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汀经验”如何落地西北?这是一条“绿色长征”路!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3-11-22

今日

闽西日报专版刊发调查研究报道

《新时代的“绿色长征”——

福建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

落地宁夏固原、甘肃定西的调查》



“长汀经验”是什么?

“长汀经验”如何跨越到西北?

“长汀经验”落地固原、定西的情况如何?

如何走好新时代的“绿色长征路”?

......

一起来看记者通过实地采访调查

用纸笔和镜头记录这一新时代的“绿色长征”


新时代的“绿色长征”福建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落地宁夏固原、甘肃定西的调查

福建长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中央红军红九军团1934年9月30日从长汀中复村开始转移,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宁夏西吉将台堡,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新时代的长汀,是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期以来,长汀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打造出一块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要求和殷切嘱托。


当记者获悉“长汀经验”已在中国西北的宁夏固原、甘肃定西成功落地,似乎看到了又一次检验真理的远征。今年党中央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6月起记者先后赴长汀、福州采访,特别是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后(8月12日-19日),前往固原、定西实地采访调查,用纸笔和镜头记录这一新时代的“绿色长征”。




01

“长汀经验”是什么?

——中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长汀县,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这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5次赴长汀实地调研,在他的亲自倡导与直接推动下,长汀人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降至2022年的30.5万亩,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68.5%提升至2022年的93.43%。2021年,《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长汀罗地草山一九八五年原貌。长汀县水保中心供图


长汀罗地草山二0二二年景象。长汀县水保中心供图


在长汀采访时,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告诉记者,“长汀经验”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一是理念层面,就是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机制层面,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广泛发动群众,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来;三是技术层面,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布设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长汀经验”28个字的总结和三个维度的理解,充分展现出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特征。



02

“长汀经验”如何跨越到西北?

——东西部协作顶层设计引领经验传播



从汀江畔到西北黄土高原,一路采访调查,记者发现“长汀经验”落地西北离不开几个关键词: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生态扶贫、科研团队。


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开创、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闽宁协作。2016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由福建福州对口帮扶甘肃定西。


山海情深,携手共进。在顶层设计引领下,福建的一批批干部、技术专家、企业家积极投身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的伟大实践。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1972年,西海固(宁夏南部山区代称)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得益于当地人民不懈奋斗和闽宁协作,固原自然生态持续得到改善。2017年,固原市提出实施“四个一”(一棵树、一枝花、一株苗、一棵草)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2018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固原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科技助力固原实施“四个一”工程。


在固原,记者见到来此回访的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长汀水土流失治理,2011年开始带领团队奋战在长汀的治理一线,重抓系统治理及打破行政区划的小流域治理,很自然想到把“长汀经验”推广应用到西北。于是,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运用经验——试验推广——跟踪优化”的实践历程,将“长汀经验”带到固原。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曾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生态环境脆弱曾是导致当地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福州与定西在确定结对关系后,结合定西实际,大力开展生态扶贫协作,采用“2+1”(即“两地政府+福建农林大学”)机制,在荒山连片、生态薄弱的安定区南山实施科技植树造林,建设定西“福州林”。


同行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国防告诉记者,福州市提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亲自谋划并倡导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应用到定西去。他曾在长汀挂职副县长,主抓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因此被安排为榕定协作生态林建设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同团队成员一起把论文写在高原上,帮助“长汀经验”落地定西。


03

“长汀经验”落地固原、定西情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这次是兰思仁第21次来到固原。他告诉记者,在2018年带领学校专家对固原“四个一”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时,他们发现,西海固已经从干旱半干旱地区演变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绿色重回荒山,跟长汀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阶段很像。可以借鉴长汀把“火焰山”变为“花果山”的成功做法,大规模引进经济果林来帮助百姓致富和地方发展,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兰思仁向当地提出了“三生统筹、三产融合”的观点,就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通过林果、林草、林花、林药、林蜂、林旅‘六个结合’,实现生态优先与富民为本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固原绿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军告诉记者,福建的对口帮扶,改变了固原群众传统的种植观念,习惯了种植土豆和玉米的人们,现在有不少种上了百合、月季、海棠、苹果、山楂、黑果花楸等作物。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左一)在固原指导月季种植。  王尚华 摄


走进固原,这里的生态环境让记者感到惊喜和意外,城市、乡村、路边……目之所及绿意盎然,一幅幅绿色发展的美好图景一一进入镜头——


以前因缺水而无湖的市中心,如今有了“小西湖”。绿水旁、树荫下,从早到晚游人不绝,推着孩子来休闲散步的市民赵玉兰说:“有水太好了!”


固原市中心的“小西湖”。张漳 摄


闽商林锦云在原州区投资油用牡丹产业,现种植油用牡丹7600亩及元宝枫1300亩、文冠果1100亩、各种育苗花卉500亩,就近吸纳300多人就业。


在彭阳县红河镇的东昂苹果产业园和城阳乡的杨塬村红梅杏产业园、长城塬苹果产业园,果树长势良好,圆润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格外诱人。


红河镇的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2017年秋季以来引进试验试种面积748亩,包括8个树种(苹果、仙桃、油杏、圆枣、黄金梨、大梅李、樱桃、柿子)、17个品种。


杨塬村红梅杏产业园今年预计红梅杏总产量达3万公斤、收益60万元以上;长城塬苹果产业园组建“龙头企业+村经济组织(集体企业)+职业农民(脱贫户)”的三方联合体,已累计为262户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448万元、工资410万元,为9个村集体经济分红126万元。


在泾源县,记者看到,黄花乡羊槽村菌菇基地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里的工人们忙忙碌碌。该基地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发展菌菇产业,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据悉,目前泾源全县菌菇发展规模达到500万棒。


固原市泾源县沙南村木耳种植基地。杨志杰 摄


泾六盘中蜂养殖基地负责人马建霞说:“我们2014年成立了蜂业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36户,共养殖蜜蜂2600余箱,年销售蜂蜜约16000公斤、收入200余万元。”


泾河边的沙南村探索林下木耳种植,发展集体经济,为农村劳力力增加就近务工机会。目前当地农村妇女务工工资一般为每人每天100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带。其中,安定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当地曾流行一句顺口溜“山是和尚头、一坡打一斗”,是土地贫瘠、产出低的真实写照。


榕定协作,生态扶贫是特色。当时,面对重重困难,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市水利局、福州市林业局、长汀县水保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团队,会同定西市有关部门经过实地考察、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并借鉴长汀“挖大坑、栽大苗、施大肥、浇大水”“长中短结合”的成功经验,采用针阔混交、乔灌草多层次配置措施,攻克了造林技术难题,大大加快了地表的覆盖速度。同时,采用“林果、林花、林蜂、林药、林菌、林农(农作物)、林禽、林旅”相结合示范种植模式,推进沃土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示范效果。


迎着夏秋交接之际的高原阳光,记者走进安定区,沿路关注到一些裸露山头上零星生长的针叶树都很矮,目测才1米左右。当地居民张金霞告诉记者:“那些可能已经种了20年左右,难种活,难种好,长不大!”


但记者来到“福州林”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许多针叶树都蹿得远比人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国防正跟区林草局党组成员陈正斌及数位护林员一起察看树木长势,“你们看,这树下的土质已经改变了!”说罢,张教授掏出卷尺开始对一棵云杉量树高,“4米3!2020年9月量时是2米6,生长顺利,长势旺。”


定西“福州林”与远处山头的对比。林琳 摄


“福州林”离城三公里,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时见到私家车、出租车开上来,市民步行走上来。杨永平“经常会上来转一圈”,他指着对面山头说:“以前这里跟那边一样光秃秃,现在起来了一片林子,休闲有了好去处。”


定西“福州林”建设时的景象。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长汀与定西自然条件不同,但种活、种好、种出生态、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追求山绿与民富有机统一的目标是一致的。张国防说,“福州林”是福州对口帮扶定西的成果,也是“长汀经验”的定西实践。据悉,该项目实施以来,已建设生态林2万余亩,形成集生态保护、科研科普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景观。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国防(右一)等人在定西“福州林”测量树高。张漳 摄


晌午时分,区林草局局长董俊盛赶来“福州林”与老朋友张国防会面。他刚刚接待了一批来自山东的客商,对方想在当地采取林药间作的模式种植中草药。


2021年,山东青岛从福州手上接过了结对帮扶定西的接力棒。董俊盛告诉记者,青岛市拨出专项资金,委托当地按照“福州林”模式科学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于是,安定的另一座山头又新建起一片“青岛林”。


04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走好新时代的“绿色长征”路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宁夏固原和甘肃定西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与福建长汀一样,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长汀水土流失率从2000年的23.82%降低到2022年的6.57%。固原如今森林覆盖率达30%,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定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荣膺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


然而,虽见新绿染黄土,但放眼西北黄土高原,还有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地。如何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在采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长汀、固原、定西水土流失原因有相似之处,历史上都因为人类毁林开荒、砍柴割草、伐林营生、取材建房、农耕措施不当、战乱等,造成自然生态破坏,并一度进入恶性循环。


兰思仁和张国防认为,目前固原水土流失治理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但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定西因为基础薄弱和气候因素,还在艰难起步、滚石上山的阶段。两地可继续借鉴“长汀经验”,坚持系统治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快形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这几年固原、定西两地的实践证明:“长汀经验”在中国西北不会“水土不服”,完全可以落地开花结果。


通过此次采访调查,我们得到三点启示:


第一,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实践,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长汀及龙岩全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在新时代的“绿色长征”路上,要牢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切嘱托,持续拓展提升“长汀经验”,把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第二,要通过各地交流、区域协作等方式,把“长汀经验”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到中国西北乃至更多地方。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郑淑琴表示:“下一步,还要借鉴长汀的成功做法,更加重视与高校、院所合作,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新时代的“绿色长征”路上,希望全社会更多人参与推广应用“长汀经验”,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第三,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持之以恒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从闽西革命老区到陕甘宁革命老区,从长征出发地到会师地,长汀人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固原、定西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山川巨变提供了无穷动力。在新时代的“绿色长征”路上,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用奋斗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类艰难险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追逐绿色梦想。


END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体记者:高营光 林琳 王尚华 陈良锦 谢琦珍

编校:黄婷 黄达杨

审核:蔡添高 赖莉蓉监制:王仰华总监制: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龙岩人,定了!连续8天免费!

如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龙岩教育系统这样具体实践→

“大爱龙岩”在行动 | 谢谢“闽西敲敲姐”!让儿童度过精彩暑假


让更多人知道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