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了让孩子上学,这个贫困县使出“洪荒之力”

2017-06-30 新华视点 新华视点

在云南省金平县者米乡苏鲁村,村民们一直很不愿意让孩子读书。县里的干部、学校的老师不知上门做了多少次工作,可直到2014年,苏鲁村26名儿童仍辍学在家。


望子成龙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苏鲁村的家长为啥不愿让孩子读书呢?这要从金平县的县情说起。金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里贫困程度最深的就是聚居在者米乡的拉祜族苦聪人,苏鲁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苦聪人寨子。


解放前,苦聪人仍过着居无定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和政府帮助下,苦聪人才慢慢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苦聪人过去的原始生活(图片源自网络)


过去几十年,苦聪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村民学会了种水稻,住进了安居房,用上了电和自来水……

苦聪人如今的新寨子(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但由于贫困程度极深,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苦聪人想要摆脱贫困仍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发展的主动性上,苦聪人与外界还有很大差距。有的村民甚至因为适应不了现代生活,又悄悄搬回了老林里。


近几年,者米乡的香蕉产业发展迅速,山野间种起了成片的香蕉。但香蕉大多是外地老板租种的,村民们只能靠帮老板背香蕉打零工挣钱。


“为什么不自己种?”记者问。


“没技术”“不会种”,村民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

苦聪人小女孩把老板不要的坏香蕉背回家喂猪(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苏鲁村距离者米乡政府有37公里,但山路崎岖难行,开车到乡上要近三个小时。


者米乡乡长普金荣说,苏鲁村的村民不愿让孩子上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问题。“村里人连汉话都听不懂,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就觉得读书没用,不如让孩子在家干活。”


2014年底,金平县的女干部再次组队到苏鲁村做工作,她们想出了一个劝说村民的点子:谁送孩子去读书,就给谁家送了一台34寸的彩电。


金平县委宣传部部长黑丽英说,之所以送彩电,一是希望通过物质鼓励村民送孩子上学,二是希望村民们通过电视能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我们在场的女干部还向村民承诺,今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我们全包了,就像认干儿子、干女儿一样。”黑丽英说。

2014年12月,苏鲁村村民领取政府发的彩电(金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们领到了彩电,26名辍学儿童也顺利进入者米乡罗孟小学学习,学校还专门修了宿舍、食堂,方便他们在校吃住。罗孟小学老师李玉明介绍,学生刚来时,不会洗脸、洗脚,也不会说汉语。


罗孟小学老师邓好打着吊针给苏鲁村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一开始,苏鲁村的学生在放假后十有八九不会按时返校。家长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家里没摩托车送不了,有的说孩子去帮着找猪食了。老师只能骑着摩托去挨家挨户找学生。每到假期开学前,帮扶的干部也要提前到学生家里去给家长做工作。


李玉明说,经过两年多学习,苏鲁村的学生们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这些孩子比村里人精神面貌好多了,回到家看电视会给家人翻译,还会劝家长不要抽烟喝酒。”

苏鲁村的学生正在上课(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16岁的李福彩今年就读小学三年级,是苏鲁村年龄最大的学生。他说自己很喜欢学校,在这里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跳绳,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了班里的第三名。


“帮我的黄阿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每次来看我都会给我买衣服、文具。她告诉我要好好读书,以后读到大学都会供我。”李福彩说,“我以后想做一名老师,去教更多的人”。

苏鲁村学生王才美写给金平县干部的信。(新华社记者庞明广摄)


罗孟小学老师邓好介绍,看到学生们的变化,苏鲁村的家长们也越来越支持孩子读书。“有一天我去做家访,下雨路滑摩托车骑不上去,村里人跑了老远来帮我推车,让我很感动!”

一位苦聪人家长把孩子的奖状贴在自家大门口(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教育,让苦聪人的未来看到了希望。

  

文字:庞明广

图片:胡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