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鲜肉照抢老腊肉没人用? 《鸡毛飞上天》赌了一把

2017-03-14 小考拉 电视人


3

14

听说电视圈的人都关注了!


来源:剧研社   作者:小考拉


“现在知名演员的片酬不仅高,而且很多人进组后上午都不来拍戏,睡懒觉。用替身、提词、不看剧本,上来就规定死日期,这都是常有的事情。这原本不是什么行业秘密,可现在演员方却做得有点过了,条件限制的太苛刻,才会引发业内集体愤怒。”                                                                         

最近,有一部名为《鸡毛飞上天》的电视剧正在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热播,平均收视率近1,收视排名稳扎前三。



这部由张译、殷桃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讲述了浙江义乌人从“鸡毛换糖”开始做起,将义乌从一个贫穷的小地方打造成世界级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作为唯一一部被中宣部重点扶持的影视剧项目,《鸡毛飞上天》自拍摄之初就引发了义乌本地人的关注,播出之后,更是凭借着精彩的剧情获得了全国电视剧观众的喜爱,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



在这部剧热播之际,剧研社专访了这部剧的导演余丁。



真实是拍好一部剧必不可少的要素


《鸡毛飞上天》的时间跨度超过了三十年,从六十年代末跨到当今。主线讲述了陈江河和妻子骆玉珠的感情和创业故事,从“鸡毛换糖”到把生意做到国外,整个义乌的商业发展史都跟随着这条主线慢慢浮现出来。

 

这部剧是现实主义题材,没有时下流行的所谓“鲜花、鲜肉”,全剧均是戏骨级演员坐阵,也拼不了“颜值”。原来播出前片方还为之忐忑,在播出之后却收获不错的口碑。对此,导演余丁表示,这得益于真实,不仅是故事真实,表演、情感、细节都力求真实到位。导演坦诚,编剧深入义乌当地采访,还原了很多那一代人创业的生动案例。“第一代创业者对任何商机都非常敏感,他们能够让某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发挥价值,这就是他们义乌人特有的气质” 。于是就有了剧中陈江河建议伙伴用猪皮做手套,带领乡亲用废弃布料做拖把的故事。

 


其次是细节真实,陈江河、骆玉珠为了赚取差价,异地跑货,频繁去爬拥挤的绿皮火车的细节,买不到火车票就买站台票,然后从车窗里钻进去,四处没有缝隙,全被行李挤得满满当当……导演牢牢抓住了这种年代符号,让观众一下回到了那个物质交通不发达的时期。

 

然后是情感真实,许多创业者说在陈江河身上真实感受到了创业的辛酸,期间的起起伏伏更是令他们产生了共鸣,之所以拍的如此真切,离不开余丁年轻时的一段亲身经历:“我曾经也卖过毛巾,在湖北一个毛巾厂进毛巾,然后在商店里面卖。”那段艰苦的创业经历让余丁至今难忘,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将这份感受和情感传递给了演员。在采访中,余丁嘱咐记者:“这个戏你一定要看中间的过程,不能只看结果,陈江河的创业过程会让你感动、让你辛酸、让你心里面有撕裂感。”

 


剧中,除了创业,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之间的感情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在导演余丁看来,虽然《鸡毛飞上天》在讲述义乌的发展史,但是他更愿意将这部剧定位为一部情感剧。主人公陈江河一开始一直在自己的爱情和养父的恩情之间徘徊和犹豫,但是最终历经自己的奋斗,最终自己做主。“达到了命运起伏和感情的极致”。

 

当然,要拍好年代剧,场景搭建、服化道都是摆在创作人员面前的难题。《鸡毛飞上天》讲述的是义乌的发展史,但如今的义乌发展日新月异,要找到三四十年前的场景可不容易,于是剧组除了深入义乌底下的农村找景,还在横店搭景进行拍摄,县城的小土路、破旧的公交车站都是剧组辛辛苦苦搭建出来的。

 

余丁说:“我们所有的道具,市场卖的东西都要和那个年代相似,所以义乌人的支持还是很大的,连人带商品一块都叫来了。”

 

剧的好看离不开演员的较真


一提起这部剧中的两位主演张译和殷桃,余丁赞不绝口。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张译本身是东北人,但在剧中他的口音,带上了一些南方腔调,这是他自己的一点小加工。“张译在台词、语言上是颇有研究的一个人,所以他在人物设定上想把语言往南方走一点,但并不是当地话,这样的结果确实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除了口音的设计,两位演员连细节都会关心到,会提前做功课,将自己代入情境中设想,哪怕一副眼镜、一双手套、一个担子,两位都有自己的设计。“他们在细小的道具上,都有一些设计,事先我们在做准备的时候,他们会讨论,需要道具给他准备一个什么东西,甚至包的颜色都有想法。”


“在拍摄上,我们经常会超时间,但是他们说没有关系,也不会因为超时间提出什么要求。保证了他们的正常休息外,其他时间都是非常投入在表演上,所以他们真心付出了很多。他们创造出来的角色,不管谁看了都会觉得表演非常精湛,这是很多演员没法比的,为什么现在《鸡毛飞上天》受到关注口碑不错,演员的敬业占很大因素。”

 


在余丁看来,两位演员配合默契,碰撞出的火花让他执导得更带劲,每场戏都令自己印象深刻,“太多了,他们两个人的戏撞的都非常好。其实剧里的戏,从剧本上来看都很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戏,就两个人在一小段落里靠细节互相地磨,在现场他们两个大量的时间在对戏,这就是演员现在的真功夫。”

 

余丁还透露,为了拍好这部剧,剧组辗转义乌本地、横店、韩国、西班牙四地取景,光拍摄就耗时五个多月。因为这部剧的时间跨度极大,每个年代的妆化都不一样,为了让演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剧情设定的年代中,所以剧组就按照剧情的推进来转场拍摄,而不是像一般的电视剧拍摄一样为图省事在一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发生的所有故事都拍完再换下一个地方。这对导演和统筹的编排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费时费力的拍摄方式时,导演余丁表示:“演员平时的状态已经进入到戏里了,突然换一个年代的状态,就会打乱演员的节奏。”由此可见,这种办法看似很“笨”,但却极大地保证了演员的表演质量。

 

行业乱象本一直有,只是近两年惹了众怒



从业十余年,回顾余丁以往的电视剧作品,他涉猎的类型齐全。有军旅题材的《红梅花开》、有谍战题材的《隐形将军》、有家庭题材的《我和老妈一起嫁》、有古代传奇的《新施公案》、有近代传奇的《一代枭雄》、都市情感的《暖爱》等,似乎是只要自己喜欢的类型,余丁都能接受。“我也去掌握一下年轻人的心理,只要剧本好,我也能够有无穷的力量可以散发出来。”

 

现在能跟上年轻人脚步的余丁,坦言当初不了解网剧时,一度是排斥它的,但看过一些项目,对IP也有了系统的了解,余丁也在尝试拍摄网剧。


“现在我们大量拍的是连续剧,一上来就三四十集,周期是三五个月,会让创作陷入疲惫期。网剧是一季一季的,12集的节奏刚刚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

 

作为业内的资深导演,提及当下被批判的影视行业乱象,余丁表示,“现在知名演员的片酬不仅高,而且很多艺人进组后上午都不来拍戏,睡懒觉。用替身、提词、不看剧本,上来就规定死日期,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余丁透露,一般遇上这种演员,剧组只能集中人力抢他的戏,这原本不是什么秘密,可现在演员方却做得有点过了,条件限制的太苛刻,才会引发业内集体愤怒。

 


“我觉得有些经纪公司制造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和环境,经纪公司要让演员给他们多赚钱,就给艺人接很多片子,但又怕他们兼顾困难,就只有卡剧组的时间。演员一天在这个地方就七八个小时,吃饭时间都得算,坐在那跑秒表一样钱哗哗就没了,你不拍那就是损失,否则到点就走,拍不完删戏,钱一分钱不能少。”

 

余丁表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内的有钱项目多,大牌演员却始终就这么几个,电视台一指定,便有无数制作方的本子跟在演员后面追。“知名演员供不应求,业内有统计,他们一天平均接到六、七个谈片酬的邀请电话。”说到这,余丁还爆料一件听到的事情,有制片方邀请某知名演员来出演角色,这位演员并不想演,并给出了一个天价,没想到制片方却回应,只要演员愿意演,这个价钱可以给。



“当下行业遵循市场经济,它也不会变。小鲜肉照样抢,老腊肉就没人用,就是这样子的,剧还得要拍啊。”余丁无奈的笑笑。

 

从导演的话语里可以感觉到,目前电视剧市场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接受程度,让即使是高品质的大剧都开始担心市场反应,这样的担心源自收视群体在改变,屏幕被古偶仙侠等类型充斥,传统、现实题材逐渐没有市场,制作方除了要担心剧的品质,还要担心是否有人要。尽管感叹着“做这类题材都是在衡量现在电视制作人的胆量。”但余丁导演仍在采访中表示,不管行业怎么变,自己都会努力创作好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