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丨《培斜的竹,培斜的水》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3-04-10

点 击 音 频 收 听

倾听岩声
爱上岩城YE DU

小编说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今晚,我们一起欣赏的作品是邱明的《培斜的竹,培斜的水》




《培斜的竹,培斜的水》


培斜,一个知名的小村。


培斜,让人流连依恋。培斜风光之美,让人难以尽述,培斜创业之道,让人感慨生悟。眼前万象,胸中情愫,丝丝缕缕,交织纠缠,化有形予无形,难能可贵者,是何?抬头,竹林迤逦,万竿翠枝挺立,低瞰,纤流九曲,波光清凉澄澈。头脑中电光石火一闪,对了,应该就是它。


培斜,头枕岭壑,南高北低,因地形而名,曰之“背斜”,谐音“培斜”。若再细究,闽越蛮獠,刀耕火种,负水烧畲,有道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云缭山背,烟火畲田,此地原始土著应是畲民,大山岭背,耕畲而居,人唤背畲。斜、畲声似,岁月沧桑,族群迁徙融合,畲意淡弱,故而背畲音变背斜,继而背斜音化为培斜。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一首上古民谣,反映了竹与华夏先民生活关系之密切之悠远。这支狩猎时的欢乐歌唱,也是培斜始祖在深山僻岭,以笋为食,劈竹构寮,制竹成器的生动写照。


“风吹竹叶响叮当,割掉髻子当红军……”天地翻覆,山林依旧,竹荫浓郁,风吹竹叶簌簌,有悲壮绝婉的山歌响起。培斜,是红色基点村,竹林里有红军足迹,有先烈热血浇灌,有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华家祠堂壁上墨迹斑驳,“红军是穷人救星”的标语,历风经雨,隐约可辨。红军长征北上,留下来的游击战士面对敌人的全面“清剿”、“移民并村”和赶老百姓出山的“封坑”手段,“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纵然万般困苦,斗争意志犹如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二十年红旗不倒”,培斜,成为闽西人民坚持革命最坚强的战斗堡垒之一。



岁月更替,竹根萌发,年年新竹破土出,岁岁芳华展新姿。1990年代华锦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苦苦思索:培斜如何脱贫解困?砍根毛竹,走几十里山路卖不得几角钱的老法子要不得呵。漫山绿竹,竹根到竹尾一身都是宝,致富必须改变观念。他带领村民修路走出大山,开办了第一家竹凉席加工厂。从最初的麻将席到各式竹丝花纹席,从一家到42家,从手工到机械生产,年产近200万床,销售额过2亿元。培斜的竹产业辐射周边村镇。陈列室里竹席产品更新换代、琳琅满目,默默叙述培斜人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工艺进步、产业化、规模化的创业历程。一家家标准化车间,门前的彩绘墙饰,竹苑里栽植的观音竹、罗汉竹、凤尾竹、湘竹、方竹、楠竹……透出培斜人立足竹产业,发展竹文化,对精神价值的孜孜追求。


培斜的竹制品由单一的竹席生产向家具、装饰、生活、工艺、美术领域扩展研发。培斜竹文化博物馆让人们眼界大开,脑洞大开,你可以看到古旧的床、椅、几、匣、笥、笠、篮、篓、箕、筛、笪、笛、箫……感受人类与竹密切与共的漫长历史。时尚新颖的家居装饰,先锋新潮的竹编、竹刻、竹雕,竹字画,把“人生贵有胸中竹”的气节崇尚,“昭苏万物春风里”的情趣诗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展厅中那把用巨龙竹拼装榫接,高3.99米,宽1.88米,堪称世界最大的竹椅,开基创业的王者之座。它霸气毕显,是培斜人开阔视野,敢攀高峰的见证和象征。


培斜的竹产业带动了茶叶、养殖、加工、旅游业,借助淘宝电商插翼腾飞,吃住行游购娱,一年60多万游客,旅游收入接近4000万元。700人口的小村却拉动5000人就业,社会总产值3.5亿元,梦与现实交织,斑斓异彩,纷呈眼前。



培斜,是竹的家乡。信步于毛竹构建的风雨长廊,凉风习习。山头,竹制风车呼呼旋转;涧边,竹制水车殷勤戽水;山腰,有少数民族风格的竹亭、竹阁;山脚,有农家休闲竹馆,一长溜竹楼酒店,端上餐桌的是焖笋干、炒笋丝、绿笋汤、竹筒饭……舌尖味蕾浸润着山野清香。


培斜,是水的世界。山谷灵气氤氲,泉溢声淙,涧壑纵横,潭碧石冷,涓流九曲,有多少山就有多少溪流。于是小溪庐口口相传中唤作“九溪庐”。


有人说培斜旅游由一条溪引发汇集,此话不假。九溪庐一泓溪水300多米落差,号称海西漂流惊险刺激第一。许多青年男女在这里满足了好奇、挑战和征服。皮筏穿过浪花,在波涛里颠上颠下,兀地,自80米高崖处与飞瀑共跌,顷刻爆发男生的惊喊,女生的尖叫,见状口占一首《忆王孙 九溪庐女生漂流》:“滔滔白水九溪庐,跌落云崖穿浪舻,尖叫声声气息虚。抚心房,魄转魂归吓煞奴。”



一条花海绿藤长廊,紫藤妩媚,廊下却是卵石铺嵌,浅水波光映着五光十色的卵石,梦幻绚丽。大人孩子挽起裤脚竞相赤足,涉入清凉,撩水嬉戏。溪水淙淙汇入咯咯笑语,盛满了童心,放飞了幼年的梦。


欢乐与童趣是培斜旅游的最大特色。水上乐园、高山滑草、玻璃栈道、泼水广场、动物园、跑马场、射飞碟,景点人头攒动,不少游客来自漳、厦、泉的组团,培斜的一切让他们好奇,森林富氧,山水恬静,让大家身心放松,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最可贵的是天真无邪的童心、童趣。孩子们的笑声在竹海中回荡,在溪流中欢淌。


我们一行被眼前的情景深深感动,几个人边走边探讨为什么培斜的乡村旅游这么火爆。此地没有古迹名人可供寻觅,没有翘角飞檐,巍峨壮观的祠堂牌楼以资观赏,没有旅游景区似乎不可或缺的离奇的故事编造,只有山林的原始生态,只有恬静的现代田园风光,只有放飞的童年梦幻。为什么培斜人开发的项目都很成功,前景那么诱人。讨论很热烈,从吃透政策,班子建设,把握机遇,决策科学,一一展开。我静静地听,频频点头。他们说的我都赞成。只是能否更直观、更简洁、更生动、更形象地表述呢。



培斜的竹是那么青翠,培斜的水是那么清澈。竹,坚韧不拔;水,活泼灵动;竹,凌霜傲雪,虚心向上;水,湍奔激越,滔滔不息。是竹的熏染,水的氤氲,受竹和水的启迪,集竹、水之纯真质朴为一体,因竹和水的内涵沉淀,造就了培斜的大气、厚实,搏击、奋发的原动力。


心思甫落,有了与同行文友交流分享的欲望。我问他,培斜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他略微思索,“是它的竹文化,水文化。”哦,他认可的也是培斜的竹,培斜的水,而且,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心有灵犀,于是两人相顾而笑。





作者简介




邱明,省作协会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小说集、诗词集、散文集。作品多次获全国或省级奖项。





朗读者简介


马凌云,长于汀州,学在鹭岛。爱写作,爱“说话”,希望用文字和声音描绘出世间好风景。曾获国家奖学金,在全国有声阅读大赛、江苏台未来金话筒大赛、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赛等赛事中斩获奖项。





作品征集


♥ 如果您有适合岩声栏目朗读的文章,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文章篇幅在2000字以内为宜)。


♥ 如果有适合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可选择岩声栏目往期作品试音),和我们一起传播龙岩故事。


♥ 投递邮箱:lymxxww@163.com,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岩声+文章投稿】或【岩声+音频投稿】,并附上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闽西风景

客家人文

红色故事


点击文章顶部

话题#夜读·岩声

关注我们




音频:马凌云
图片来源:文旅龙岩、寻梦培斜
制图:汤熹
编辑:黄婷
检查:黄清花
审核:王沐 谢津津
监制:王仰华
总监制:王传龙 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推荐阅读

岩声丨《品味东山公园》

岩声丨《花香福地》

岩声丨《重访祥亚楼》

岩声丨《漫江月夜梦汀州》

互道晚安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