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信任我吗?快速预测人际信任的EEG神经信号

荟萃心理学各领域新进展、新动态

作者 | 福州大学王益文团队

福州大学王益文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开展了人际信任的神经预测研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该期刊是国家认定的三类高质量期刊之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之一(SCI收录,Impact Factor 4.326)。研究结果为预测个体信任行为提供了新的神经指标,为促进人际信任提出了潜在的神经干预靶点。



人际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易化合作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预测个体信任选择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更准确高效地促进社会活动和经济贸易发展。人际信任是否可以被特定的神经信号所预测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心招募被试完成重复信任博弈任务,期间使用神经电生理信号(EEG)对被试的大脑活动进行记录。

    实验任务   

实验采用重复信任博弈任务,被试作为委托者与一名陌生的受托者共同完成信任博弈任务100轮。在每一轮任务中,委托者和受托者都拥有10点代币作为初始资金。首先,委托者选择是否投资10点给对方。如果选择保留,当前回合结束双方各获得10点。如果选择投资,那么资金将翻三倍到受托者手中。这时受托者拥有40点代币,再决定是否返还一半给委托者。如果决定返还,那么双方各获得20点代币;如果不返还,委托者得到0点代币,受托者得到40点代币。所有被试别告知其报酬将取决于任务获得的总点数。

图1. 重复信任博弈实验流程图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早在信任决策前的信任情境下,前额β频段的神经震荡模式可以显著预测个体随后的信任选择。具体表现为,信任选择条件下信任情境所诱发认知抑制相关的前额β频段的激活显著高于不信任选择条件;单试次分析发现,信任情境下个体表现出更高的认知抑制相关的前额β频段的激活,那么会在决策阶段更可能表现出信任行为(b = 0.317, S.E.M = 0.033, t = 9.512, P < 0.001, OR = 1.372, 95%CI = [1.279 1.473])。

图2. 信任 vs. 不信任条件的神经反应差异


本研究又探查了信任博弈任务中上一试次的结果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被试在上一试次选择不信任或者受到背叛反馈,上一试次受到互惠反馈后前额β频段的震荡具有更强的预测效果。

图3. 上一试次的结果调节神经信号的预测效果

本研究进一步使用了k折交叉验证分析检验神经信号对信任选择的预测效果,发现神经指标的预测效果显著(sensitivity: t = 2.1215, P = 0.0314; specificity: t = 5.4767, P = 0.0002; generalization rate: t = 5.8666, P = 0.000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为人际信任的神经认知过程提供了新颖的神经生理学证据,揭示了信任情境下,个体的神经信号——前额β频段振荡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际信任决策背后的神经活动的时间历程,而且提供了非侵入性的EEG神经标记的证据,对于预测个体信任行为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

不代表三仓心理学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合作、投稿等请长按二维码联系小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