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讨实录——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学术研讨会

2016-05-06 深圳市书法院

点上面蓝字“深圳市书法院”可加关注


印象福田

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学术研讨会






研讨地点:深圳博雅艺术展览馆(深圳证券大厦一楼106博雅)

研讨时间:2016年4月30日下午4:00--6:00

本项目由深圳市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指导单位:

深圳市文联

主办单位:

中共福田区委宣传部  
深圳市福田区文联

学术支持: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

承办单位:

深圳市福田书法家协会

深圳市书法院

协办单位:

深圳印社  
深圳市篆刻研究会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深圳博雅艺术有限公司
深圳宣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书法》、《中国篆刻》、《东方艺术•书法》、《艺术品》、《书法报》、《书法界》、《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广东电视台、深圳卫视《城市发现》、深圳新闻网、赣商资讯、中国书法网、中国篆刻网、中国艺术论坛、书法家网等


学术主持:朱圭铭博士(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


活动主持:李    静(深圳市书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策 展 人 :赵永金(深圳市书法院院长、市书协副主席、福田区书协主席)

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附视频)

巡展信息: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5月6日起在深圳市书法院举行巡展

【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报: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视频)

学术研讨会实录

赵永金:今天很荣幸请到广州暨南大学美术系系主任朱圭铭教授,他年轻有为,从专科到硕士,博士读的都是书法专业。目前是我们广州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朱博士学术论文也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学研讨会上获过一等奖。今天很荣幸我们邀请他作为今天下午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大家鼓掌欢迎!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朱圭铭博士担任学术主持

朱圭铭: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再次来到深圳与各位同道、好友交流学习。应该说上一届也是前年,首届深圳篆刻家邀请展的时候,我也过来了,并且参加了研讨。那次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到广州工作以后第一次这么全面的看到那么多,接近50位篆刻家的作品,感到很震撼。当时一个感觉就是一个风格的多样化,这是我们深圳这个地方城市的特点。在文化上也有很多,他还是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各位作者的来历、背景都不同,艺术创作上也是各有渊源。我们一般在传统文化的强势的省市比如杭州、南京甚至上海,它都会有一些大的山头罩着,年轻人很容易受所谓当地的大师、大家影响,在深圳这种现象不太存在,大家都有不同背景,展示出作品的效果风格比较多样化。这是我当时对第一届的印象。

    这次来,我也是刚刚两点半过来,比较仔细地看了一下这次展示的作品。我们原来很多的老作者,包括主办者赵永金,这些篆刻家风格应该说都比较成熟了。他们在不断地完善着艺术语言。同时也让我看到一些新的作者,有一些年轻的,甚至看到还有1995后。还在上大学的年轻的作者的作品,也非常优秀。篆刻这门艺术的渊源,应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大的门类当中也是非常深远的。

    刚刚开幕词当中,文联刘主席说有3000多年。我甚至听到过更深远的,把篆刻都联系到上古,那都是刀刻的,那个我们姑且不谈。但是篆刻作为一个文人的艺术,我们所说的渊源,最少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传统艺术几大门类,抛开音乐不谈:诗、书、画三大类,最后附上一个印,诗书画印不可分割,它的结合从宋元就开始。所以不了解篆刻艺术的人把我们篆刻好像当做是一个雕虫小技,刻印章。好像不了解书法的人说搞书法不就是写大字的嘛。篆刻艺术从宋元文人文化后,对我们传统文化结合是非常深远的影响。从一张字、一幅画上,少了这块红还称之为一个完整的的艺术品吗?这个从宋以后应该说都是不可分割的。展览序言侯军这篇文章写的很好,诗意的方寸。苏东坡有一句话,最高的肯定还是诗的艺术,语言想象空间是非常广大无限,书毕竟还有一个汉字视觉给你一个直观的东西,画更不用说了。诗从艺术的联想给人的程度是最高的,也是最难的。但是诗能包含一切吗?我们古人又讲诗和画都是有联系的。苏东坡说诗不能表达的,用书法,再不行还有绘画。苏东坡那个年代还没有提到印,再到后来就提到了印。我们当代篆刻某种程度上,像我们老师辈的,到了古稀之年,都还在延续着探索。书法有同、有不同。这是我们搞篆刻的人,还需要对这块历史进一步了解,只有了解真正篆刻艺术的内涵、发展历程,才有可能在这个艺术门类当中真正吸取到更多的果实或者真正走的远一点,能够登上一个比较高的高峰。

    我就简单说这些。我看上一次研讨主题后面是深圳篆刻的现状与未来,策展人永金兄也没有给我主题,我就先说几句。主要还是我们看一下大家各位作者、深圳自己的朋友,通过第一届展览结束,整个深圳书法篆刻界,通过这个展览有什么新的收获、体会,或者谈谈自己这几年从事篆刻创作的体验。

西泠印社社员、深圳市书协副主席、深圳市福田书协副主席宁树恒先生发言

宁树恒:今天过来之后,我看了一圈,现在篆刻这个门类,应该说做起来很难,不得不佩服永金兄。当年老师辈的陈振濂先生想搞一个篆刻杂志。当时王镛先生说了,你要想破产,就搞篆刻。他意思是啥意思呢?它的受众面很窄,很多人不懂。首先要求篆刻家是书法家,那不是刻章子的。工艺和艺术有时候难分得清。艺术是不可重复性,这就是艺术。刚才看了每一个作品,也有水平高的,但是也有没怎么入门的。严格来说在艺术篆刻路上,可能有些搞的比较奇怪一点,实际上功夫是不行的。通过这次看涌现出很多新人,新人的作品我感觉很有新意。如果没有新意的东西,一味抱着老的,也有。我感觉就是老作者的味道比以前更加醇厚了。

    艺术,篆刻的审美,它是三个方面审美。

    第一,先看印章。刚才朱博士说了,我们几千年来,从宋元、从王冕开始,流派很多。有的流派可以学,有的流派也是糟粕。要分解地去学。现在流行锥子脸,你要把过去大胖脸化妆成锥子脸还是不行的。锥子脸是打波尿酸打起来的。要回到从前的,再化妆,化妆化不了。他长什么样就什么样。取法要正。第二,不能过于野。野了,很多人不承认,也是有点走火入魔。文人雅言。第三,趣味性。印行不行,看趣味。有的作者刻的非常好,有的趣味也非常高妙。但是有的印里面没有印眼,里面非常流动,边框没有框住也不行。有没有地方是动的?很多感觉木头锉子一样,但是精神不是。

    我们这个篆刻展也算我们深圳市的一块品牌了。市书协有几个品牌如年度展、新人展,如果人数50个肯定选不了,20个入选就不错了。刚才正像朱博士说的,确实是不受任何人影响。几乎都是各地的套路都有。包括大写意的也有,小写意的也有,半工半写的也有,工稳的也有,很全面。但是要走向全国,再进行提纯,需要大家努力,包括我在内也要努力,不能抱着自己原来获过什么奖,都不行。包括永金兄,他也不停地变,也在不停完善自己,最起码自己的字印浑为一体,变得味更加纯一些。我感觉还是要多交流,没事到深圳市书法院多看看、多学习、多交流。但是有一点,这里太忙了,有的为了生活,确实没有办法。到时候赵主席多费点心再组织一下都可以。包括我也是做的不够称职,我原来打算一年义务培训12场,结果2年也没有一场,所以感觉有时候也是遗憾。我感觉大家多交流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才是关键。我也希望以后大家多交流。


朱圭铭:宁树恒先生讲的很好,讲了对这次展览的印象,新老作者做了直观评述,也比较到位。我们老作者的风格渐趋明朗、稳重。另外他讲了几点印章的审美标准,非常的关键,也非常的正确。篆刻之所以艺术,一直我们强调它虽然是图案,但是跟书法是分不开的。篆刻家前提必须是书法家。而且明清以来的大家都是这样。既然跟书法有关系,虽然用的是刀,只不过以刀代笔,刀笔是不能分开来的。另外既然跟书法有关系,书法里面强调的文人气、书卷气,这跟篆刻也是相通的。我还要提到侯军先生写的诗意,就是文人的文气、韵味,这跟书法绘画都是相通的。


李静:朱圭铭兄可能对我们这里人不是特别熟。我们这里搞篆刻的,我比较熟一点,我不讲,我让他们讲,包括贺忠老师资历非常老,原来在内蒙,来深圳之前是内蒙书协副主席。包括李青,前几年有些工作比较忙,而且那个时候经常不在深圳,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广西那边。后来见到他非常高兴,我以为早就去做生意了。但是他后来给我看一本书,发现他还有印章收藏。说明他心里一直有这个情结,一直没有放下,没有把它荒废掉。这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作者。深圳人,我个人感觉真的很忙很忙。包括有些很近的朋友,一晃半年都没有见过。说明真的很忙。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环境,通过书法院也好,通过博雅这个地方也好,能够坐在一起聊一聊,我觉得其实是很幸福很幸福。经常有时候说为一些工作,其实人有时候还是很焦躁的,好像发条上满了一样,从人性角度或者从生活角度,不是很幸福。今天大家坐在一起,大家应该多聊一聊。

深圳市书协理事、深圳市福田书协副主席罗永炜先生发言

罗永炜:各位老师、各位同道,下午好!我水平有限,但是装的挺好,人家一看都说我是艺术家,其实我都是装的。今天我也是作者之一,今天这个展览我觉得非常好。这个比之于上一届,涌现了更多新的作者。说实在话,有很多作者其实我也不认识。但是我很惊讶今天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作者在崛起。我也很认真地学习,看完了我们各位作者的作品。我就觉得这里面我也有几个不同的看法。

    第一,在咱们刻的印当中,很多人的技法应该说都不错。但是感觉书法的本身好像有点薄弱。我的意思就是想我们作为搞篆刻的人,一定要懂书法,至少要把篆书写好。

    第二,关于工具的运用。在目前包括我在内,以前我也没有这么挑剔。但是这一次我觉得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盖出来的效果,大部分作者还是不理想的。盖出去效果跟什么有关系?比如说印泥。在展厅里有的印泥一看就知道一般的。有的甚至就是几十块钱的。我是觉得好的印泥,我最近见到了什么是好的印泥,然后盖出来那个效果,好的印泥盖出来的效果真的跟一般的印泥盖出来效果完全不一样。还有好的印泥盖出来一般不走形。就是我们原来刻什么样的,打出来效果就能出来。有时候印泥效果不好,比较软,一盖出来就化开了,都达不到我们的效果。可能刻的时候,作者本人都知道我这个印刻的还是挺好,但是盖出来就是不行。特别是朱文类,线条本来刻的非常细,结果盖出来不是那么回事,老是得不到我们要的效果。这一点跟印泥有关。第二点就是纸张的运用。以前我也不懂,当然现在也不懂,但是现在我却看到了问题。纸张盖出来的,当然选特别好的,一般的宣纸盖出来跟好的连史纸盖出来也是效果不一样。有志于想把效果盖好的,大家用心去关注,那肯定效果不一样的。我就提出这三点。谢谢大家!


朱圭铭:讲的很好。我们行内有一句,书家不知纸,画家不知笔,我看都有讲究。纸、墨、笔、石头,都要讲究。当然也要看经济条件。但是适当好一点的还是有必要。下面欢迎李贺忠先生。

深圳市书协理事、深圳市福田书协副主席李贺忠先生发言

李贺忠:跟各位有缘见面,我也是一个篆刻爱好者,这么多年来深圳虽然创作不多,但是心里一直还是有这块。最近因为工作不是那么太忙了,也快要退休了。这边有一个退二线的政策,暂时还享受这个待遇。闲话少叙了,深圳这块热土我觉得它不光是经济方面,其实它文化也很了不起。大家还有一种观点,文化沙漠。其实我不那么看,深圳的文化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领先全国一些地方,这是没有多说的。当年的上海其实也是近百年,跟开埠有关,也就是经济发达有关。所以它不仅仅是国际大都市的问题。深圳离这一天也不会太远。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副省级城市能有这么多篆刻的作者,这是挺了不起的。如果带有照顾性的选择入展作品,我想比这个还要多。起码我都认识的一些人没有参展。这是很了不起。我个人有很多话题要谈,但是今天时间关系不好谈那么多了,我接着罗永炜先生讲的盖印,确实要讲究。他基本都讲了。最近网上有一段,盖印要怎么盖。大家有兴致可以看一下赵之谦信札其中有一段,专门用一封信来谈这个问题。细微的东西有细微的讲究,再说多了,他提到的朱文印,你刻细的,刻几个就要擦一下。盖20个,第一个和第二十个就不用看了。朱教授讲的笔墨精良这个也很有讲究。其实为什么有讲究,当然有一些大家、大师,什么笔都行。为什么要讲究?中国的毛笔、宣纸、墨汁,这三个都是代替不了的。都是独特的。西洋墨水放在纸上都跑了。毛笔笔尖是软的,一定要写出来的字有弹性的感觉。宣纸还要产生韵律这个感觉。所以朱教授讲的我非常赞成。

    他讲到宋代的欧阳修,其实笔墨精良,人生乐事。后面两句话气质变化,学文深思。今天我把作品都看了一下,很多都值得我学习。特别是一些青年朋友的作品。李青刻的很好,但是他的东西不一定大家看了都接受。我想他将在不远的将来在全国也要有点说法。我不是今天在这儿讲,我底下跟他交流多次了,我也没有必要捧他的佛脚,因为我们俩从来没有坐在一起,只是在场面上见过。对艺术的崇敬来讲,我还是要表达这个心情。

    我今天没有沟通一个什么事情呢?今天开始来的很多人不少是香港人,不知道对不对?我要讲一下,深圳的篆刻除了搞展览之外,还应该搞一些交流活动,甚至可以在深港两地做一些活动。互相影响、互相汲取,都是可以有一些说法的。香港别看地方小,这么多年无论在书法、在篆刻在近百年的历史都应该有说法。我作为一个篆刻作者的角度,我希望赵永金、李静将来能够与香港书法篆刻界组织开展一些交流活动。

    如果最后我们这个活动结束,大家可以请朱博士帮点评点评,或者帮助看看我们不好理解的作品。他这个东西怎么好,我看不大明白,或者怎么欣赏一下,这个可以请朱博士给大家讲一下。谢谢大家!


朱圭铭:他刚才讲到深圳文化信心的问题,这是我这么多年到广州工作以后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或者也是客观的事实,我也是很有信心认为深圳这个地方最起码在我所了解的书画篆刻这个艺术领域确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内地很多城市,甚至一些传统城市。这么多年又不断地有新的血液补充,在这儿坚守这份土地的人又在不断努力耕耘,他们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刚才李先生讲到一个海派问题,其实不单是海派,像明清时期的扬州,扬州也是一个移民文化,当时盐商、徽商在那边。移民文化最大特点:包容、活力、有创新。这是不管哪个地域、哪个时代都是这样。深圳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机遇,在不久将来我相信他这块会有人给他一个很恰当的历史地位。


李静:本来我想让禤绍灿谈谈,他是香港过来的。他那个姓非常特殊,好多都不认识这个字。我在2005年前后,青年书协成立的时候他就来了。在主持的时候,这个字我是特意查过字典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后来还有几次活动他也赶来了,今天又过来了。我们认识有十多年了,刚才想让他讲,但因为外面有几个人等他一起先离开了。

    李青这么多年一直还在坚持,你谈谈这几年通过收藏也好、通过关注篆刻的感悟也好,你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谈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知名篆刻家李青先生发言

李青:非常感谢永金兄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来深圳十几年了,中间有一段时间到外地去工作。最近这三五年回来之后参加很多活动。从个人经历来讲,我是84年开始篆刻,应该也有30多年了。我也50多了。95年来的时候,随上海的徐正廉老师学习,应该是我个人篆刻生涯的开端,有一个很正规的学习方法,使得篆刻水平得以较快提升。我是黑龙江人,90年代初,南面有广西现象,北面有黑龙江印坛崛起。这么多年无论从北方走到南方,我对篆刻的情结始终没有变。到了深圳之后,大家说深圳文化沙漠,我不这么认为。深圳的文化崛起现在有产业、政策各个方面,外部因素已经成熟了。我们内因也要发生一个质变,从篆刻这个角度,虽然是一个小众艺术,但是他会成为深圳精英文化一个引爆点。这是我比较坚信的,作为一个老作者,我们一方面努力,一方面也要坚守。今天展厅里也有很多新的作者,我也希望这个群体能够继往开来,能够创新,能够跟深圳城市的特质能够结合到一起,为我们下一步深圳篆刻艺术发展或者篆刻艺术的积淀作出更大贡献。

    谈到艺术层面,我属于创造型的,理论水平不高。但是我有一点体会,印画很重要,我最近几年是小写意的概念,我一直探索印画的问题,包括老师徐正廉说你这个路子走歪了,本来小写意对你还是比较看好的。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找一找印画,现在篆刻也要与时俱进,总是刻秦汉的东西,你越古可能越出不来,这是个人的理想。并不是说在艺术上、学术上有什么标新立异,没有这个想法。这个心态也是玩玩。大家创造过程中,刚才宁树恒讲了一些技法,在印法、字法、章法、刀法的革新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里面。这是简单的一个体会。谢谢大家!

朱圭铭:李青短短几句话,讲出一个很关键,也是很重要的话题。怎么样在不断学习前人基础上,艺术最终是要有创新。老是墨守成规,就没有变化,等于死亡,不进则退。至于具体怎么创,是每个艺术家很辛苦的探索过程。

    我刚才关注到有一个老先生是40年的,76、77岁了,我刚才特意留意了一下,应该就是年龄最长的,请这位老先生谈谈。


本次参展作者中年龄最大的篆刻家潘果人老先生发言

潘果人:这里我算年龄最长的了,主要是对书法篆刻爱好。刚才讲篆刻历史悠久,最早发现商代,这个已经接近4000年,3000多年。直到后面王冕提到文人的篆刻。最后是石头来刻印章,加到书画作品上作为文人的篆刻,历史相当悠久。我比较喜欢工整的一派。我看这里很多朋友都是这样。我不是学艺术的,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我是业余的。原来我学的是理工科,到深圳来,搞的是这方面工作。我是65年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平时也没时间搞,真正搞篆刻是2011年开始。那个时候有一个老先生叫谢宙,他搞书法班,我看他有几个刀子,我说学篆刻。刻着刻着不肯放手,就慢慢入门了。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来讲,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但是这里年轻人很多,今天展出的,我平时比较留意深圳篆刻的一些名家,好多还不在里面,这里就是50多位。当然也有我比较熟悉的,像陈浩、罗永炜等。我主要的活动场地是一个老年书法联谊会,一个礼拜两次。

    现在在深圳,文化、文体、文艺这方面的活动相当普及。我居住的长城社区给我们大力支持,也印了一本书。包括书法、画这些东西。平时搞一些青少年小孩书法训练班,我们作为义工,退休了也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今天参加开幕式很高兴,结识到这么多多才多艺的同志们,对我来讲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大的支持鼓励,我将来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些工作,谢谢大家!


朱圭铭:感谢潘老前辈。艺术这个玩意儿,高深一点地说,提高人的审美、提升人的精神层次。说实际一点,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功能,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应该鼓励大家都来学习,不要认为艺术是高深的,不要有这个想法,慢慢学习,能够从中得到艺术的快乐。下面请深圳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何家力先生。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何家力先生发言

何家力:我也没什么谈的,拙于言词,常常有活动就想参加,但是说又说不出来,非常抱歉。从内心里面学书画篆刻有不少年了,但是一直没有成绩。这一点非常惭愧,可能学的杂了,书、画、印都搞,平时也爱好读书。铺的太宽,结果没有成绩。这也是不足之处,希望你们引以为鉴。但是我内心深处,从来没有说迎合什么来学习,都是发自内心的,从创作上、从审美上去判断,自己喜欢了就汲取,不断地提高,我是这样学习的。其他的说不好,再说就紧张了,抱歉!


朱圭铭:家力兄太谦虚了。我们请中国书法网的刘敏豪先生来谈一谈。

刘敏豪: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大家好!朱教授今天是有意让我出丑,没有想到过来还要讲两句。今天过来就主要是学习一下。其实我比较关注深圳篆刻,这里面大部分我都比较熟悉了,但是有很多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居然刻的比我好,这个很惊讶。我学篆刻算起来也是比较早的,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因为喜欢书法,然后自己没有印章,找人刻又太贵,这样慢慢开始学。大概2014年的时候搞篆刻。我发现搞篆刻比写书法来的快一些。因为篆刻的制作工艺比书法可以取巧一些。建议大家都可以实践一下篆刻吧。谢谢!


朱圭铭:之前几位老师都提到篆刻相对书法又小众了一点,其实在我们不管搞书法还是搞绘画,这个印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的。但是对一般不懂的,其他领域的,一般不了解。当代篆刻活动,自改革开放30年来,跟书法是一样的。既有继承前人的,也有探索写意的。但是这几年相对于书法来说,篆刻活动我认为还是比较少。之所以这样强调说明我们活动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个展览,无形中形成一个氛围,影响我们作者。中国书协一年搞30余场书法活动,篆刻活动没有多少。除了去年国家画院主办搞了。国内我认为这块领域去年做的最好好像是江苏,江苏搞了一个建国60年篆刻文献展览,这个是做的比较成功。赵永金先生作为策展人,刚才已经讲了一些自己做这个活动的艰辛。最后再请他再谈一下对这个活动具体的看法或者对后面工作进一步的计划安排,有请赵永金先生。

赵永金: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开始放假了,大家还能够参加活动并坚持到最后。其实刚才的潘老前辈也好,年轻的刘敏豪先生也好,他们讲到篆刻比书法的入门相对可以快捷一些,我深有体会。我9岁就开始学书法,16岁接触篆刻艺术,但是真正系统的学习篆刻是93年。我是93年来深圳的,我为什么来深圳?也是因为艺术。93年刚来深圳就投奔我的篆刻启蒙老师陈墨先生,陈墨先生目前已是西泠印社理事。本次展览还有我一个弟子徐中哲的作品,他去年拜我为师,他是惠州过来的,每周坚持来深圳随我学习书法。他学习篆刻我只给他讲授两个多月。他当时对我说都没有拿过刀,我说你放心吧,有书法功底,学篆刻比较容易,所以,他进步很快。但是字都不会写,突然学篆刻还是比较难的。如果平时在书法上有一些投入的话,学篆刻相对就比较容易了。这里也看到刘敏豪刻的一套陋室铭组印。他虽然年轻,但是刻的很好。

    未来的第三届篆刻展览,还是和首届、第二届篆刻展一样,需通过我们区委宣传部的文艺资金办支持,我们也与负责的领导沟通过,资金办主任也是福田区文体局局长兼的,他亲自给我打电话,他说争取下一届做得更大一点。前几天在博雅这里还举行了首届福田区青少年书法大赛。他说以后隔一年再举办青少年书法大赛,把更多经费倾斜一下篆刻展,所以第三届的时候可能会邀请全国篆刻界的名家参与进来,邀请全国篆刻界名家再提供一些作品,再邀请我们篆刻界名家来我们深圳举行篆刻讲座,带上他们的作品到我们深圳来展览、交流。所以我想第三届无疑会比第一、第二届办得更好,这个有大家支持,我也有信心。展览还是希望大家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我们做这一届展览,大家的生活比较忙碌,没有更多的时间。我希望第三届篆刻展大家都可以拿出更好的作品参展。篆刻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方寸之间也是有千变万化的,侯军先生写的序“诗意的方寸”写的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

    大家有更多的建议,比如对我们展览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给我电话或者微信联系,让我在下一届策展的时候做的更好。谢谢大家!

 

朱圭铭:最后我提一点点希望。刚才我提了一下当代篆刻发展也30年了,我们老师一辈的人都70岁以上了。永金兄和今天参展的作者等这一批中坚力量在各个城市、各个地方挑大梁。这个就是一个艺术门类发展要怎么样承接上,怎么样在艺术上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不要掉链子,这个是我认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作为活动,营造一个氛围供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还需要大家各自的努力,希望我们深圳这块土地上将来孕育出在全国一等一的篆刻领域的杰出的艺术家。我们今天的学术研讨会就到此结束。

李静:今天这个活动除了香港的几位朋友,朱博士1点从广州过来的,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大家都很忙,可见他对深圳这块热土的热情。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一问,他又年轻,若干年之后,我们再见他一面是不是还这么方便。现在才这么年轻,他已经是从南艺暨大读了博士,科班出身,从理论到实践是等于跟着名师又跟着名校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他的见解、理解是非常值得我们交流、可取或者请教的。后面如有机会,朱博士的文章,可能从某种角度宣传我们深圳。他写出来的份量可能就不一样了。对深圳这个城市,无论从私人角度还是城市角度,这些东西积淀起来都是文化的成果,或者都是一个提升。在我们慢慢进步的过程当中,他通过各种角度,文章也好,还是其他角度也好,我们后面还有一些机会也要多请朱博士过来给我们做这样的交流或者讲座,当然,这个东西还有待时间或者时机的成熟。我刚才讲这个意思,我们坐在一起很难得,那么远过来。平时不是这儿没有时间,就是那儿没有时间,但是今天可能也没有谈太透,所以在这里我也提议大家用掌声感谢朱博士。

    我要提一点感想,从这个城市来讲,从组织活动来讲,因为我跟赵永金,一方面有自身的专业创作。还有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组织者,还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组织者,我们俩昨晚12点电话聊了一会,这个组织者无论从经费还是从场地、人员,很多细节,包括征稿各个方面,还面临很多矛盾,与上面的沟通,与作者的联系,有些东西可能你想做得更好,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不一定能够满足每位作者的要求。从组织活动角度讲,很辛苦。但是又不像做生意还有一个利润可赚。他昨天上午发我一个短信,让我从市书协平台把它发出去,他给我短信居然连自己单位都没有写,就写市文联、市书协指导支持,然后什么什么活动,都没有福田书法家协会、深圳书法院,我后来看到后是我把它加进去的。你说为了什么?他自己都忘了写了。按一般人来讲一般把自己先放上去。通过这个细节大家就觉得这个辛苦就是说为了一个名、为了一个利吗?一方面这个活动需要大家支持。另外一方面,可能会有这样那样面临一些矛盾的时候,大家要理解,不能站在一个小众的我,比如这个作品怎么样怎么样或者落选了,你这次落选了还有下一届。我自己经常组织活动是知道这种甘苦的。这里需要大家理解和支持。

    核心的一个意思,通过大家的努力,再通过我们组织者的努力打造一个平台,把这个活动搞下去,然后每年都有一个提高,这样对大家才有一个交流或者学习的机会。对一个城市来讲更是一个提升的手段。

    第二方面,借今天这个机会。目前我们也要了解一些大活动,刚才赵永金主席也讲了第三届,其实就是深圳一个品牌。通过大的城市环境,深圳最近大概有半年不到,做了一个关于文化发展的2020规划,当然他不会具体写书法、篆刻艺术门类,但是大家要理解它对整个城市的推动。前几天在市文联开会就有一个关于艺术领域一个孵化的计划。孵化大家知道一般都是大学生有一个孵化器,其实他这个孵化就是推出人才,当然这是一个方案,还没有落实。那推出人才的概念是什么?就是推出艺术家,推出代表性的人物。我们那天做方案的时候是一个征求意见。资金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它只有通过人才的推出,出现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影响力。小到篆刻也好、书法也好,我当时看到说这种早就应该做了。用政府之力推动。我刚才讲的意思就是一个信息,我前几天刚到河南,跟河南书协,他们在做什么?就是推出名家。群众运动场面很大,最后代表人物在哪里呢?他得有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人物,得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推出来。所以深圳这个,回到这个话题,这个形势我们从大的格局来看,也是这样。通过我们赵院长这边,无论福田书协还是市书法院,包括市书协,有一些活动其实都是在一步一步做。有好多东西不是马上能够实现,但是都是向好的方面一步一步发展。总之一句话,大家要把自己东西做好,别到推出的时候或者展览的时候,十年都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大家借着这个场合,要把自己东西做好。最后要找到一个发展方向。深圳这个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到时候我们可以再请朱博士给我们一个推动。这样就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这是我要给大家通报的信息。

    今天这个活动,最后我提议大家用掌声感谢赵永金院长。也希望你第三届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

 

诗意的方寸

——《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邀请展作品集》序

侯 军


篆刻看似小道,细品却乾坤广大,满目烟霞。回溯中国艺术发展史,刻画先于书写,刻刀先于毛笔,可谓渊源有序,脉络分明,甲骨、钟鼎、石刻皆为篆刻之源头活水。然而,相当长的时间里,刻印一直属工匠之事,文人并未参与。即便后来成为篆刻圭臬的汉印,也绝少文人染指的记载。因此,严格意义上的篆刻艺术,其实是出现在书画艺术已充分发达的元明之际,着实是一门晚熟晚育的艺术。这一方面是缘于以花乳石为代表的软石,恰在此时被文人们发现并用来奏刀;另一方面,也是缘于此时画面题诗已蔚然成风,书画融合形同水乳,姊妹艺术已对篆刻这个小兄弟发出了呼唤。于是,文人篆刻闪亮登场,立即成为中国传统艺术阵容中的一支新锐。由此可见,篆刻艺术从其发端之日,就已注定了其诗意的属性。而诗意必然是抒情的表现的写意的个性张扬的。质言之,篆刻应当是最具文人情趣的艺术。

然而,就像书画在当今艺坛常常被慨叹文人色彩缺失一样,篆刻艺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百多年来,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了一次次无情而绝决的扫荡,所有沿着历史长河驶来的锦绣云帆,都曾被扫进“封建糟粕”的烂泥塘,以致于百年前曾被蔑视被批判被摈弃的中国文化,百年后已然变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甚至踪迹杳然面目全非。文化的断层背后,隐含着人亡道衰薪火难继,隐含着我们这一代乃至后面几代人很难寻觅并承继前辈的文化血脉。对传统文化持续不断地批判了百多年,其结果是,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传统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如今,当中华民族奋然崛起,已然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口,我们必须向世界寻求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进而重新争回自己的文化话语权,唯于此际,我们才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于是,文化上回归传统,艺术上回归古典,势必成为未来艺术走向的一种趋势一种潮流,这不仅是感性的需要,更是理性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再次站在了百年艺术发展潮流的历史性湾口。当此之时,能否顺应潮流因势利导,自觉地将艺术创作纳入这一历史嬗变的进程之中,确实是一个关键机枢之所在。深圳的篆刻家对艺术脉动的感知一向是敏感的,如何让自己的方寸之地重现传统精神古典风韵,我以为,强化诗意的表达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近两年来,我因首倡“集印为诗”,接触了大量古今篆刻作品。目之所及,手之所触,时时被那方寸之间的浓浓诗意所感染所陶醉。除了欣赏刀法布局等形式美之外,我更看重印章中的文学性——这是一块长期被忽略的宝地,也是当代篆刻家与前辈篆刻家相比,尤显薄弱的环节。我一再提及当今篆刻艺术诗意的缺失,其实也是源于篆刻与文学的日渐疏离。古人治印,大多心有所感,情动于衷,而对此情此感的抒写方式,大多是选择最切合彼时心境的文辞,或为箴言或为隽语或为诗句,奏刀之时,手随情动,兴尽而止。这种创作,情感由诗意引发,方寸间饱含诗情,或激昂或闲逸或沉郁或欣悦,往往留在刀痕线条中。反观当代一些治印者的作品,除了名章斋号等应用性表达之外,闲章的文辞多是世俗吉语,千篇一律,不耐细读;有些印文只是对某些烂俗的成语典故的机械铺排,毫无文学底蕴可言;更有些治印者为迎合官商客户需求而滥造媚俗之语,谫陋粗鄙,殊为不堪。有感于此,不揣外行论道之讥,而发诗意补课之吁——书家不懂诗,可以从唐诗宋词中讨饭吃;画家不懂诗,可以题穷款摹古画;而印人不懂诗,则印文诗意从何而来?进而言之,印人不惟要懂诗,还要懂画,还要精于书法,否则方寸之空间何以设计?印章之篆法何以表达,更遑论笔墨中的金石气象?故曰:篆刻家之文人素养乃是印章诗意之母本,恰如古人论诗所谓“功夫在诗外”,今借以论印,则曰“功夫在印外”也!

令人欣喜的是,我刚刚读到此次《印象福田》篆刻展的部分参展作品,作者中既有熟识的朋友,若李贺忠、周南海、车帝麟等,更多的则是不太熟悉的篆刻家。粗读一过,已然感受到此间浓郁的文化气息拂面而来。作品风格多样,个性鲜明,各有师法,异彩纷呈。有工稳一路的,则古意盎然;有写意一路的,则新意迭出。还有一些作者以古为新,或远溯汉字之源头,以甲骨、钟鼎、碑版等入印;或取法民间刻划,将瓦当、砖铭、封泥乃至元押化用其间;也有不少印人直接从近世诸名家汲取艺术营养,力求突出自家风貌。我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一个孜孜矻矻研究学问,勤勤恳恳刀耕印田的篆刻家群体。我相信,以这种真诚的态度治学治印,假以时日,蔚然成风,深圳篆刻的整体水平必将卓荦超群,诗意盎然!

我与福田,渊源既深,感情亦厚。遥想十多年前,福田区始建文联,我曾忝任首届副主席。其后应约撰写《福田铭》,并镌刻于大型浮雕墙之侧。其文中有句云:“湖山拥福,片石而镌百年沧桑;田地生辉,一卷而收万千气象。此地多福,先民远涉千里,至此驻足;斯田有幸,今人汇聚四方,争来创业。……福盈田而田沃,田拥福而福长!”今日移来形容“印象福田”篆刻展,不亦宜乎?福田真福地也,不惟人才会聚,卧虎藏龙;而且地处首善,大纛高标。既领风气之先,自应导夫先路。值此《印象福田》篆刻作品邀请展结集付梓之际,应深圳书法院赵永金院长之约,略陈管见,成此短文,以就教于诸位大方之家。

是为序。

 


侯军(右一):资深报人、散文作家、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

青年篆刻爱好者在翻阅新出炉的作品集


来自香港篆刻家在欣赏展出的篆刻原石作品




名家题贺


赵熊(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理事)


苏金海(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


陈浩(西泠印社社员,张宗祥书画院院长)


入展作品





魏均篆刻作品



郭晶篆刻作品‍



谢加渊篆刻作品




谢光辉篆刻作品



傅志伟篆刻作品



喻璐
篆刻作品



徐中哲篆刻作品



徐军篆刻作品



黄怀彦篆刻作品



饶一凡篆刻作品



练威鹏篆刻作品


宗明志篆刻作品


郑永兵篆刻作品

郑文思篆刻作品



罗永炜篆刻作品



陈海林篆刻作品



陈佳静篆刻作品

陈捷篆刻作品



张优灿篆刻作品

沈汉胜篆刻作品

何家力篆刻作品



吴广篆刻作品

李贺忠篆刻作品

李安林篆刻作品



李必发篆刻作品

李汉荣篆刻作品



李大旺篆刻作品

李青篆刻作品

刘敏豪篆刻作品

刘成才篆刻作品

刘洪篆刻作品



宁树恒篆刻作品

龙庆顺篆刻作品

卢松篆刻作品

左奇志篆刻作品

邓兰亭篆刻作品



勇篆刻作品

车帝麟篆刻作品

王刚伦篆刻作品

王文科篆刻作品

万仁保篆刻作品



周南海篆刻作品

周志群篆刻作品

周仲文篆刻作品

岳峰篆刻作品

罗俊鹏篆刻作品



赵永金篆刻作品






欢迎定购

《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赵永金 主编


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   出版人:赵永金

设计印刷:深圳宣和文艺术有限公司


定价120元,优惠购书80元一册免费快递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

户名:深圳市书法院

账号:40000 2303 9200 7990 54

联系电话:13088834517(汇款后信息告知名址、电话)

【介绍】:作品集由侯军先生作序,赵熊、苏金海、陈浩三位篆刻名家题字;该书开本: 大16开,印张13,206P,2016年4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共收录了宁树恒、鞠稚儒、李贺忠、陈捷、周志群、周南海、车帝麟、郑永兵、赵永金、傅志伟等56位深圳篆刻家的篆刻作品。

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附视频)

巡展信息:印象福田—第二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5月6日起在深圳市书法院举行巡展





…………【宣和画舘】………

点上面蓝字“深圳市书法院”可加关注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打造书法专业微杂志

有任何建议及推荐内容可与我们交流

QQ:535757222

邮箱:

中国艺术论坛

http://www.china-yish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