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岩这个“生态粮仓”美翻了,还是中科院研究基地!

闽西日报 2019-05-31



秋季,

龙岩这片彩色稻田火了——

一只河田鸡,

昂首站立在“生态长汀”四个大字上,

绘嵌在2000多亩的金色稻田里。

翩跹的白鹭,鸣叫的鸟儿,

为这幅立体画增添了动图,

成为“生态”二字的最佳旁注。


长汀河田塅的千亩优质稻基地▲


辽阔稻田的天际处,是农民的房舍家园。夕阳下,这片位于长汀河田塅的田园乡村图景,美若油画。10月9日,本报记者踏进彩稻田,忍不住给这片胜景来了地拍、航拍等各角度“写真”。



昨日,彩稻田的主人——远丰优质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傅木清向记者透露,准备在河田塅打造一个生态旅游观光点。


放眼全国角度,这片彩稻田与众不同的“逼格”是,它身处的河田镇曾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河比田高、田瘦人穷,而今脱胎换骨,逆袭为“生态美、百姓富”的典范。



 “过去田里种不到来吃。”傅木清回忆,小时候,因山上水土流失严重,田地十分缺水,村民时常为抢水而吵架,大部分耕田只能种地瓜。


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福建便设立“长汀县河田水土保持试验区”。此后经过数十年漫长治理,尤其自2000年,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后,河田生态面貌发生巨变。



田有水了!2006年,外出打工的傅木清决定回乡创业,在长汀河田、三洲、四都等乡镇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种植水稻。2008年他牵头成立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当地群众一起抱团种粮。


“刚开始只承包了100多亩,田地还比较贫瘠,水稻长不到膝盖高,‘老头稻’亩产不到300公斤,一年只能种一季,效益低。”傅木清说,此后10多年,随着生态的不断改善,河田水土越来越肥沃,现在水稻亩产翻番,近600公斤!




2012年河田被列入全国高产创建整乡推进试点镇。生态好了,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远丰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不断扩大规模,目前连片承包流转耕地将近6000亩,社员400多人,年产优质稻3000吨,产值1200多万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之一。


受益于水土流失治理,傅木清深知“生态”二字的宝贵。如何将农业产业生态化,形成良性循环发展?2010年,傅木清在全省第一批购置植保无人机,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使农药用药量减少30%,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远丰合作社使用无人机为农作物喷药▲


看到远丰优质稻基地有规模、生态好,2014年中科院院士谢联辉在此成立院士工作站,开展“水稻超高产栽培及农药使用”课题研究,指导基地进一步降低农残。当年,远丰优质稻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走进田间记者发现,稻田内装有许多太阳能灭虫灯、粘虫板、防虫网等。傅木清告诉记者,除使用低残留、无残留农药外,基地还加大这种物理防治办法,开展绿色防控,降低农残。


“贴上无公害标识后,稻米价格上去了,100斤多卖30—35元。” 令他感慨的是,无公害种植后,稻田的生态越来越好,水质清澈,白鹭、田鸡、泥鳅到处可见,“这在过去是根本没有的。”


田地上白鹭飞翔▲


生态无价,受益的远不止傅木清。今年河田镇水稻面积发展到5.5万亩(全县约33万亩);全镇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家庭农场238个,种养业日益兴旺,成为长汀的生态“粮仓”。昔日贫苦的河田镇,在绿色滋养中,走上了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康庄之路。


河田千亩稻田采用机械化收割▲


生态无价,受益的也远不止河田镇。长汀县粮食连年增产,2012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7年全县水稻亩产达449.8公斤,比十年前增产67.8公斤。


长汀三洲镇田野秋色▲


美丽的长汀童坊镇马罗梯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汀河田的振兴故事,

便是极好佐证。



闽西日报记者 林阿玲/文 通讯员 陈天长

视频:郭亦斌 图片:本报采访组、傅长盛

统筹/莫志强 编辑/林加涛

 

推荐阅读

马云的这个杰作在龙岩结出了怎样的果?“无人超市”接下来将……

龙岩这片“网红”花海未“满月”频“受伤”,原来是这些人干的!!

“网红”龙岩火车站站前公厕难找,有人随地“小便”

从大学教师到村支书,他用光伏照亮贫困村的脱贫之路

险!车辆侧翻,50多头生猪在高速上乱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