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伯翔●当代魏碑第一人

2014-05-29 深圳市书法院

关注请点击左上角蓝色“深圳市书法院”字样

…………………【宣和画舘】…………………

孙伯翔●当代魏碑第一人

人物简介

孙伯翔,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师承王学仲、孙其峰诸名家。潜心翰墨至今六十年有余,曾习唐楷,后专师北魏石刻。

成就荣誉

孙伯翔作品入选全国第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中日书法交流展,中国.新加坡书法联展等,被收入多种作品专集或被多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曾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书法教学》(北碑部分),获全国电教奖。与人合作出版《书法艺术》一书。曾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委员。

2014年3月19日,中国文联在京举行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孙伯翔获造型艺术奖。

书艺特点

对清末民初碑学发展背景的简要梳理,为我们从宏观书史角度理解、认识孙伯翔书法所达到的历史高度提供了铺

垫。如果我们的批评不是从拘泥于当下具体的人和事出发,而是具有一种长时段的间离的历史眼光,那么,将孙

伯翔推为近百年来迥出时流为数不多的碑楷书大家之一,似乎并不为过。

孙伯翔的碑学实践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北碑创作路子,他不是以笔迫刀,用笔来描幕刀痕,而是使笔如刀,在

自然的书写性中迫寻、体现刀味,这与李瑞清、曾熙乃至当代的胡小石都拉开了很大距离。究其原因,这主要是

书家不同审美致思的结果。孙伯翔认为魏碑是夷变夏而复归于夏的结果。这种对魏碑的独具法眼,使孙伯翔在碑

书创作中能够清醒地摆正“笔”与“刀”孰轻孰重的关系,而其理论价值则在于,他以一流碑书实践家的敏感道

破了魏碑笔法之谜。

孙伯翔书法筑基于《龙门二十品》,六朝靡崖、墓志,其中文以《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魏灵藏》为法

所自出。他在魏碑这一书法领地旁搜远绍,笔耕不辍,洒下了超过常人的智蔽和辛劳。孙伯翔碑书斜画紧结,出

之变态,雄奇角出,朴茂逸宕,极具空间化造型美感。较诸《龙门二十品》的刀痕毕醉,孙伯翔注重笔墨意味的

传达,以书写性冲淡刀凿的僵硬做作之气,一任自然,盛气淋漓。而他以笔作刀在不经意的挥运斩折中将碑的方

折圭角曲尽其致地表现出来。这种举重若轻的写碑本领使孙伯翔度越前贤而可直与于右任接。

在孙伯翔身上,洋溢着一种平民化格调,自然、质朴、串真,这与他的碑书创作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审美心理的内

在契合。在当代书坛孙伯翔是能够将主体个性气质与书法古典传统和时代审美风格加以完美结合的为数不多的书

家之一。他的书法求变而不炫奇,求新而不耀怪,新理异态,出之自在。

孙伯翔的碑书创作有力地提升了清末民初以来魏楷书的创作地位和品位,并将其导向一个可供发展韵历史象限。

近年来,为拓宽创作领域,孙伯翔又转向碑行书创作,并以其自然质朴的韵致,呈现出一家风貌。但就碑行书创

作而言,清末民初以来,赵之株、沈曾植、康有为已占据了碑行书句州乍领域可能达到的历史高度,孙伯翔似乎

已难以干此超一头地。因而,我们还是更愿以魏楷书来认同孙伯翔的书史地位。

学书语录

书艺之道,当勤奋为主,然勤奋当以酷爱为前提,没有酷爱,就不会勤奋。圣哲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如此,学字亦如此。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入,这个道理似乎都承认是源流之理,毋庸置疑。从古开始,就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一般的写经等等。只能取意,悟其天趣,不能做法。学隶书的只取汉简为法,不临礼器、曹全、张迁诸名碑;学魏碑的只把重点放在以刀代笔的小石刻,不以张猛龙、始平公、张黑女、郑文公、论经书诗为宗,虽是学古,却是歧途。

学书多源流之分,当以学源为主,先人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就碑学而论,清代中叶,碑学大兴,造就了如邓石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巨匠,他们的成功目标是经源头而取,辟成自己的流派,各自成宗。当从源头起,有为之士再辟流,如果学魏碑只取赵之谦或康有为,学隶书的以邓石如为法,舍其源,学其流不是上乘之见。

学书当有主见,但不是固执,学书更要广泛请教征求意见。其两者并不相悖。欲请教别人,须知自己的欠缺处。学书也好,作书也罢,始终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最为重要,不为名所左,不为利所右,特别是现今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为参加某个大展入选或获奖而喜,不要为落选而懊恨,更不要逐追时风。此生无所求,只为爱此道足矣。

孙伯翔画作小品

谢谢欣赏

(深圳市书法院▪梁国炎整辑)

关注请点击左上角蓝色“深圳市书法院”字样

…………………【宣和画舘】…………………

声明:本平台旨在分享书法,也会为书友精选一些文史哲等有益文章。有些不明原创出处,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电邮说明,我们会尊重您的署名权或更新分享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深圳市书法院微信szssfy)。

≡≡≡≡≡≡≡深圳市书法院≡≡≡≡≡≡≡

→【分享本文】

可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我们】

1、划到页面顶端,点击题目下方的“深圳市书法院→”,然后点击关注。

2、点击通讯录,右上角公众账号中搜索“深圳市书法院”添加关注。

3、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

→【参与互动】

欢迎投稿及推荐艺术评论,投稿及推荐。

方式:直接留言或发送邮件至:139024489@qq.com

中国艺术论坛:http://www.china-yishu.com

书法家网:http://www.sfjar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