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GDP超上海?是的,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眼下的上海,两件事最为迫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懂经 Author 徐蒙


全国各省一季度GDP
陆续发布完成后
#一季度GDP安徽超过上海#的话题
在微博上的热度快速上升


今年一季度

上海
GDP同比增长17.6%
总量9458.86亿元

安徽
增速18.7%
总量9529.1亿元

无论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
安徽都确确实实超过了上海


改革开放40多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主题下,沿海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其他地区各领风骚时,安徽却长期寂寞地守着江淮大地,站在聚光灯外。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出地、打工之乡……外界心目中,对安徽有太多固化的烙印。


于是
“安徽超上海”这样的话题
着实容易吸引眼球

但其实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的事了


超过是必然


去年上半年,安徽经济总量就第一次超过了上海。

只不过,当时因为全国上下关注都是疫情,中国经济增速整体还未转正,各方面特殊因素太多,这个新闻便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到了下半年,尤其是年底上海一轮“小爆发”,经济转正收官,GDP总量又反超安徽20亿元,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2019年安徽经济总量就超过了北京,近年来几乎以一年一个省(直辖市)的速度追赶前进。在季度、半年的各省  GDP榜单中,时不时就挤进全国前十。

反观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前GDP总量一度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如今一年3.8万亿元的GDP,还是傲视全国所有城市。但以一城比各省,今天上海GDP排名在全国十位上下徘徊。

只看GDP总量这个数据,不管看眼前还是看长期,安徽都必然超过上海,并且不止安徽,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省份追上上海。

相似的轨迹


安徽经济总量为什么能超越上海?

观察两年前安徽反超北京的轨迹,就能找到直观的答案。京沪两地,都已经转型成为服务业主导特征极其明显的经济结构。服务业主导后,经济增速趋于平缓,不像工业那样,大项目一建,流水线一转,GDP就能迅猛拉升。

目前,上海第三产业GDP占比超七成,北京三产占比更是已经达到83.8%的“夸张比例”,近两年来,北京GDP增速不仅低于大多数省份,也低于上海,首都核心功能强化、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过程中,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去年全年,安徽第三产业占GDP为51%,而这一比重两年前才刚刚超过五成。因此,如今的安徽还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相比已经深度后工业化、经济结构稳定的京沪两地,增速后发优势明显。


为什么偏偏是安徽

 
不过,原因不止于此。与安徽经济结构相似的省份还有很多,许多地区天然禀赋优秀,为何偏偏是安徽强势崛起?

别的不说,单看蔚来汽车这一家企业,就能明白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家诞生于上海的企业,当年受限于新能源整车厂数量限制和其他多方面原因,蔚来整车工厂迟迟无法在上海落地,转而与江淮汽车开展代工合作。2019年蔚来内外交困之际,裁员1/3,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其“气数已尽”时,合肥市政府雪中送炭,70亿元投资入股,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风险对赌”。

如今,蔚来稳坐中国造车新势力头把交椅,市值一度在全国车企中排名第一。凭借这一经典案例,合肥市政府也被业界称为“最佳政府合伙人”。事实上,合肥的“风投”胆识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合肥拿出全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投入京东方,据说当年拿出资金,政府把在建地铁项目都暂停了。这种破釜沉舟抓发展机遇的做法,使得安徽和许多工业省市省份不同——不是简单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而是捕捉行业风口,依托科创资源,培育自身的“独角兽”。


安徽的崛起,也与国内大循环有关。2019年底,安徽就成为了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当年中国各省市区高铁里程排名中,安徽以1903.45公里的总长度拿下全国第一。这次疫情中,湖北武汉“九省通衢”的经济地位更加凸显,而如今轨道上的合肥也是“九省通衢”。

今年一季度,排在GDP总量安徽前头的恰恰是湖北,58.3%的惊人速度一下子拉高了中国GDP总量增速。经济界感叹这是“一群普通人中冒出一个姚明”,以至于一季度多数省份经济增速都低于全国速度。而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等多方面因素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湖北和安徽将你追我赶,成为中国经济大循环中两个极为强劲的新引擎。

被超越者的状态


回过来看这一次被超过的上海,实际上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多意义。

安徽6000多万常住人口,上海2400万;人均GDP上海是安徽的三倍。两个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承担的发展任务也有很大差异。更何况两地无论从哪种角度看,经济上都不存在竞争关系,安徽的崛起,“军功章”里本身就有上海发挥长三角龙头带动作用的积极因素。

对上海来说,身处现在的发展阶段,需要考虑的其实不是GDP这件事。

经历疫情的第一个完整年份过去,全世界都在关注今年中国首份经济季报,也在盯着上海经济的动向趋势。疫情全球蔓延,世界交往严重受阻,此时的上海经济,就是反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链接的一面镜子。

抛开GDP不谈,从各方面指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看,外向型经济的上海在疫情中遭受巨大冲击,但也是疫情后全国恢复程度最好、发展势头最佳的城市之一。

一季度的各分项主要指标中,除了财政收入压力较大,上海经济各个方面都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不止是恢复性的,许多指标甚至优于2018年、2019年时的情况。

比如消费市场,去年下半年上海就成为全国社零最早转正的省市之一,一季度社零的两年平均增速,也明显快于全国。照理说,疫情导致大量外来消费中断,旅游业至今没有复苏,但从去年创造性的“五五购物节”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全国性消费热点在上海持续形成。今年高档消费品零售额大幅增长,轻奢消费兴起,以至今年再次举办“五五节”时,上海已经不再准备把重点放在打折促销上,转而强调推动高品质供给。


上海的制造业同样处在多年未见的良好增势之中,前两年投资的一批高新技术大项目逐渐产出效益,同时新一批项目又在接续投入,高端芯片、新能汽车等重点领域制造业投资已经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疫情期间国家某部委领导在长三角考察一圈,由衷感叹上海制造业的领先程度,称上海制造的许多优势,至今依然是无可取代的。

上海到底应该发展支柱产业一直是争议颇多的问题,但今天,支撑上海经济“基本盘”的实际上已经是金融和互联网两大货真价实的支柱。疫情对金融中心来说似乎没有存在过,全球金融城市受冲击之时,上海地位反而上升;互联网则是最大增量,一众独角兽企业形成规模效应,一边直播卖货,一边抢造芯片,软硬两头同时发力。

更有价值的事


眼下的上海,说实话不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盘算GDP比谁多比谁少上,因为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事需要去做。

两件事最为迫切。
一件是疫情过后,怎么带着兄弟省市们一起参与世界城市群竞争,能不能在后疫情时代的竞争格局中适应新规则、抢占新的有利位置。从这个层面考虑,上海建设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小伙伴一起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都是题中之义。而此时并肩而立的兄弟中,多一个全国经济前十省份,恰逢其时。

另一件事则是直面自身的短板——深度老龄化,成本上升带来的留人压力,人口结构背后的经济发展未来隐忧。安徽经济走势的一个转折点就是近年来从人口流出大省变为人口流入地区。现在上海推动五个新城建设布局,各界分析研究每个新城的成长空间,关注最多的就是相关区域的人口导入潜力。有人,才有未来,才能把洼地变成潜力无穷的发展高地。

人民推荐





打新冠疫苗送“五星级酒店+花博会游玩”?朋友圈疯传,你看到过吗?

视频助理、文案创意策划、新媒体运营…人民网上海等你来!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编辑:沐一帆、陈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