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谈“想练好英语口语,却没有语言环境”(下):“自我监控”,要不要报口语班?

2016-05-20 武太白 武太白英语教学


本系列前面各篇:


没有英语语言环境,也能练好口语!》(这篇是转载,非我手笔,但我赞同其中的主要观点)


再谈“想练好英语口语,却没有语言环境”(上)


口语练习、英语角、朗读:再谈“想练好英语口语,却没有语言环境”(中)


------------------------


国际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现代英语教学理论的支柱之一)泰斗斯蒂芬·克拉申在他的《二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in SLA》)一书中阐述了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说(详见本订阅号“英语教学法原著选读”系列文章),其中第二个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说的就是英语口语实践中的“自我监控”:


Normally, acquisition "initiates" our utterances in a second language and is responsible for our fluency. Learning has only one function, and that is as a Monitor, or editor.  Learning comes into play only to make changes in the form of our utterance, after is has been "produced" by the acquired system. This can happen before we speak or write, or after (self-correction). Figure 2.1 models this process.

Fig. 2.1.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in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



正常情况下,是习得“生成”了我们的二语言语,并决定着我们语言的流利程度。学得只有一种功能,即作为“监控”存在,或者说是“编辑”。学得只有在对我们言语的形式进行修改的时候才起作用,此时言语已经由习得系统“生成”了。这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或之后(自行修改)都有可能发生。表2.1给出了这一过程的模型。


就我的体会而言,这种“自我监控”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语言的流利程度。简单地说,所谓“自我监控”,就是一边说英语,一边在心里判断所说的英语对不对,怀疑自己说的英语究竟“地道不地道”。我是一个思维速度比较快的人,但当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对不对上的时候,我对语音语调——尤其是语调——的关注度就降低了,自然语调上就不怎么自然了。


有一个比方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水面上漂浮着七八个水瓢,我们的任务是靠一个人的力量把它们全部开口朝下保持在水面之下,确保其不露出水面。由于我们最多只能用两只手、两只脚来做这件事,所以必定是顾此失彼,很难保证所有的水瓢都在水面下。没有在英美国家生活过、也没有进行过多少口语练习的朋友在最初使用英语口语时遇到的困难,与这种情景就非常相似。语音语调、遣词造句、内容适切性、意群分割,每一方面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去关注,结果就是注意力必然分散,导致哪方面都无法完全做好。




朋友们可能会说,那我怎么办呢?照你这么说,岂不是绝望了?没关系,水瓢再多,总有办法按住。有的瓢是可以固定住的,有的瓢是可以缩小的,只有少数瓢是必须用一只手按住的。恰当利用“监控”,避免其负面影响,除了“多说、多练”这个老生常谈的办法以外,还有这样几个辅助手段:


一、把将要用到的内容充分听清、听透,做好准备;


二、把将要用到的内容充分读熟,利用录音、听读结合矫正自己的发音;


三、充分理解英语口语应用的重点是表情达意,并非语言100%正确,对自己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做好思想准备,避免现场过多在意自己的错误;


四、在跟外国朋友交流的最开始就提出让对方适当放慢语速、降低语言难度,以免开初难度过大,对自信心产生较大的打击。这方面外国朋友一般来说是愿意配合的;


五、尽早、尽快从外国朋友那里获得他们对我们英语口语水平的认可(和赞誉,如果有可能的话),以增强交流的自信心。我的体会是,这种认可和赞誉带来的自信心,能够极大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英语口语水平的正常、乃至超常发挥。以我的经验来说,只要我们在听力、朗读、阅读的任一方面下过苦功,外国朋友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这种认可和赞誉并不难获得。只要获得过一两次这样的认可,后面的口语应用就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英语口语学习,要不要报班?


我觉得只要有条件,当然是要报的。条件主要是两方面:1、有充裕的资金可以充当学费,毕竟英语口语班,那费用是相当不菲的;2、有足够的空闲可以利用,不然报了班三天两头缺课,那又何苦。这两方面,往往2更加不容易判断,因为需要提高英语口语的朋友往往已经上班,业余时间可能就比较宝贵,那么要不要报口语班,就要看朋友们的决心有多大、需求有多迫切了。


相对于报不报班,我觉得另一个更加重要、却更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报了班,是不是就够了?还需要在课余坚持学习吗?


这里我这么一问,朋友们当然就知道肯定要坚持课余学习了。下面是引自果壳网的一段日志:


即使你不想成为专家,只是想成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英语的使用者,只要够用、实用就行了,那你最起码也得付出1000个小时的时间(每天3小时,刚好是1年时间)来学习和训练!


1000小时。这1000小时指的不是把英语广播放在那里随便听听、我们在旁边做别的事情的那种“磨耳朵”式学习,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学习,可以说是1000个“学时”。即便我们把所报的英语口语培训班的每一节课(说不定只有45分钟,那也没关系)都算作一个学时,一般来说花费大价钱所报的口语培训班一般来说也就一百多个学时,有的都不一定有。如果以为报了班就已经万事大吉、一蹴而就,那口语学习几乎是必将失败的。



这么说,难道又不要报班了?不是的。口语培训班,特别是比较正规的、有外教的、或者有高水平中教的培训班,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是自己在家里一个人学习所无法完美复制的。只有把自己的课余学习和培训班的技能训练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利用1000个学时达到英语口语“够用、实用”的水平。“恰当地结合”,就是说在课余做好听力、阅读、朗读的基础工作,尽量创设固定伙伴口语练习机会,并在以上四项练习活动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把这些问题带到口语培训班去向老师求助,在那里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回到课余时间继续练习。若能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则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可期。


最后我必须向朋友们再次声明:我是没有报过口语培训班的,以上关于培训班的说法,是我的逻辑推断,并非切身体会,请朋友们知悉。当然我相信这样的推断是有道理的,我是因为自己不具备报班的条件才报不了班的,如果能报,我自己肯定是这样做,绝不会跟大家侃什么空话。


祝朋友们口语水平取得突破,诸事顺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