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官员,才是真正的书法高手!

2018-01-28 喜欢就点→ 深圳市书法院

三国 钟繇 宣示表


翻阅任何一部中国书法史,

数得上名字的一流书家,官员居多,

诸如楷书之祖钟繇官至太傅;

书圣王羲之官至会稽内史;

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

顔真卿官至吏部尚书;

赵孟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既是当朝重要官员,

又是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

明清以后,官员书法现象更是不胜枚举。


古代官员书法,文人修养的附属品!


东晋 王羲之章草《豹奴帖》


书法在古人眼中,只是作为个人修养的表征。“书如其人”,要当官必须写好字,这是在书法尚属实用书写生态情境之下的必然产物。


唐 欧阳询 《季鹰帖》


古代官员更看重书法的文化效益,而非经济价值;更注重书法内在的抒情功能,而非表面的功利意义。他们把书法视为“余事”,有意把书法归纳到文人范畴中去,成为文人修养的附属品。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现代官员书法,抬高身价的“标签”!


时下“官员书法”虽极易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但重点好像大多不是因为“书法”,而是因为“官员”二字。


元 赵孟頫 《秋深帖》(局部)


东汉书法家蔡邕有句名言:“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官员把书法当作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值得提倡,但不能作为以此抬高“价格”的“有力武器”。


清 刘墉 《论书轴》


同时,去功利化才是书法发展的首要,“甘于寂寞、潜心为艺”也应该成为当代书家的新常态!


下面,就来看看古代官员们的书法,着实个个不简单!


钟繇


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与华歆、王朗并称为三公,官至太傅。他的字,点如大山摧陷,钩如急风骤雨;笔画间的牵带纤细如丝发毫毛,轻巧就如天空淡淡飘动的云雾。运笔有若鸣凤在天空中翱翔,回锋时又像是花林中漫游的少女,灿烂鲜明,交相辉映,简直是美妙至极。



《贺捷表》


《得长风帖》


钟繇书法


王羲之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兰亭序摹本


《知问帖》


《寒切帖》拓本


欧阳询

历经陈、隋、唐三个朝代,仕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后兼临北朝三公郎中刘珉书,并融合当时众书家的长处,勤学苦练,细心揣摩,渐得书法之道,从摹体中脱出,形成自家体势、风格,其书以险劲刻厉的独特风貌而令人耳目一新。


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兰亭记》



《张翰帖》


顔真卿


“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郭虚己墓志铭》


《争座位帖》


《元结碑》


赵孟頫


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曾“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真草《千字文》


赵孟頫《太湖石赞》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张之洞丨(1837—1909)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同治进士。 直隶(今河北)南皮县人。他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首领之一,是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 张之洞书学苏东坡,善用侧锋,然有其横肆而无其敦和。


张之洞《行书扇面》

纸本丨18×51.5cm
西泠印社拍卖2005秋拍作品


张之洞《盛宣怀尺牍》

 上海图书馆藏


张之洞《行书立轴》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代大臣、文学家、洋务派和湘军首领。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率湘军出战,授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习字极其勤奋,不管是驰骋战场,还是赋闲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曾国藩毕生信奉程朱理学,书法讲究笔笔有法,从不逾规矩,可惜缺乏个性。

曾国藩《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

曾国藩《“灵芝绛阙”七言联》

纸本行书丨174×38.1cm×2 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丨靈芝美箭生無數。絳闕雲臺總有名。 
款识長慶總戎屬。滌生曾國藩。


曾国藩《复曾国荃、曾国葆书札》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丨沅、季弟左右:
  十二早接弟贺信,系初七早所发,嫌到此太迟也。兄膺此巨任,深以为惧。若如陆、何二公之前辙,则诒我父母羞辱,即兄弟子侄亦将为人所侮。祸福倚伏之几,竟不知何者为可喜也。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宵旰之忧。
  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此兄之所自矢者,不知两弟以为然否?愿我两弟亦常常存此念也。沅弟“多置好官、遴选将才”二语,极为扼要。然好人实难多得,弟为我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
  谢恩折今日拜发。宁国日内无信,闻池州杨七麻子将往攻宁,可危之至!即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七月十二日


  晚清官员要花多长时间写字?举例来说,曾国藩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个课程的时间表:“每日早起,习存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他的学生李鸿章,也学习老师每天练字。前几年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李鸿章临《圣教序》,里面都写了日期,每天临一篇,大概一百来字。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是中国派到欧洲的大使,他也写字,而且非常系统。看他的日记,他有时按照篆隶正草的次序临帖,亦即一天临篆,下一天临隶,然后正,最后草,如此循环往复。




曾纪泽丨(1839—1890)清末著名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少负俊才”,1870年(同治九年)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光绪三年)承袭一等勇毅侯。




曾纪泽《篆书四条屏》之一

曾纪泽《篆书四条屏》之二


  日常的书法活动还包括朋友之间的切磋书法和独自领悟书法,曾国藩的友人何绍基,是晚清最有影响的书法家,曾国藩与其见面时经常切磋书法,据其日记记载,如:“酒后,与子贞谈字”,“至何子贞处,观渠作字,不能尽会悟,知平日所得者浅也”。



何绍基丨(1799-1873)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人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 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绍基《行书论书扇》

18×51.5cm丨 纸本


何绍基《临张迁碑》选登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家全集•何绍基》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绍基《楷书“鹏鹗龙鸾”五言联》


释文丨鹏鹗厉羽翼,龙鸾炳文章。何绍基。


  为什么晚清官员要花这么多时间来练字?张佩纶在致友人的书札中,曾提到李鸿章为人写对联的事:“合肥每年必写楹联一二月,藉以消夏。戊子(1888)后因病中辍,家人以解衣磅礴,出汗过度劝止,去年九月,因为兄旧居名致书屋榜,乃先君斋名,必欲亲书,恐手生荆棘,活腕十余日始书之。”练了十几天的字才下笔,为什么这么认真?因为那个时代大家都懂书法,你还真不能随便写。




李鸿章 丨(1823-1901)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行书八言联》

腊笺丨1881年丨165×34cm×2


释文丨水流花开得大自在,风清月朗是上乘罥。 
款 识:济川大属书。 辛巳闰月鸿章。 
钤印:李鸿章印(白文)、大学士(朱文)

北京保利 2006春季拍卖会 


李鸿章手札




张佩纶丨(1848——1903)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直隶(现河北)丰润人,清末名臣。同治进士。1875年,以编修大考擢升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入李鸿章幕,为李鸿章女婿,孙女近代才女张爱玲。

张佩纶信札

保利拍卖2014秋拍作品

张佩纶 书札

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作品

局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增加。中国的人口在清代有很大的增长,清初的时候差不多1亿,到了光绪年间大概有3、4亿。人口增加了,但有些官职并没有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晚清的官员其实很忙,放假少,应酬多。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人口多了,读书人也多了,那能不能分担写书法的人的负担?说起来在理,其实不然。中国书法的流动有三种模式,一个是同辈之间流动,一个是由上向下流动,一个是由下向上流动。而真正的流动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官越大,名气越大,写字越多,所以增长量越大,他们就越忙。




左宗棠丨(1812-1885)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长沙府湘阴(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人。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咸丰年间定居长沙司马桥(今司马里)。道光12年(1831年)举人。三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考场,潜心专研舆地、兵法。为人多智略,性狂傲。

左宗棠身为武将,兼通文墨,擅书法,崇碑版,篆、隶、行、草兼善,笔力雄健,风格豪迈,楹联作品流传颇多,为时人所爱。据说,他从12岁开始,就爱好书法。其书风沉着激迈,文辞通畅,瘦劲的笔致、清峭的结字和疏朗的布局,依稀透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盛气。近人评价他的书法称:“文襄公行书出清臣(颜真卿)、诚恳(柳公权),北碑亦时凑笔端,故肃然森立、劲中见厚。”

左宗棠《篆书“前席等身”七言联》

纸本篆书丨 155×36.5cm×2 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前席爭傳宣室貴。 等身惟守魯堂書。(篆書)。清卿仁兄正。左宗棠。(行書)。 


左宗棠《致士良书札一》

湖南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丨 士良仁兄大人阁下: 前缄奉复,计达台照。肝气为患,虽宜疏利,却以养阴为主。闻已渐就平减,想易调摄复元。 
绍郡善后事宜,已饬许守督办,而以副中旂隶之,令水师一营以驻义桥,查治游勇,以通商路。宁游击各营,已饬其勿占民房。小四渡已饬叶副将带所部前往。大约绍郡之事须俟富阳到手,乃易料理耳。 
皖南及富阳、新城战事均顺。贤斋初一日击贼大捷,几获听逆。是夜因未筑营垒,为贼所乘,退保新城。贼蚁傅城根,猛攻两日一夜,均经质斋及精捷营击退。弟处十营自西往援,方伯亦派兵自东来援,贼乃鼠窜。初七日,方伯击贼富、新之交,克获全胜。水师杨镇、罗都司忽乘溜驶下杭州,破贼城外之垒,并获贼船数十而归。杭贼惶恐,求听逆回援,听逆亦畏官军之逼,遂回杭州矣。 
少荃中丞书来,言苏、常之贼麕聚杭州,伪忠已辍江北之行,踞苏以待。看来贼势亦殊忙乱耳。 
德格北申复前事,词意尚谨。伏提督三月初四日来文,竟至昨十二日始到,驿务之坏至此,亟须整理也。闻英、法、美三国有欲租招宝山为医院之说,未接尊牍,不知毕竟云何。此事与闽省往事相似,时林文忠在籍,以士民公信致英人,事遂中止。此时似可仿办。今 (上阕) 

注:文来自广州日报,原标题:晚清官员日常:书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作者:金叶;图来自网络,书法网编辑(有删节)、壹号收藏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写出好书法,还需好毛笔


深圳市书法院定制毛笔

这些性价比超高的毛笔,用过的都说好!

戳下图关注

↓↓↓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 

就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小编推荐

深圳市书法院丨少儿书画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广东电视台接二连三报道 l 深圳市书法院22天举办三大展览——“深圳篆刻邀请展”、“深圳青年书法双年展”、“深圳福田十人展”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赵永金

【临摹与创作】:赵永金临邓石如篆书长卷、篆书刘禹锡《陋室铭》长卷欣赏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版权声明:本平台注重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合作   

客服QQ:55371343 业务/监督:13560740067

投稿邮箱: 13902448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