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岩如何交出一份漂亮的脱贫攻坚答卷 ?《闽西日报》5篇系列策划报道为您揭秘!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1-05-02

编者按:在伟大的脱贫攻坚实践中,闽西老区苏区人民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市11.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38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老区苏区人民如何做到的?近日,《闽西日报》推出《脱贫攻坚答卷·系列综述》策划报道,用5篇综述“揭秘”答案!


笑脸喜迎幸福来

——龙岩老区苏区脱贫攻坚记

历史前行的坐标,总会镌刻伟大历程中的奋进史诗与光辉印记。

90多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军进入闽西,由此揭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8年前,一场气壮山河、战胜贫困的大决战,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全面打响。

立下愚公志,勇啃硬骨头。龙岩老区苏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不惧艰难,咬定青山,坚韧不拔,接续奋斗,谱写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壮丽篇章。

2020年12月31日上午,福州。在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龙岩市向外界发布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决定性成果:

全市11.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38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



龙岩

完成了全省最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完成了全省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完成了全省最多的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减贫奇迹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尽锐出战 “钢铁之师”合力攻坚


“王书记真厉害,帮我们把大米卖到上海去啦!”

“王书记帮我们做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都能分到钱!”

“王书记联系创办的‘四点半课堂’,让我们家长省了许多心!”

……

提起王勇,永定区岐岭镇湖河村的群众交口称赞。他是中国华能集团下属霞浦核电有限公司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

2017年底驻村后,王勇推动湖河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统一种植优质单季稻,通过深加工、分选提升品牌价值,将大米销售到上海等大城市,农户年均增收约2万元。王勇还发挥专业特长,极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帮村里建成了140千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约10万元的收益,村里所有的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000元。

情洒乡土,为民解忧。在王勇的帮扶下,湖河村集体性经营收入从每年不足2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全村1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像王勇一样,全市有许许多多身处一线的扶贫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成为奋战在最前沿的“排头兵”“战斗员”。

贫困,曾是龙岩老区苏区不得不面对的特殊市情。2016年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7万人,占到全省四分之一。摆脱贫困,成为龙岩全面小康路上的必跨之“高栏”、必补之“短板”。

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吹响后,龙岩全市高位推进,尽锐出战,将扶贫责任落实到基层第一线,将扶贫力量部署到脱贫攻坚最前沿,构筑起强大的扶贫“钢铁之师”:

全市380个贫困村实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派驻全覆盖,全市1817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实现扶贫协理员配备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建立挂钩帮扶工作制度,3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380个贫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实现挂钩帮扶全覆盖。


永定岩太土楼丰收节上,村民参加割稻子比赛后露出幸福的笑容。(资料图)  记者 郭亦斌 摄


多年来,扶贫单位与贫困村、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重“输血”更重“造血”,手挽手同心竭力“攻城拔寨”——

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党支部书记罗群英带领村民林下种植160多亩黄花远志,15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约1万元;

新罗区岩山镇佳山村驻村干部袁胜泉创新帮扶模式,筹措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发展项目21个,推动村集体收入、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回龙村扶贫协理员林源辉真情服务贫困群众,多方奔走为贫困学子争取社会资助,帮助解决学费、生活费难题……


众人拾柴,烈焰如虹

闽西千千万万的干部

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

温暖群众的心灵

唤起百姓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希望

铺就群众的幸福之路


合力,源于责任体系的构建。面对脱贫攻坚这一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我市明责知责,建立健全各级各方责任体系,形成全市上下步调一致、聚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推动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

党政领导责任体系。市、县、乡三级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层层立下军令状,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党政同责”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

专业扶贫责任体系。市、县、乡脱贫办配备充足工作人员,向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派驻驻村工作队,在村级配备扶贫协理员;

行业扶贫责任体系。推进“1+X”精准监督助推精准扶贫,明确行业部门扶贫职责,督促职能部门履好职、尽好责,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挂钩帮扶责任体系。明确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部门挂钩帮扶贫困村、市(厅)级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乡镇职责,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挂钩帮扶工作纪律,实行挂钩帮扶成效年度考核制度。

攻坚政策支撑体系。累计出台和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78份,涉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形成龙岩市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体系。

……


决胜之时不松懈,慎终如始战犹酣。在这场艰难的决战中,闽西人民上下同欲铆足干劲,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硬生生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凡之路。



精准施策 开对“药方”誓拔穷根


春雨初霁,草木盛发。惊蛰刚过,上杭县南阳镇联义村的养牛场里,陈从彬赶着牛到山脚下吃草。“养了10多头牛,还有几百只番鸭、鸡和乌兔,预计今年能增收5万多元。”迎着明媚的阳光,陈从彬的眼睛眯笑成两条线。

陈从彬原是一名贫困户。前几年,他的妻子在劳动中摔伤,为治病家里欠下债务。2017年,他报名参加了激励性扶贫项目,在政府帮助下养起了牛、蛋鸡和番鸭,开始发展养殖业。因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此后每年政府都免费给他送来一批畜苗作为奖励,鼓励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如今,陈从彬还清了贷款,生活越来越好,还带动了周边7户贫困户养牛致富。

陈从彬能够在短期内摆脱贫困,得益于龙岩首创实施并被全省推广的激励性扶贫机制:政府每年结合特色产业梳理一批扶贫生产项目,由贫困户主动报名参与公开竞争,无偿获取项目、技术、资金、岗位等帮扶,干好还能得到奖励;经营大户作为项目牵头人,提供产销全程服务,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

扶勤不扶懒,干好还有奖。这种全新激励模式得到全市各地的热烈响应:

▶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开展林下有机灵芝种植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助力全村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建立高优果蔬种植扶贫车间,全村24户贫困户报名上岗就业,每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连城县在12个乡镇实施地瓜种植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吸收141户贫困户参加……


灼灼桃花映捷文。记者 王仰华 摄


截至2020年底,全市策划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1883个,带动25078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占贫困户总数的67.9%。

激励性扶贫机制是我市开出的精准扶贫“药方”之一,重在扶志,贵在“授人以渔”。

近年来,龙岩坚持把发展生产和就业创业作为推进稳定脱贫的最根本、最关键的举措来抓,分类施策、多管齐下,落细落实帮扶措施,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产业扶贫,出台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收行动方案、扶贫保实施方案等,扶持培育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八大珍八大鲜”名特优产品发展,把脱贫措施落实到种、养、加、商等具体脱贫项目上。目前全市有17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8家县级以上合作社、15196家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就业扶贫,出台吸纳就业奖励等政策,增设公益岗位、强化技能培训,全方位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创新“师带徒”人事人才扶贫模式,入选全国“人社扶贫20大典型事例”,做法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市建成扶贫车间144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994人,各地公益性岗位安排劳动力就业2661人;开展技能培训1.68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4.99万人。

——消费扶贫,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支持”方式,县级建立精准扶贫农产品销售中心,市级建立消费扶贫对接中心,鼓励机关单位、爱心企业优先采购扶贫专柜产品,线上线下推广扶贫产品,拓宽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帮助9634户贫困户销售各类产品近4000万元。

——生态扶贫,提升“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营林生产等产业。2017年以来,有927户贫困户获营林生产补助共225.05万元,2041户获林下经济补助共292.9万元,16658户获生态林补偿金共1332.25万元,278名贫困群众获聘担任生态护林员并实现脱贫。

……

如今在闽西大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愿景正变为现实。在志智双扶下,广大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搞生产越干越有劲,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补齐短板 多重保障暖民心扉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家恐怕难以坚持下来。”提起健康扶贫,上杭县才溪镇中兴村村民刘高寿满怀感激。

6年前他不幸患上白血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2016年上杭县出台健康扶贫保险政策,刘高寿成为第一个受益者,当年他的住院费用少支出37289元,住院费用目录内自付基本为零。

让刘高寿受益的,即是我市出台的健康扶贫商业医疗补充保险。该政策将贫困人口年度目录内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斩断了贫困户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根源。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关键指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则是影响脱贫质量和成效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龙岩各级各部门咬定目标不放松,对脱贫攻坚“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整改,拿出管用措施,补齐民生短板,温暖群众心扉。

——住房安全有保障。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市把扶贫搬迁作为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手段,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实施:出台贫困户建房配套补助政策,给予特殊群体建房叠加补助,解决贫困户建房“资金难”;出台用地用林政策,简化手续流程,解决贫困户建房“用地难”;制定造福工程实施方案,支持集镇和行政村所在地的国定标准贫困人口搬迁建房……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202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了“安全屋”,其中扶贫搬迁建房14841户、危房改造5365户;全市建成6户以上国定对象易地扶贫搬迁户集中安置区87个,集中安置规模居全省前列。

——基本医疗有保障。

为破解贫困户看病难问题,我市积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门诊一站式服务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多项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报销各类医疗保障政策金额78219.6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380个贫困村卫生所实现医保定点“村村通”或“就近通”,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就地就近得到及时治疗,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

——义务教育有保障。

我市紧盯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建立建档立卡学生就学帮扶机制、市外就读建档立卡学生补助机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补助机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学生就学帮扶机制,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贫困学生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建立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学段的贫困学生就学帮扶政策体系,2016年以来, 全市共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9亿多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69万人次。

——饮水安全有保障。

龙岩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优先对贫困乡村水厂和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定期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点、贫困人口自来水管接山泉水、挖井自备水源点开展水质检测,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整市推进,全市贫困人口饮用水全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上下一心,全力攻坚。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持续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脱贫奔小康的大道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足音铿锵 长效机制力阻返贫


陈超荣,武平县城厢镇尧禄村的草莓种植能手,目前种植面积13亩。犹记得,去年此时,他正为草莓滞销而愁苦不已。

陈超荣原是一名贫困户,得知家乡扶贫力度大、政策好,2017年他回乡流转了土地种植草莓,很快脱了贫。去年本是丰收的一年,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草莓陷入了难卖的困境。

心急如焚之际,县扶贫办的干部来了,帮他协调联系上了福建梁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立的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通过加入微信小程序“武平放心菜”平台,解决了草莓难卖的问题。

在“战疫”中“战贫”。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全市上下群策群力解决民生难题,切实消除返贫风险,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发挥国有企业服务民生作用,大力收购、加工、冷藏全市压栏滞销畜禽产品,着力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去年,龙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收储肉鸡46吨,其中贫困户的肉鸡20.8吨。

——出台吸纳就业奖励、增设公益岗位、外出就业人员年可报销2趟车船费等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在企业设立扶贫车间,推进扶贫车间进集镇、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新举办“农民主播”网络直播销售培训活动。

——各县(市、区)纷纷为贫困户产品“代言”,干部群众齐上阵,线上线下齐开花;鼓励企事业单位优先选购扶贫项目农特产品,帮助贫困户打开产品销路。

——落实分类分档分级救助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兜底。去年全市共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3077人次,发放救助金1705.78万元;为全市贫困人口提供56.09亿元的健康医疗、生产生活等保险保障金,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坚持“四个不脱”,建立了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在落实好省级十九条措施的基础上,新增出台十一条措施,彻底堵塞致贫风险漏洞,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重点监测对象摸排制度,实行自付住院医疗费用3万元以上农村患者逐户核查、每月一次非贫困户健康排查以及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走访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纳入重点监测。

落实“一键报贫”工作要求。市县两级指定专人负责,督促乡镇按规定时限完成入户核实,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纳入重点监测范围。

强化重点监测对象帮扶。对全市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实行由所在县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制度,逐户分析风险所在,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确保不返贫、致贫。

截至目前,全市摸排出的1932户脱贫不稳定户、105户边缘户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退出了重点监测管理。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使命如山,奋楫笃行,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如今,闽西大地沧海桑田,旧貌变新颜,贫困村一年一个样,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4429元增加至2020年的20150元,年均增长7.93%。全市贫困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740元增加到2020年的16236元,年均增长36%。


这是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新村一景,当地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越来越鼓的腰包、越来越好的住房、越来越美的生活……闽西百姓的一张张幸福笑脸,见证着全市干群勠力同心战贫困结出的累累硕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只争朝夕,踔厉奋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我们必定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龙岩老区苏区的新贡献。



以下是之前已经推出的4篇系列综述——

3月7日 闽西日报1版报道:

脱贫攻坚答卷·系列综述④

消费扶贫让土特产走向大市场


□ 记者 施薇 通讯员 肖文秀

陈超荣是武平县城厢镇尧禄村村民,更是如今村里小有名气的种草莓能手,种草莓已有4年多。可谁能想到,到了种草莓的第三年,陈超荣才真正开始他的“草莓事业”。

陈超荣在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得知扶贫政策力度大,便回乡流转了土地种草莓,靠着自己的勤劳劲儿,2019年,年增收约10万元。去年本是丰收的一年,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陷入了草莓难卖的困境,失去销售渠道的他,整日眉头紧锁。

2020年,武平县政府、企业本着“抗疫+助农”理念,纷纷启动了“助农计划”,积极帮助农民走出滞销困境,陈超荣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成功对接了福建梁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的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心,通过微信小程序“武平放心菜”,解决了草莓难卖的问题,甚至还供不应求。现在,他的草莓种植面积从最开始的一两亩变成了十三亩。

从内抓质量到外扩销路,武平县精准帮扶,去年共帮助全县贫困户、农户销售各类扶贫产品达1300多万元。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消费市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市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支持”方式,不断创新消费扶贫模式,以消费打开农产品销路、农产品变成致富果的事例比比皆是,闽西大地充满勃勃生机,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线下销售,“柜”在扶贫

日前,走进位于市供销大厦一楼的龙岩市消费扶贫对接中心,消费扶贫专区布置在醒目位置,闽西地方特产、农副产品等各种扶贫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选购。据介绍,目前,该中心集中展示我市70多个品类扶贫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主要以龙岩农特产品为主。

为更好地销售扶贫产品,市消费扶贫对接中心努力拓展销售渠道。举办多场龙岩市消费扶贫产品对接暨“红古田”农产品推介;参加各级各类产销对接会、展销会、年货节,并进入永辉超市、夏商百货、供销见福连锁便利店等实体销售平台;动员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干部职工踊跃购买扶贫产品……自去年1月成立以来,共销售扶贫产品达660多万元,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立足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优势,一个个直接给力的消费扶贫举措遍地开花结果,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战场、重要渠道——

各县(市、区)纷纷为贫困户产品“代言”,设立精准扶贫农产品销售中心、扶贫产品销售一条街等,鼓励各类机关单位的工会组织和食堂优先选购扶贫农特产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农副产品销路,助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龙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国有企业服务民生作用,大力收购、加工、冷藏全市压栏滞销畜禽产品,着力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

展望闽西大地,长汀红山乡赤土村的椴木菇、漳平市吾祠乡厚德村的萝卜干、新罗区适中镇象山村的薏米……通过设立扶贫专柜精选各类特色农副产品进行展示,倡议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扶贫产品销售,让扶贫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农田,走上餐桌。截至目前,共帮助9634户贫困户销售各类产品近4000万元。

“带货”网友,“下单”扶贫

“这是产自武平县的扶贫产品——黄金脐橙……”去年11月27日晚,在“柒柒家”淘宝直播间,龙岩“网红”主播曹婷婷与市商务局局长吕素梅,一起向粉丝们推荐龙岩最具特色的产品。这场网络直播是市商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龙岩电商直播带货系列活动之一,当晚实现扶贫产品等直播带货交易额265.1万元。

直播带货,是我市通过消费扶贫结出的“甜蜜果”。去年以来,“干部上直播、农民当网红”的直播带货在龙岩一场接着一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共举办各类线上直播带货促消费活动1378场,网络销售额约1571万元。

位于永定区仙师镇大岭村的江举涛家庭农场,产品主要以绿色、无污染的土鸡为主。酒香还怕巷子深。由于土鸡不便于长途运输,只能瞄准本地市场,这一度难坏了江举涛。“要打入本地市场,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开营业店,要么卖给中间商,但这两条路都要增加成本,这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家庭农场来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江举涛说。

不过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去年6月,借助本土电商平台“土楼小农人商城”的平台和物流,江举涛养殖的土鸡很快打开了市场。

江举涛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供销e家、龙盛菜菜姐、百农汇小程序……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根据实际先后启动了O2O平台建设,依托电商网络平台,将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信息与社会消费需求进行无缝对接,实现特色优质产品直供社会餐桌,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发展,加快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我市还积极开展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建设工作,去年共认定20个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通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帮助贫困户代购、代销,帮助带动贫困户增收。

▲向上滑动阅读


3月4日 闽西日报1版报道:

脱贫攻坚答卷·系列综述③


累计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报销各类医疗保障政策金额78219.6万元,健康扶贫让我市贫困人口——

看病有“医”靠 健康有保障


□记者 罗焕辉 通讯员 戴万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为贫困人口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报销各类医疗保障政策金额78219.6万元,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层层保障

让贫困人口治病“不差钱”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25日上午,新罗区红坊镇上洋村,贫困户老杨正在家里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电视直播。“想起这几年党和政府对我们家的帮助,不胜感激。”老杨观看直播后发出感慨。

原来,2014年老杨儿子查出患有尿毒症,巨大的医疗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导致原本收入微薄的家庭因病致贫。2016年,老杨家被认定为国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开始享受相关医疗报销政策。

2020年,老杨儿子目录范围内医疗费用为13.2万元,经报销后个人仅自费776.4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一家人也在政府的帮扶下住进了新房,生活越过越好。

老杨家的经历是我市众多受益于健康扶贫的贫困对象之一。2017年开始,我市陆续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层层保障,让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目录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补助后报销比例在省、市、县、乡四级定点医疗机构达到70%、80%、90%、95%。如保障对象是患儿童白血病、宫颈癌等34种重特大疾病的,费用经多重叠加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再由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予以补助90%。

此外,对部分罹患若未纳入“第二道”补助范围的重大疾病或经“第二道”补助后个人还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可能导致返贫的保障对象,年末根据医疗叠加保险资金结余情况,予以分档精准补助,实行社会化发放。

“一站式”结算

让贫困人口治病不垫钱、报销不多跑

“先治疗、后付费,出院时医疗费用当场就给我报了,整个报销流程非常方便。”这是新罗区红坊镇龙星村贫困户老江对整个报销流程的印象。她于去年治疗白内障手术花费10000余元,经医保报销个人自费不到100元。

“政策太好了!做手术花了这么多钱,过程中一分钱没垫,最后出院自己花了不到一百块钱,心里感觉暖暖的。”老江的老伴老林说起治疗费用,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点赞。

让老林夫妇拍手叫好的,还有我市2017年开始实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根本上解决了就医报销多头跑的问题。

不仅如此,我市还为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不收取住院押金的工作机制,一改过去“要看病先交钱”的状况,解决了贫困人口常常因难以垫付高额的医疗费用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的难题。

去年3月1日起,我市取消了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在省内就医备案手续,贫困人口可直接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持社会保障卡进行结算;省外异地就医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备案,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结算报销服务。

村卫生所医保“村村通”

家庭医生“户户签”

打通医保报销“最后一公里”,筑起健康服务“第一道防线”。

“截至去年底,我市标准化村卫生所医保‘村村通’共开通1258家,其中380家贫困村村卫生所均开通医保定点,完成率100%,贫困村卫生所实现100%刷卡结算。”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管理科科长介绍。

近年来,我市按照“先纳入,后规范”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医保定点开通条件,协助不符合条件的卫生所改善条件,及时纳入医保定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打通贫困人口就医报销“最后一公里”。

另外,由于部分贫困人口健康意识薄弱,忽略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维护自身健康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对自我健康保护不强,是导致其得病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定点救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组织医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100%签约。

“家庭医生为慢性病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市卫健委有关工作人员说。

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小康之基。在我市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将保持不变。


3月1日 闽西日报1版报道:

脱贫攻坚答卷·系列综述②

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全省最多,集中安置规模居全省前列,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

安居又乐业 踏上致富路


□记者 蓝明丰 通讯员 陈耿

“家门口就有工厂车间,工作都不愁找啦,现在的我有房住、有活干,生活越来越好了。”近日,记者走进新罗区白沙集镇“暖心园”集中安置区,詹福宾高兴地向记者说道。

原本四口人挤在一间房里的詹福宾于2017年搬迁至安置区,两个女儿先后入读白沙镇中心小学,夫妻俩今年也能进入扶贫车间工作,工资有2000元以上,告别打零工的日子,这个三居室托起詹福宾一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是我市实施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4.6万受益群众的缩影。

在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杜甫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憧憬的安居与乐业,不再只是中国百姓孜孜以求的期盼与梦想,如今已成为生动的现实。

作为贫困人口比重全省最高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龙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一直把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认真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政策落地。“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国定标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9650户29425人,占全省任务的45.17%,完成搬迁人数全省最多。

搬离贫困

“能住上城里这么漂亮的大房子,以前都不敢想。”在长汀县幸福小区里摆摊卖肉的贫困户赖德斌,从四都镇谢坊村搬迁过来,家中有三位老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帮扶,他家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楼房。

搬迁是一项大工程,牵涉资金、用地等方方面面。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我市因地制宜推进政策落地,把贫困人口搬出“穷窝”作为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的重要途径,结合实际出台了资金和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如资金方面,在上级补助政策基础上,市、县再分别给予1500元/人的配套补助资金;用地方面,最大程度简化建房用地用林审批程序。安置形式上,我市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统建与自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鼓励引导集中安置。同时,积极探索政府集中回购安置房模式,在城区、工业园区周边建设经济适用房或回购安置房用于集中安置扶贫搬迁对象。

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省级集中安置区105个,市级集中安置区76个。其中,长汀南站幸福小区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武平县幸福里安置区是全省最大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

稳住幸福

“集中安置,必须选好位置、配好设施、搞好服务,提高迁入地生产生活的便利度,让群众住得舒心、顺心。”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搬迁群众能安稳入住,我市把不动产权登记办证作为让搬迁对象吃下“定心丸”的关键举措来抓,目前已有99.04%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办理到不动产权证。同时,我市各地尽可能将群众集中安置到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园等区位条件好的地方,充分利用县城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帮助贫困户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用最好的地段做最好的安置小区。”在新罗区雁石镇,新建的雁江村安置小区坐落于龙雁大道旁,南接南三龙铁路雁石南站,与雁石镇政府掎角相望。由赤村村搬来的村民邓亮天说,“政府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又为我细心安排了适合的种植养殖项目,经济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女儿又进入中心小学读书。”如今,邓亮天每天都感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后新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与喜悦。

这样的幸福场景,贯穿着我市每一个扶贫安置小区,在武平县幸福里安置区,老年活动中心、超市、银行、人工湖、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整个小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

在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南邻长汀动车南站、北邻汀州医院、东邻长汀一中新高中部的区位优势,让小区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都十分便利。

“今年,我希望能扩大扶贫车间,解决小区居民的就业需求,让大家都幸福起来。”在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的扶贫车间里,搬迁对象刘春生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景。回忆往昔,刘春生坦言,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五年前,一家人还挤在漏雨的老屋内,贫病交加,现在已经开办了自己的车间,还带动小区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类似刘春生的致富故事,也发生在长汀县思福安置区,因残致贫的曾广嵩搬入后,在安置区开设扶贫车间进行伞架加工,吸纳了7个贫困户在车间务工,曾广嵩说:“在思福小区有了自己的家,还有自己的产业,对未来的生活更是充满希望。”

他们能踏上致富路,得益于我市不断深化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资金等发展生产,鼓励有劳动力的家庭积极参与激励性扶贫,促进自立增收脱贫。在新罗区白沙镇,农贸市场提供了20个“暖心摊位”免费给易地扶贫搬迁到白沙镇的贫困户经营,2户及以上共用一摊位,贫困户持证上岗,在固定摊位售卖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

不仅有“暖心摊位”,还有“暖心培训”。结合搬迁对象实际,我市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技能培训,使每户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并引导推荐就业上岗,确保不落下一户——

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对安置区461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引导至盼盼食品、安踏服装、金龙稀土等企业务工,每人每月至少可获得2200元工资收入。

漳平市对扶贫搬迁安置区中的23户68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顺利引导至企业务工,每位贫困户每月可获得20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比过去至少翻了一番。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各地政府在落实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同时,积极引导搬迁户以租赁、转包、折股量化、产权改革等形式将迁出地承包经营的土地、耕地、山林地、竹木等资源进行流转,增加收入。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越来越多搬迁群众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2月3日闽西日报1版报道:

脱贫攻坚答卷·系列综述①

扶贫保险的“上杭方案”


□ 通讯员 林斯乾 江春凤 李新元

“没有健康扶贫保险政策,恐怕难以坚持下来。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减轻了压力。”近日,上杭县才溪镇中兴村贫困户刘高寿对笔者说,自己6年前患白血病,曾经为治病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高昂的治疗费用一度让家庭陷入困境。幸好,县里出台的健康扶贫保险让他家渡过难关。

刘高寿所说的扶贫保险政策,就是2016年10月该县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上杭县健康扶贫保险方案》。根据方案,该县专门针对贫困家庭开办一种完全由政府出资的保险,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在生病住院时,除享受以前的医疗保险政策保障外,还可享受健康扶贫商业医疗保险及住院津贴保险。政策出台当年,上杭县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交纳健康扶贫保险费716万元。刘高寿成为第一个受益该政策的贫困户。当年,他的住院费用少支出37289元,住院费用目录内自付基本为零。

为进一步提高健康扶贫保险保障水平,2018年起,上杭县对“健康扶贫保险”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使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不超过2900元,超过部分100%报销。据上杭县脱贫攻坚战役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钟杭星介绍,2016年以来,全县11000多人次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补助金额2140多万元,健康扶贫保险大大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

继“健康扶贫保险”政策之后,2017年1月,上杭县又在全省率先实施大病医保“三保合一”均衡化政策,全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与城镇职工医保商业补充保险报销比例相同,贫困户最高支付限额则提高到30万元。为减少参保人员提供相关材料的麻烦,使报销程序更加快捷方便,该县大病医保报销金额在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报销部分一次性支付给参保人员。“我县贫困人口、贫困边缘人口100%参加医疗保险且全部录入医保信息系统。”钟杭星说。

该县严格落实精准扶贫叠加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保险对象实行“一站式”结算,所有叠加保险政策一次性到位。同时,该县50个贫困村卫生所全部完成医保“村村通”“就近通”建设,并签订医保服务协议,村民在家门口就可获得医保刷卡拿药报销的便利。据统计,2020年该县有4100多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大病医保政策保障,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约3692万元,医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约3447万元,各类医疗保障政策报销金额约3231万元,大大减轻了贫困户医疗负担。据市医管中心上杭管理部负责人袁晴元介绍,该政策实施以来,有效遏制了2300多人因病致贫。

医疗有了保障,扶贫保险政策不断延伸。2018年起,上杭县旧县、官庄等15个乡镇开办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农综合保险,相当于为贫困户提供8.58亿元风险保障,让9000多贫困人口受益。该县还为全县21个乡镇的1900多位贫困人口提供4.55亿元的家庭财产和意外保险保障。此外,还有光伏设备财产险、种养综合保险等,为贫困户构建起多重保障。2019年,上杭县4个贫困乡镇、5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县6702户19072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出品
总策划:王传龙 高营光
策划:王仰华
记者:林阿玲 丘启龙 蓝明丰 罗焕辉 施薇
通讯员:林斯乾 江春凤 李新元 陈耿等
编辑:余雅丽
检查:王沐
审核:蔡添高 谢津津 监制:陈燕棠版权归龙岩市全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全媒体中心”推荐阅读热热热~直逼30℃!龙岩要入夏了吗?
总投资30亿!龙岩这个省、市重点项目一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丨市科技局、市城市管理局:党史学习教育这样做!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龙岩!这件事,做得深入人心
红色闽西 百年传承【22】 | 不做特殊党员
祝贺!龙岩1集体2人获记大功奖励!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