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18】行走“望道信仰线”
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
行走“望道信仰线”
义乌城西街道横塘村旧貌。图片由金华日报社提供。
义乌城西街道横塘村新貌
“这里就是陈望道先生的柴房,百年前,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曾把墨水当成红糖蘸粽吃,还觉得很甜……”5月8日上午,在陈望道故居,陈华仙正在为游客讲述陈望道的故事。
陈华仙今年54岁,是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兼义务讲解员。党史学习教育掀起热潮,她每天都要向各地前来学习的党员和游客讲述陈望道的革命故事,传递信仰的力量。
陈望道故居所在地——浙江义乌分水塘村,是“红色火种”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首译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金(华)义(乌)浦(江)兰(溪)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望道信仰线”正是起于义乌城西街道横塘村,止于分水塘村,全长约13公里,途经五个重要节点村。行走“望道信仰线”,可以激励人们保持理想,坚守信念。
一句祝福语,温暖大妈15年
横塘村是“望道信仰线”的起始地,于2017年由城西街道与陆港集团结对共建。
说起信仰的力量,原横塘村村民喻美珍深有感触地说:“信仰的味道非常甜,信仰的力量大无比。我就相信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喻美珍今年71岁,回忆起15年前那个幸福的日子,她满脸自豪。“当时,是上午9时30分左右,我正在家里哄两岁的大孙子睡觉。听到有人在喊‘房东在吗’,我出去一看,居然是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我家了。”2006年6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义乌考察调研,走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城西街道横塘村,来到喻美珍家,和她聊了一段家常。临走时,习近平还握着她的手说:“祝你们家越来越好!”
“他的这句祝福的话,让我倍觉温暖,我们家也真的越来越好了。”喻美珍说,因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和电商园区建设的需要,横塘村整村被纳入了城市有机更新的范畴。因为拆迁,她家与村里的400多个农户一样,住进了附近新建的陆港社区香溪裕园小区。喻美珍和老伴要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105平方米,南北通透,还有电梯。出租置换到的产业用房,每年还有1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
喻美珍的大儿子金向明,是横塘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义乌试点首批高层安置村,横塘村从美丽乡村到新型社区,村民们的生活有了一次次质的飞跃,大家都过上了幸福日子。
因为信仰,她驻守故居10年
“陈望道先生是我的堂伯父,他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说起与陈望道的缘分,陈华仙的眉眼间满是敬仰。
2011年,陈望道故居成为浙江省文保单位,急需寻找一名合适的故居管理员,当过公交车售票员和幼儿园生活老师的陈华仙,从此走上了故居管理员的新岗位。“起初,只负责故居的卫生打扫与安全维护,随着游客增多,我又承担起了故居讲解的工作。”10年来,陈华仙义务为参观者讲述陈望道的故事,真情传递信仰的味道,乐此不疲。
对于陈华仙而言,陈望道故居就是她的家,传承“红色精神”是她的一份责任。如今,她每天最少接待100名游客,最多时一天接待1000多名游客。
1920年初,为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回到义乌老家,把自己“关进”柴房,废寝忘食地翻译全文。《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让苦苦思索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群众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自由、走向富裕的指路明灯。
“陈望道先生的求真精神真的很伟大,作为他的晚辈,我有义务和使命,把他的求真精神分享给每一名游客。”陈华仙说。
行走在“望道信仰线”上,村村有看点,处处是景观。
“望道信仰线”从自然景观提升、产业植入、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入手,用红色文化、山水景观、人文历史串起各个小村落,形成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之路,让游客在红色旅游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品味出真理的味道。
今日“望道信仰线”,不仅是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更是一条绿色生态线、产业富民线、乡村振兴线、精神传承线。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建党百年的特殊年份,我们行走“望道信仰线”,更要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作者:王志坚 邵建伟)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出品
金华日报首席记者 王志坚 邵建伟
编辑:赖莉蓉
检查:王沐
审核:陈良锦 蔡添高
监制:王仰华
总监制:王传龙 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全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全媒体中心”
推荐阅读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