去了,但父亲始终避而不见。绝望的母亲上吊自杀了,她才明白:自己作为私生女的身份,是爸爸的耻辱……


母亲死后,她被父亲接到城里的家。但在三位后母的怂恿下,父亲同意把玛利亚姆嫁给了远在喀布尔的老鞋匠拉希德。离别时,玛利亚姆对父亲说:永远不会原谅他,也永远不要相见。


她坐上车走了,父亲跟着车子走,敲打车窗玻璃,想和女儿说些什么,她没给他机会。在喀布尔,她因为习惯性流产,屡遭家暴,过着悲惨的日子。


在她离家十几年后,白发苍苍、佝偻着背的扎里勒,来到喀布尔,去看望女儿,但是,玛丽亚姆没有让他进门,他在女儿家门外等了一天,在门上留了一封信,黯然走了,这封信,玛丽亚姆也没看。



随后,阿富汗陷入动乱,拉希德趁机霸占了失去父母的少女莱拉,玛利亚姆与莱拉的关系,从先是敌视,到同病相怜,最后成为生死之交,因为协助莱拉逃跑,玛利亚姆被塔利班残酷处死……


又过了若干年,阿富汗局势稳定后,莱拉代表死去的玛利亚姆,来到她15岁之前生活过的城市赫拉特。扎里勒已经去世了,她给女儿留下了一封忏悔信,信上写道:“我思念你。我想念你的说话声,你的笑声。我怀念读书给你听和我们一起钓鱼的所有那些时光……”


他说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重病在身,乞求女儿的原谅,希望女儿有朝一天回家来看他,“我希望你能真心来看看你的父亲。希望你将会再一次敲响我的家门,我的女儿,给我一个机会做那么多年前就应该做的事:为你开门、迎接你、把你抱在怀里。这个希望和我的心脏一样微弱。这一点我知道。但我将会一直等待。我将会一直等听见你的敲门声。我将会一直希望着。”


但是他的女儿,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与这封信放在一起的,是一盘录像带,玛丽亚姆15岁生日那天期待看的《木偶奇遇记》。


扎里勒,一个可恨又可怜的父亲,他并非绝情,只是懦弱,他在阿富汗落后的世俗枷锁下,选择了背弃内心的情感,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遵循着旧制度的套路生活。


他爱着女儿,却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无法释放真实的父爱,最终在乱世中,用自己和女儿的痛苦,献祭于阿富汗的悲剧。




李渊与李世民,一对著名的父子。历史中记载了这对父子鲜为人知的一个细节: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召见李世民,后者刚刚杀掉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


李渊的悲哀,可想而知,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告诉这个心狠手辣的儿子:我以前听信谣言,让你受委屈了。


李世民的反应,出乎意料,《资治通鉴》写道:“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当时是夏天,李渊估计敞着怀,李世民于是扑上去,吮吸父亲的乳头,长时间放声痛哭。


这是一个让后人瞠目结舌的场景,威风凛凛、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竟干过这种事——明明成年已久了,居然还去吸他老爹的乳头!


史料中正儿八经地记载,李渊“体有三乳”(《新唐书》),就是他天赋异禀,生着三个乳头。所以后世有好事者还在分析:李世民到底叼住了他老爹哪个乳头?摒除猎奇的眼光,能够看出,李世民这一举动,其实是在演一场亲情戏,表示与父亲的关系亲密无间。


那个时候,还有一种现已消失的风俗:“乳翁”,即父亲哺乳婴儿的行为,当然,为爹的不是也没法真正地哺乳,而是像产妇那样作出乳子的姿态,象征性地给婴儿哺乳,以此种仪式,来强调父亲与孩子的亲情。


李世民出生时,想必李渊也象征性地给他哺过乳,当年的婴儿,已长成他无法控制的秦王,如今在宫廷剧变、手足相残后,壮年儿子又扑上来跪吮父乳,无疑是想表达:父亲,我是您哺育长大的最亲密的孩子啊,不要怀疑我对您的感情啊……


其实,这对父子都知道,谁控制了局面。但这场催泪的亲情戏,还得倾情出演,以示捐弃前嫌、父子同心。当李渊任由李世民跪在怀中一边吮吸一边痛哭流涕时,他是被唤醒了当年父子俩身体上密切接触时的温暖回忆,还是不寒而栗?


相比于寻常人家,皇宫中的父亲与儿女,关系要复杂得多,或者说,相对比较畸形。皇位这一至高无上之权力的诱惑力太大了,大到足以泯灭亲情,父爱荡然无存。


当皇帝的父亲,对儿子是猜忌与恐惧的,因为历史上弑父自立者,不乏其人。隋炀帝杨广就是杀其父即位的,南北朝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后者得知,遂率兵夜闯皇宫,杀父弑君,自立为帝。


即使不弑父,也会寻机上位,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太子李亨势力逐渐壮大,最后径自称帝,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黯然失却帝位。



儿子尤其是太子,是古代皇帝的一块心病。皇帝一方面拼命生儿子,确保皇位传承的血缘,但另一方面,皇帝又唯恐儿子尤其是太子等不及而“抢班”,与其被夺位,不如先动手,酿酿成多少人伦惨剧?


皇宫中,权力扭曲了太多太多,亲情怎能不淡薄?比如,妃子们生了孩子后,孩子立刻就会被抱走,给奶娘来喂养,这些皇子公主们,甚至都不和自己的生母一起生活。


能够与皇帝父亲一起亲密接触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在皇宫中,让皇帝老爸讲讲睡前故事,或者做个游戏什么的,更是不可能了。深宫的孩子对父母尤其是父亲,又怎么会有亲近感?


历史证明:母乳喂养很重要,亲子活动很重要。




《摔跤吧!爸爸》中有很多动人的台词,比如:“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地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得要凭自己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


其实,最感人的台词,也最简单,就是:“爸爸,对不起。”此刻,很多人泪流满面,在心中,也默默为父亲,为父爱,说上同样一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