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钟永坤

2017-01-21 深圳市书法院
点击上方“深圳市书法院”可以订阅哦
书法名家
书家简介

钟 永 坤


字书明,斋号澹墨斋,一九五七年生,广东省梅州市人。

一九八五年调入深圳市福田区工作,以教书为荣,以育人为乐,投身教育事业近四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拜著名书法家邹炯文先生为师研习书法。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展、第七届全国展、第九届全国展、广东省书法篆刻展、中韩交流展、深港交流展、深圳书法精品展,年度展等。

一九九二年在中国书协和国家税务总局举办的“税收带来祖国美”专题书画比赛中荣获优秀奖,继而在《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多次发表作品,并作专题介绍。

著有《钟永坤墨迹》,《当代广东书法家系列—钟永坤卷》。二零零四年春,与师友在深圳市博物馆、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书法展,得到了艺术界、教育界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书法作品多被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名家序言


墨蕴古风师其美

——钟永坤书法艺术简评

 

永坤先生是我师范学友,拟将近作展出并结集出版,寄来书稿并嘱余撰言。我观其大作。颇感耳目一新,气息清远。我钦佩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锲而不舍之精神,欣赏他书法艺术。只是唯恐言不尽意,挂一漏万,万望读者多多包涵为盼。

钟永坤先生,生于世界客都梅州。客家源于中原华胄,传承中华文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之精神;有重礼节,好学问,尚教育,隆师道之风尚。永坤自幼深受客家文化之熏陶,“优者的遗业与涵儒”的深厚文化环境孕育了他。他继学师范,教书育人,兴趣与爱好又使他酷爱书法艺术,几十年教书之余,他临池修身,遍临诸家名帖,尽窥众妙之门,笔耕不辍,功底扎实,造诣颇深。

永坤先生这次展出新作,有师唐朝欧阳询、褚遂良之笔意,楷书《吴均与宋元思书》、《刘禹锡·陋室铭》气韵古穆,端庄雅洁,舒展清峻;亦有承书谱之精,草书《闲居赋》、《桃花源记》纵横洒脱,笔力遒劲,气势流畅,笔势委婉含蓄,点画疏密有致,结体欹正多变,篇章随势而布,墨色润渴互映,法承古规,形态飘然,神韵自具,似有松柏古朴之风,梅竹灵秀之韵,恰到好处;行书宗法二王《圣教序》、《兰亭序》,中堂《山居秋暝》结字拙朴天真,布局新颖,运笔流畅,功力深厚,气氛净鲜,人见爱真。

总之,欣赏永坤先生书法,笔墨所至繁简有韵,有挺拔硬朗之书,亦有柔情不洇之笔。作者心绪不乱,落笔有序,师其美,沉静流远,古朴见真。

生命与艺术融通。愿永坤先生心静如月,见素抱朴,身康体健,创造更多艺术精品。

是为序。

曾宪柱  丙申季秋于客都

(作者曾宪柱教授 系嘉应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


醇和含拙朴   爽隽蕴清馨

——钟永坤书法艺术欣赏

 

深圳书法家钟永坤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员,深圳市书协理事、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钟永坤于教坛辛勤耕耘四十年,执业勤勉,为人谦和。尤可贵者,其于繁忙教务之暇,坚持数十年临池不辄,热衷书翰,终使楷、行、隶、草诸体皆有所得,尤以行草见长。早从1992年起,书法作品就频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并有专题介绍。曾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展、第七届全国展、 广东省书法篆刻展、中韩交流展。2004年春与师友在深圳市博物馆、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书法展,获艺术界、教育界与社会人士佳评。其作品被关山月美术馆、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文化、艺术、教育机构和个人收藏。

欣赏钟永坤之行书,无论条幅、横幅,抑或斗方、扇面,都别具魅力,自呈面目。概言之,其能深入学习经典,功力扎实.走笔沉着稳健,不脱规矩,而又能自然流畅;虽是行书,也略无潦草率意之迹,诚然一丝不苟而又活脱多姿。如《爱莲说》,《岳阳楼诗》,《半山书湖阴先生壁》、《杨慎诗登黄鹤楼》、苏轼诗《题西林寺壁》、《赵朴初词》等作品,都平实质朴,且显现古拙自然之韵,精气内敛,去尽秀媚而独见劲拙苍疏之意趣;力销纤巧秾丽而自铸婉约清馨之神韵。就通篇而言,每每于朴实中见畅爽,于规范中含生动,既得二王、苏黄米蔡乃至文征明傅青主之朴茂劲朗与舒展有致、流转自如之风采,亦兼有黄道周、查士标之骨健筋挺及沈尹默、高二适之温婉儒雅。概言之,钟永坤书法能于继承前贤方面,广学博取,取精用宏,却又绝非泥古不化,谨守古人窠臼,而是能领悟奥妙,入传统而出新意,秉范矩而辟蹊径,作品风格倾向于自然拙朴之天真,又能于拙中含巧,朴外生逸,平实中孕诡奇,诚然“醇和含拙朴,爽隽蕴清馨”者也。

凡习行书,婉转流美易,质朴稚拙难;丰润飘逸易,瘦硬清隽难,而谨遵楷法,行笔平实沉稳,不滑不浮,却又能平中蕴险,奇正相生,则更为难。钟永坤于此深有体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在熟谙《瘗鹤铭》与五代杨凝式《韭花贴》,在追求二者笔法骨力之基础上,复醉心于米南宫《蜀素贴》与《苕溪诗帖》,意追手摹,潜心研悟,终于形成拙朴沉稳、平实中孕有诡异机趣之行书风格,耐人品味。

综观钟永坤书法,不羡丰润雍容,但求瘦硬清隽。其所作隶书亦如此,平实质朴而清纯。青年时代,他即致力于《张迁碑》、《曹全碑》兼及《礼器》与《衡方》,用功笃勤,旷日持久,终致有成,此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钟永坤祖籍广东梅州,古称嘉应,毓秀钟灵,人文荟萃,斯地最宝贵者是士人皆具奋发进取之精神,大多刻苦求学读书,克勤克俭,执着追求文化事业上高层次目标。此种可贵之传统品格,在钟永坤身上得到生动反映。

现今书坛,偏好行书草书之风日盛,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一点快节奏之社会生活基调,要求视觉艺术之构成元素与之相适应,这是审美客体对艺术创造提出之合理要求。所憾者,有些热衷此道之书家,片面认为行草书之流转纵逸易于产生美感,从而易于取悦于人,因此认为越是写得横七竖八、纷披错杂,越能显得顾盼多姿,相映成趣。这种误解,忽略扎实基本功锤炼与艺术修养之积累,误以为行草书最易学,也易精。其实,正如苏轼所言:“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必须规矩踏实地由楷入手,再辅以书法美学之修养,方能有所成就。钟永坤三十余年之习书之路,予人以这方面的切实佐证与有益之启示。

沙雁

 (作者沙雁,原名陈聚仁,教授,诗赋楹联家,文艺评论家 )

自作诗选

 

砚边微吟

(自作诗选)

 

读韩愈师说  (七绝)

韩公名训又重温,启智除愚称圣文。

利禄功名何足论,先闻至道可称尊。

 

咏五公祠  (七绝)


五公何事赴南疆,立地顶天正气彰。

自古圣贤持玉节,千秋万代仰其光。

注: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五公祠,供奉着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藏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法碑刻。

 

游鼎湖山  (七绝)


古树参天石径幽,潺湲清水涧中流。

林泉胜境归何处,古寺藏云翡翠秋。

注:鼎湖山为南粤四大名山之一。山顶有湖,碧波荡漾,四时不涸,故又说顶湖山。云雾缭绕,树木葱茏,被喻为北回归线上绿色明珠。有岭南名刹庆云寺,天溪谷清流激湍,龙潭飞瀑蔚为壮观。

 

红棉花开  (七绝)


英雄树壮气雄浑,根扎岭南枝入云。

更赖东君偕百卉,芳菲满目九州春。

 

品茗三首  (七绝)


琴韵书香伴茗香

拂案清风卷面生,壶中日月伴琴声。

梅花拾起贴笺上,细品春诗和古筝。

 

君山银针


嫩似莲心如箭花,洞庭明月映千家。

君山名士金镶玉,巧取银针四海夸。

注: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名茶君山银针,叶色金黄,外裹白毛,故又称金镶玉。前贤有名句: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信阳毛尖


毛尖上品夸信阳,汤色清醇气味芳。

莫笑寒庐无雅士,茗香伴着菜根香。

 

临池卅载感怀  (五言古风)


当年识管城,交友意真诚。

泼墨抒胸臆,潜修岂为名。

卅年研艺道,耳顺未修成。

书学经千载,传灯志不泯。

青松仰高洁,翰墨伴终生。

 

己丑人日寄友人  (七律)


人能相识意天缘,何况知交近廿年。

三尺讲台开智慧,一支彩笔绘明天。

心舒广角寻佳景,志跃高台著宏篇。

鼠去牛来春又至,桃芳李艳满人间。

 

咏深圳新貌  (七言古风)

——为《广种福田书法展》而作


渔村坐落南海边,昔日荒凉不堪言。

国运昌隆开胜境,琼楼栉比摩云间。

莲花春早迎旭日,振翮大鹏欲举天。

重教崇文兴艺道,科研环保策周全。

倡行尚善崇高旨,艺苑群贤写新篇。

研墨挥毫抒壮志,龙翔凤翥碧云天。

 

圣地延安行  (七言古风)


杨家岭上景一新,翠柏苍松色愈青。

窑洞聆听革命史,枣园书写救国经。

玲珑剪纸含深意,豪放民歌颂爱情。

圣地延安非昔比,琼楼矗立商业兴。

同心实现中国梦,十亿神州携手行。

 

客邑兴宁赋  (七言古风)


客家古邑数齐昌,崇尚文明源流长。

重教兴文勤耕读,孝廉忠义助兴邦。

民间文化根基厚,游子漂萍念故乡。

南粤明珠光熠熠,熙和金鸡护宁江。

春风过处成佳景,古寺墨池映神光。

注:兴宁古时名齐昌。兴宁人素有崇文重教传统,富勤劳勇敢、孝廉忠义美德。是地人文荟萃,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明珠集团是著名企业。熙和湾,鸡鸣寺,墨池寺,神光山皆是著名旅游景区。

 

咏湖光岩  (七言古风)


湖光潋滟水天重,翠绿披岩四壁拥。

金鲤成双留倩影,断云缥缈掩青松。

南溟一鉴何时显,老妪追牛走太空。

睹此贤才多赞绝,安知曾历吉与凶。

风和丽日湖添彩,胜景无休入睑中。

注:湖光岩是雷州半岛火山湖风景区。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是处有建于隋末唐初的楞严寺、白衣庵。存很多美丽传说。有先贤的题词、诗篇。“金鲤、老妪”故事皆是民间传说。

钟永坤书法欣赏

 行书条幅  广种福田  34cm138cm ● 2016年


▲ 行书中堂 ● 王维诗 ● 50cm✕100cm ● 2015年


▲ 行书中堂 ● 老子道德经一则 ● 50cm✕100cm ● 2015年



▲  行草扇面 ● 诗联三则 ●  60cm✕30cm✕3 ● 2016年



 行草条幅  节临圣教序  30cm 138cm 2015年


 行草条幅  郑板桥诗  34cm138cm 2015年


 行书条幅  孟浩然诗  34cm 138cm ● 2014年


 草书条幅  王昌龄诗  34cm 80cm ● 2016年


 行草条幅 菜根谭三则  34cm50cm✕3 2016年



 行书条幅  半空十里  34cm138cm ● 2016年


 草书中堂  桃花源记  102cm138cm ● 2016年


 行书条幅  李白诗三首  34cm138cm ● 2016年


 行书条幅 ● 白居易诗  34cm 138cm ● 2016年


 行书对联  书声花影联  34cm138cm✕2 ● 2016年


 行书对联  月斜风散联  34cm138cm✕2 ● 2016年


 草书条幅  诸葛亮诫子书  34cm138cm ● 2016年


 行草条幅  徐府春游湖  34cm 138cm ● 2016年


 行书对联  风声月影联  34cm 138cm✕2 ● 2016年


 行书条幅  爱莲说  34cm 138cm ● 2015年


 行书条幅  录老子语  34cm 138cm ● 2015年


 行书条幅  郑板桥诗二首  34cm138cm ● 2016年


 行草条幅  郑板桥诗二首  34cm138cm ● 2015年


 草书条幅  临十七贴  34cm138cm ● 2015年


 楷书条幅  陋室铭  50cm180cm ● 2016年


 楷书条幅  吴均书  50cm180cm ● 2016年


 行书条幅  王僧虔笔意赞  45cm180cm ● 2016年


 行书条幅  艺舟双楫节选  45cm 180cm ● 2016年



 行书条幅  王维诗  49cm✕180cm ● 2016年

      


 2017年1月11日《书法报》以2整版刊介“十人展”


“深圳书派”的崛起

——写在“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开幕之际

□胡传海

 

      在我的印象里深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小巧精致,热情奔放。记得当年王子武大老远地从陕西跑到深圳落了根再也不肯走了;徐本一像候鸟式在深圳和武汉两地之间奔波,始终眷恋着深圳独特的魅力;而本次活动策展人赵永金从江西来到深圳,不但负笈金陵,还北上求学,学得诸体皆精,更是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深圳书法院,近年还兼任了深圳市书协副主席和福田区书协主席。深圳就是这样一块热土,以宽博的胸怀容纳着每一个来到这里投靠它的游子,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只要你肯付出,那么你就能成功。

     以上这些都是我接到赵永金来电后忽然回忆起来的,他说有十位深圳福田区的书家将在雅昌艺术馆举办一个展览,要我为作品集写个序,当他把十个书法家的资料发给我以后,他们的水平之高,我真的感到十分的惊讶。随之,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赵永金的作品成就以行草为高,其笔致灵动,飘逸清秀,满纸洋溢着神采俊发的美感,朗朗风神,超逸独立。同以小行草见长的范小乐的作品,展卷之际,书卷气扑面而来,虽然不是很强调线条顿挫的大起大落,一切的动作都被有效地控制在轻微的幅度里,你仿佛在品咂龙井新茶,看着飘溢的绿叶,闻着满屋的清香,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就会读到很多有趣的意味。与此相反,李静取法孙伯翔的北碑作品,线条浑厚苍茫,行笔过程中时有挫峰而行,露出飞白,其少字数作品,一字自有一字之奇,一字自有一字之妙,整体风格宽博大气,厚实拙朴。尤以扇面、斗方类小品见精妙。韩广凯的作品其内在的精髓来源于何绍基,但他写的比较温润,笔墨饱满,精力内蕴,所谓帖面碑底,线条里透露出来的是颜真卿的一股爽爽风神,给人以练达洒脱的自在感。李贺忠的成就较多地反映在他的篆刻上,单刀冲切,痛快淋漓,印面的气势磅礴,摄人心魄。其所写隶书也将婉约趣味透出。罗永炜源自二王的小行草书写起来飞动自如,笔势往来,脉络清晰可见,他喜欢洁净秀逸的风格,他的行楷、行草纯是二王法,即便是楷书、铁线篆、篆刻作品均以秀美自然见长。从宁树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郁厚实的线条给我们带来的苍茫的感觉,就像喝高度酒带来的爽快,辣辣的特别有劲,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那种到位的线条通过与纸面的摩擦带来的厚重感给人以独特的享受。魏有永是个十分聪明的书法家,同时他又既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处理作品十分老练,会把各种不同元素运用到不同的线条之中,而不是一味地用单一的线条方式来处理,使得他的作品很有看头。钟永坤的书法较多地取法于《书谱》,追求作品中的清气、逸气、灵气,特别是他的行楷作品,汩汩而溢的是高自标许的格调和境界,在艺术中我们究竟应该追求技巧还是学问和人生修养,这是需要观赏者细细琢磨和领会的一种道理。朱燕霓是一位诸体皆擅、诸体皆精的作者,熟捻的技法,高超的表现,聪慧的感悟,使得他的作品别开一面,令人刮目相看。这些作者的作品使我感觉到一个深圳的书法流派正在产生,也是这片热土具有无穷创造力的最好的印证。

     当下的书法正在面临着一个转折的重要关头,那就是本来玩得昏天黑地的各类比赛已经戛然而止了,三十多年来铨选书法人才的方式正在发生着逆转,书法的各个层面的分化也已经开始。特别是一般普泛的大众参与与精英研究深入正在开始着裂变,前三十年以各种方式产生的书法精英正在以一种新的形态左右书坛的话语权,这里有书法的教授和学者,大赛的获奖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认的专家,潜心钻研的书法爱好者等等,尽管他们处在不同或相同的年龄层,但是几乎处在一个层面的水平,让彼此的探讨来得更为方便和容易。其实,历史上的很多流派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明四家”唐、祝、文、徐几乎不分伯仲的水准,同等层面的知识积累,相同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既走到了一起,也左右了当时的吴中书坛,我想,今后的书法界在逐渐消解大一统的方式的前提下,给一些独具才华的人留下了一个口子,让我们足以感受到他们卓越的才能和艺术感染力,就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就是这样一批活跃在深圳福田地区的书法篆刻的佼佼者,深圳市的各级领导能够支持主办这种小群体式的联展,说明他们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书坛改革的先机,也正可以说明深圳人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

在古代中国获取学问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游学和访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其他地域中的年长的优秀书法家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在中国是有着它深厚的传统的。跨越地理环境局限的访学无疑是当代书法史造就卓越书法人才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张海赴苏州拜访费新我和沙曼翁;还是石开赴南京求教于林散之;无论是刘一闻问道于山东的苏白;还是赵永金求学于黄惇、王镛,都是说明能得到大师耳提面命的重要,这种类似于古代私淑弟子的指点,无疑让一些最为关键的部分得到了纯正的血脉传承。在深圳赵永金几乎是最早的一批北上访学的青年书法家之一,我一直关注着他的艺术风格的动向,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造型的敏锐性和独特的艺术感受力是在其他年轻人中较少见到的,那种源自于古代经典的艺术样式又有着当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正是由于他获得的艺术的源动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宽容性,所以,很快地一批具有共同志向的书法家就集合在一起了,就有了今天的展览!我相信这里的十位书法家将是“深圳书派”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当然我更期盼这十位作者的作品能够走出深圳,就像访学一样去各地办展,只有这样,“深圳书派”才会真正崛起。

 

作者系《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部分媒体报道

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16日在雅昌艺术馆隆重开幕



雅昌艺术馆外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67mo24y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赣商资讯》视频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67m4wpqi&width=500&height=375&auto=0《深圳电视台》“城市发现”频道视频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67qn68x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深圳新闻网》视频报道


2017年1月18日《深圳特区报》“人文天地”B1版(记者 尹春芳)


2017年1月19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B08版(记者 苏海强)


2017年1月18日《深圳晚报》第A21版:文化空间/动向(记者 杨端端)


2017年1月18日《晶报》第A18版:文娱(记者 陈岳)


《南方都市报》2017年01月18日 版次SA02 记者:黄璐






网络媒体纷纷报道“广种福田—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




广种福田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

作者名单

宁树恒   朱燕霓   李    静   李贺忠   范小乐

罗永炜   赵永金   钟永坤   韩广凯   魏有永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文联

深圳市民政局

学术支持

广东书法院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主办单位

中共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

深圳市福田区文联

承办单位

深圳市书法院

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

协办单位

雅昌艺术馆

深圳市篆刻研究会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媒体支持

《书法》、《青少年书法》、《书法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视台、深圳卫视、深圳新闻网、赣商资讯、中国书法网、壹号收藏、陆豪艺术网、中国艺术论坛网、《书法家网》等

展览时间

2017116日—2月11日

 

展览地点

雅昌艺术馆

电话:0755-82512151; 0755-8251213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东二路5号(翰岭院对面)





>>深圳市书法院书画培训中心招生海报<<




>>深圳市书法院掠影<<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打造书法专业微杂志有任何建议及推荐内容可与我们交流QQ:535757222邮箱:535757222@qq.com中国艺术论坛http://www.china-yish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