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播「国家级」神作,竟被吐槽「太小气」!

2017-12-29 J. K社


央视爸爸的《国家宝藏》已经播了四期了。

热播风潮、好评不断,每一期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远与世世代代的传承。

然而最新一期「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万众期待下揭开神秘面纱后,却遭到了网友不解地吐槽——文物选择太小气。


诚然,《国家宝藏》播出至今,每个博物馆都呈上了让人惊呼的镇馆之宝。


故宫博物院集各种瓷釉大成于一体的「瓷母」、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石鼓」。

还有《国家宝藏》首个出现的中国青绿山水画代表作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绝世画作、天才少年、传奇人生,当张国立老师说出作者王希孟作此画时年仅18岁,而后留下传世之作,再无音讯的那一刻,历史的惊叹与唏嘘扑面而来。


湖北省博物馆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记载了秦律18种及其他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还有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


金声玉振、礼乐中国,当舞台上的编钟被敲击响起的瞬间,那雄厚又浪漫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岁月时光,将古今联系在了一起。


河南博物院见证着中国传奇女性妇好的「妇好鸮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云纹铜禁」。

还有世界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


八千多年前的乐器就已经有完整的七音阶,并且时至今日都没有人知道古人是如何钻出如此精密的孔。

有人开玩笑说,因为它我们都可以吹上下八千年。


对比之下,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没有拿出任何一样镇馆之宝,甚至三件文物里,只有最后一幅壁画「阙楼仪仗图」算是顶级。


但如果因此就说「小气」,作为地道的西安人,我第一个表示不服。

陕西人开玩笑的时候都喜欢说,如果别的博物馆是富翁,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土豪。


从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一直到宋元明清,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众多馆院中唯一一个前面没有「省」却有「历史」的博物馆。

为什么?

因为陕历博展示的不仅仅是陕西的古代文明,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皆定格于此。


在众多殿堂级文物中,陕历博并没有选择“炫富”。

但它拿出来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与《国家宝藏》的初衷紧密相连。

如果要我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期一句话点评,绝对是——冰山一角、以小见大,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首先是第一件「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缠枝、花鸟相依,精湛的工艺,展现给我们的不止是美的享受,还有古人叹为观止的巧思。


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


虽然只是一个香囊,但通过它,引出来的却是西安南郊何家村当年震惊全国的整个「何家村遗宝」。


上千件唐代金银器,装饰品、宗教用品、医药用品、钱币,金的、银的、铜的、铜流金的、玉的、玻璃的……


何家村遗宝让我们看到把金器工艺发挥到极致的大唐盛世,更让我们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与昌盛。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唐朝人横刀立马的豪迈洒脱,以及芬香馥郁、盛世大唐的真实见证。


齐东方教授在节目中说,通过一个器物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一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和一个社会联系在一起。


而「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极具代表性地做到了这点——葡萄通过丝路传到中国,陀螺仪的技术通过丝路传到西域,香囊的雕刻艺术以及形式,都带有古丝绸之路的风格,香囊本身又是丝路芬芳的一种象征。

因此,这件文物毫无疑问是古丝路文明共荣的缩影。


第二件文物「杜虎符」。

收藏在陕历博的这件虎符,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兵符」。


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一方面引出了秦始皇兵马俑。


另一方面用密码学将古今联系了起来。

虎符就像是早期的密码,只有当两半分开的虎符可以严丝密合地合在一起,才能得到「认证」。

作为最早维护信息安全的器物,杜虎符甚至成为我国RSA大会2010信息安全国际论坛的标志。


还记得《国家宝藏》的宣传语吗?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所以,这个节目其实并不是完全讲国宝制作工艺如何了不起,它最想讲的是「传承」。

国人应该如何一代代的传承古人的创造与精神?

又应该如何发扬古人的这种创造与精神?


当密码学刘胜利教授站在舞台上,告诉我们,如今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密算法已经使我们摆脱了对国外算法的依赖。

那一刻,不就是对「传承」最好的回答吗?


第三件文物「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近600副墓道壁画最具皇家气势的一组,也是三件文物中唯一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这期《国家宝藏》,我最喜欢的就是郭涛演绎的这个关于仪仗队小兵的故事,生动有趣,而且意味深长。

不见全貌,但听一字一句,皆是盛世太平万国来朝。


镜头里经过后期处理的《阙楼仪仗图》图片,色彩鲜明,却难免少了几分历史与真实感。

只有亲眼看着那斑驳的壁画,一点点复原成昔日艳丽的色泽,才能感觉到只有时光岁月才能带来的万分触动。

所以,我最喜欢这组画面,镜头缓缓移动,身后的壁画慢慢上色——城墙、阙楼、即将出城的仪仗队。


那些淹没在洪荒浪潮的故事,穿越漫长的岁月,缓缓浮现出原有的样子。

历史拂尘,这一刻,热泪盈眶。


我相信每期《国家宝藏》都会带给每个城市的当地人更深的感触,就像这期节目的后半部分,从文物宝藏延伸到古城西安。

听着郭涛调侃古代诗人最爱在酒肆墙上挥墨成诗,就不免想起西安那些写满诗词的路灯。


看着张锦秋先生,就一定会想到曾经走过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大明宫,等等。


还有我最爱的城墙。

每年春节的灯盏,都一定要趁着夜色登上城墙。

脚下是有些龟裂的石板,眼前是透着温暖的灯火通明。

那一刹那,时间仿佛都失去了意义。

战火的苦难与抗争,盛世的辉煌与豪气。

夜幕下,定格成永恒。

@长治爱有来生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强跃馆长,在这期节目一开始就说了这样一段话——


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跨越百万年的文物馆藏而言

它们(三件文物)只是冰山一角

在这里

170万件展品,18件国家级文物

每一个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的剖面


《国家宝藏》比不上纪录片的严谨和深沉,但它寓教于乐的初衷本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先去关注这些文物与历史。

关注、然后了解、然后爱惜、然后欣赏、然后传承。


就像张金秋先生说的,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欣赏它,就是欣赏智慧与创造;传承它,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


文物不是古董,文物活在当下


从第一期开始,无论哪家博物馆,无论哪位守护者,都在讲触及历史、讲生命的延续、讲文化的传承。

我们看到的他们,每走一步,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我也同样坚信,当一个伟大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好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犹记得第一期梁家辉站在故宫皇极殿前。

天朗气清,微风拂过,他回头远望,沧海桑田,我心不变。


人在在历史面前真的太渺小

可人又能为了他们而变得伟大


彩蛋


《国家宝藏》火了,隐藏在民间的“能人异士”也都纷纷坐不住了,这段时间微博上最受好评的就是一组「国宝拟人」。


因为太喜欢,想要分享给小伙伴们,所以我去要来了授权哦~


完整的大家可以去微博围观@林茶以的知错就改






本文小编:J.

懒到连称呼都不想起的小编



大家都在看:


年底最不该错过的高分韩剧,治愈满分

去年「最高分」的青春剧终于回归,甜虐升级

他一成年,七到七十岁的女人都忍不住笑了。

曾经内地「尺度最大」的节目,第二季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