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丨《一座书院的绵延》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1-02-23

点 击 音 频 收 听







02

06


夜读

倾听岩声


爱上岩城



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龙池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名不见经传,更谈不上赫赫有名。一座普普通通的书院,少年时曾经去那游玩,却不知道是一座书院。近几年,获悉新罗区对书院进行重修,弘扬儒家思想,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拜谒之心愈发强烈。



PART 01


小编说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今晚,我们将一起欣赏的作品是陈金炫的《一座书院的绵延》



PART 02


《一座书院的绵延》


作者:陈金炫


冬日午后的暖阳,西斜着像是聚所有热能,撒在沿尖峰山顺坡而上的“龙池书院”建筑群,把棕红与白色相间的粉墙书院涂上了一层金色。


图丨陈金炫 摄


这座位于龙岩城西三十里地小池镇的“龙池书院”,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只知道半山腰那座塔称“龙池塔”,不曾听大人说过,也从不知道有“书院”一说。少小离开故土,有些儿时游玩过的故地又浮上心头。趁元旦假期,约上一位老同学,从老家驱车二十里到曾经儿时游乐过的古塔、岩石溶洞拜谒。


从319国道上驾车,远远半山腰的“龙池塔”已跳入眼帘。不用导航不需问路,在小池镇墟街上打几个拐,车稳当地停靠在书院一侧的停车场上。看着停车场上寥寥无几的几辆车,还有紧闭的书院大门,心里还是一时发憷,担心进不了书院。


图丨陈金炫 摄


门只是虚掩着,并未拒绝我的一片虔诚。阳光暖暖地披于一身,绿树遮掩下的书院清幽雅致。进得书院,圆形洗墨池的水正“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儿,那“咕噜咕噜”是雅士那“红泥小火炉”上一壶翻滚的水声,只等来客入座品茗饮酒赋诗,或许就是那古书院发出绵绵不绝的琅琅书声。


“龙池书院”建筑群有下书院、中书院和上书院三组建筑,却又互不相连。从下书院到中书院,再到上书院,是由书院外侧的一条大块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相连通。书院建筑群背倚青山,面临绿水,飞檐翘角,构思奇特。宽敞大方的厅堂,质朴典雅的楼阁,古香古色的亭塔,还有那侵入屋内的岩石,无不彰显着建造者对园林建造的理念与手法。依山而上,依势而建,就地取材。下阔上收,层层叠进,错落有致。从下书院到上书院的“龙池塔”高低差约有四五十米。


图丨陈金炫 摄


“龙池书院”建筑群最早建造的是中书院,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上厅为魁星阁,下厅为矗盘堂,两边各有一个房间。上书院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建有龙池塔和鼓吹亭,龙池塔又称文昌阁、奎阁。下书院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称“见龙堂”。宽敞的厅堂、回廊和房间供学子住宿和攻读。整座建筑群建造从始至终跨越两百多年,绵延了两百多年的建造历程,形成如今层叠错落的建筑群。


我从下书院的右侧小道攀到中书院,三百多年前的建筑已在多年前倒塌,眼前的这座中书院是近年依原样修建的,书院侧掩映于树木杂草中的残垣墙基依稀可辨。曾经的规模云集着众多文人墨客,青山绿水迸发他们灵感的缪斯,留下绝唱篇章。


图丨陈金炫 摄


龙池书院是目前闽西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书院。首功当然得记在当年出任龙岩县知县的江藻身上。江藻,清代湖广汉阳(湖北武汉)人,于康熙二十四年,时年三十五岁的他以贡生身份知龙岩县事。一介书生、一个刚出道的官吏,热爱一方水土,家国情怀深厚。在龙岩他组织修建城垣、文庙,建书院、办学馆,弘儒家学说。成功解决与邻县粮赋纠纷,为百姓办实事。当年龙岩百姓为江藻立江公祠,受百姓爱戴之深可见一斑。康熙三十一年,江藻任云南陆凉州(云南曲靖市陆良县)知州,短短两年在云南兴修水利,构建堤坝,后人呼堤坝为“江公堤”。康熙三十三年,江藻离滇赴京城任工部郎中,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监理黑窑厂之余,见京郊慈悲庵境颇清幽,于庵之西侧建一小亭,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句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并欣然写下“陶然”二字,又赋《陶然吟并序》。陶然亭的建成,深受当时赴京赶考、汉人官吏等文人墨客青睐。在清代之后的200余年间,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与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长沙的爱晚亭齐名的四大名亭之一。


图丨陈金炫 摄


江藻在《陶然吟》诗中:“家世结庐江汉上,黄鹄矶头独来往。一朝作吏去乡邦,闽海滇云叹鞅掌。却辞五马入皇都,手板炉香画省趋。敢谓诗人例水部,欣当盛世分工虞。”道出他对一方水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和责任担当。从龙池书院到陶然亭,从东南闽海到北方京城,江藻以热爱一方水土的文人情怀绵延千里。


从中书院登到上书院,龙池塔大门紧锁,无望登塔望远、遐思吟咏,只留待念想。然立于塔下,在尖峰山的半山腰放眼小池镇,乡村新厝小楼林立,田野阡陌纵横,龙川溪水穿镇而过。与龙池书院一小道之隔的中心小学操场,红色的跑道、绿色的球场格外醒目。假日里,校园内少了孩子们的嬉闹声,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但亘古的潺潺流水与稚气的琅琅书声将绵延不绝……



PART 03


作者简介






陈金炫,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人,居厦门。供职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系中国铁路作家协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静静的古樟树》。



PART 04


征集



♥如果您有适合岩声栏目朗读的文章,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文章篇幅在2000字以内为宜)。


♥如果有适合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和我们一起传播龙岩故事。


♥可以发送原创文学作品或音频作品至电子邮箱lymxxww@163.com,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岩声+文章标题”或“岩声+朗读者姓名”,并附上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岩市全媒体中心、闽西日报新媒体中心出品音频:凌云
制图:汤熹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审核:陈良锦 蔡添高监制:陈燕棠版权归闽西日报社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闽西日报”推荐阅读

岩声丨《母亲河》

岩声丨《石门湖月夜》

岩声丨《文脉乡愁兴贤坊》

岩声丨《金色的石榴》

互道晚安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