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记分享] 自在杨岐山 ——谒杨岐宗祖庭普通寺

2014-05-15 了了 萍乡市旅游局


在外地,如果问杨岐山是哪儿,估计大多数人会得到一句三字经赠语—“不晓得”或“没听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萍乡,这藏身于丘壑深处的千年小城,恰应了这句话。而杨岐山,更在萍乡深处。

在没去杨岐山之前,曾听朋友讲过杨岐山的杨岐三关、张口狮子岭、千丘田、万杉窝……还讲过只在子、午时辰才有泉水涌出的神奇子午泉、甄叔禅师倒着栽种的倒栽柏,一棵头下脚上得树,怎能从唐朝活到现在?特别是听他说到杨岐方竹时,那种被颠覆的感觉太强了,竹子可以是方的吗?

直到前些日子正好碰上佛祖诞辰,杨岐山普通寺亦恰逢玉佛节,茶友约我前往杨岐山普通寺访慧源法师,才算是很正式地去了一趟杨岐山。

四月春和,春雨似乎要把山谷、林地、青草逐个浸润个遍才肯罢休似的,绵绵霏雨纠缠了好几天才自渐渐停歇。雨后山野纤尘不染,空气清新的几乎能挤出晶莹的纯氧水滴,漫山青翠欲滴的竹林,随溪流婉转的蒲草,四五处农舍于春山间散落,三两树桃花樊篱外微醺,远山近岭,浓淡相宜,颜色苍翠得令人心悸……这时节山里的空气舒爽得竟让人心生出怨愤来:冒着自己不成人形的危险在城里做了那么多年免费的人形吸尘器,也没见给颁个环保勇士奖啊

临近了,杨岐山普通寺灰白浑朴的山门倏然眼前,徽派的样子,砖石木质的构建,在略微陡峭的石阶之上,古拙的杨岐山三字仿佛随翘角飞檐自向苍空书写。三两处大殿、一二幢禅房,山门及僧院内几处零星的自种菜地,估摸着是僧侣们的斋菜来源了。

大殿内燃着的香火、燃着香火的祈福男女,莲花之上的合掌、合掌虔诚的信士居士,风中摇曳的法灯、法灯下微扬的僧衣,许愿池中游弋的鱼,在法磬响起的刹那,戛然而止,仿佛于透明的池水里,静听梵音。池水中碧丝般的水草,亦恍如随这渐息的涟漪,浑然入定……所有看见的或看不见的这一切、本就存在的这一切,即是自在。旁人一见法师自是缠着指点迷津,我等亦不外乎如是。临走时,法师放下手中茶盏,笑着说了两个字——随缘。

出了法师的禅房,心底琢磨着随缘时,忽然发现普通寺之所以触动我的,并非刘禹锡大家的勒石铭文、不是因杨岐山是珍妃的老师文廷式青山掩骨之地,更不是因为其历史之久远、古迹众多,吸引我的,是普通寺本身。

普通寺,白墙玄瓦,分割着千年风雪时光;翘脚飞檐,以向上的姿态沉淀着,向下的淡泊与虚怀;古旧的殿宇于沧桑中、于天穹下的香火之上,散发出悲悯的光,如垂垂老者于极度的悠缓中、于万千霜雪白发中、于沟壑纵横如袈裟格络的脸庞渗透出智慧的祥和……

雲染松风绿,雾隐青岚深。野水通禅意,清风入佛衣。

回首杨岐,看着满眼的迷径芳草、漫山的迎风松竹,山门外,流光斑驳了盛唐的色彩,浮图上,依然氤氲着千年的月光,舍利塔,在落日余晖里,静静凝立,苍茫无声……

杨岐山,普通寺,自在红尘内,自在红尘外。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