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柬埔寨花季少女想嫁给一个残疾人,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柬单网plus Author 潘美琪




“我想嫁给一个残疾人,残疾等级比我低就行了。”


“儿子牵着我走,好像牵着一条狗。”


“你们说盲人眼里是黑色。黑色是什么色?我不知道。”


“妈妈离我最近的一次,是在高度近视的眼镜里。”


“曾经我不喜欢戴眼镜,现在我戴上眼镜也没用了。”

——来自患者的自述

他们的白天逐渐被黑夜吞噬,生活的空间逐渐被缩卷。然后,没有了自我。


  

从18平米到5厘米:被压缩的空间


“父亲和白内障抗争13年了”,陈先生说。


那是2008年的夏天,父亲忽然感觉很不对劲。在村里,由于年龄导致的“老花眼”很常见,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感到眼前多了一条彩虹,哪怕戴上老花镜也毫无作用。


4年后,父亲确诊白内障,由于家庭贫困,烟成为他的发泄渠道。但为了儿子上大学,他还是选择放弃医治,敷衍度日。


那时候,陈先生还只是一个学生,他希望父亲可以尽早进行医治。但是父亲说,“哪怕是住山洞,也要让你上大学”,所以医治的事不了了之。这一耽搁,就是13年之久。如今,父亲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



在患病之后,父亲变得郁郁寡欢。起初,父亲只是围绕在家里的火炕和卧室,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除却吃饭和睡觉,他对其他事物毫无兴致。只有在10平米的房间和8平米的厨房里,他才感觉自己是“正常人”。


在视物模糊的情况下,他对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在伸手即可摸索到的安慰中,他逐渐让自己蜷缩起来,不愿向外探索。


如果白天是12个小时,那么至少有8个小时,父亲都会在火坑旁吃饭取暖,再用剩下的几个小时,窝在房间里发呆。他变得不愿意出门,不愿意社交。


父亲最爱看书,在视力逐渐溃散的时候,他也坚持着昔日的喜好。但是病情愈发严重之后,他对看书也显得兴趣寥寥。


他与书的距离,从30厘米、20厘米,到现在的5厘米,眼睛几乎和书页贴合在一起。


当热爱变成了一种枷锁,即便是深耕多年的习惯,也会在顷刻间变成烫手山芋。视物的高度浑浊,让父亲变得不再爱看书、也不喜言语,他用沉默来表达着对白内障的控诉。


在去看病的时候,陈先生牵着父亲,一步一步地走在街头。因为没有亲身体会,所以在陈先生眼里,白内障带来的影响,无非是从一个人行走变成了两个人并肩行走。


但在父亲心中,远非如此。直到一天,父亲对陈先生说出,“你好像在牵着一条狗”,他才真懂得白内障对父亲的折磨:从生活到精神,每一寸都在慢慢地碾压。


原来这些年,父亲一直将自己缩卷起来,他的自尊,他的要强,也在这一次的愤怨中呈现出来。


和陈先生父亲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2021年,白内障占据致盲人群比例的第一名,全世界约有6500万人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除了白内障,全世界约有22亿人患上不同的眼疾,近视眼、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眼外伤、眼肿瘤、眼肌病等都囊括其中。


“东南亚的紫外线强烈,远视近视的比例差不多达到60%。”


在柬埔寨,普通人患上眼疾的概率也非常高。


一位17岁的柬埔寨女孩,5岁时患上了单眼失明,原本在医院进行治疗后就可以好转,但因为家人的忽视,全家都没有带孩子去看病的意识,足足耽误了12年。去看病时,已经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眼疾难以痊愈,她变得敏感又自卑。


由于社会的淡薄意识、约定俗成的习惯,柬埔寨的许多病人得不到关爱和保护,他们变得愈发不自信,逐渐缩卷自己。


“视力残疾的人,好像也失去了选择爱情的权利”。


这番话对于徐赣丽而言,尤为的刺耳真实。


与其他患上眼疾的人不同,她的白内障还未完全恶化,在隐隐约约中,她还能摸索生活。这份优势,让她在残疾人的婚恋市场颇为吃香。


在相亲市场上,健全人会以工作学历、经济背景、家庭性格等方面作为考量因素,而残障人士则会将“残疾类型”定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情况越轻,获得优质婚姻的概率就越高。


在进行相亲的时候,徐赣丽潜意识地寻找比自己更优越的人。她的条件很简单,希望找一个“比自己的残疾等级低的人”就可以了。她不敢找健全人,不敢拖累健全人。


在爱情的空间里,她已经压缩到寻找一个同类却不同质的基础上,失去了许多自信。在这场看似没有利益抉择的战场上,徐赣丽已经让步许多了。


除了这些眼疾让人消磨意志外,深度近视也成为大多数人的痛点。很多深度近视的人,面对高斯模糊的路人、散光四射的路灯、近可拂面的手机,他们的内心是悲凉的,也深陷自卑当中。

不打招呼、不去社交、不再主动,这“三不法则”已然成为不少近视受害者的生存规则了。


越来越多的眼疾患者,似乎只能出现在课本里、镜头中。而对于他们,出门的意义是什么呢?去游乐场、去唱歌、去看电影,这些我们花钱就能享受到的快乐,对于他们而言却遥不可及。


“出门,往往无事可做”。


从社会的医疗水平,到内心意识的忽略,面对眼疾的困境,这类人群往往选择封闭自己。


这场来自于社交的“围猎”,让他们慢慢关上了可以触及外界的窗。


从18平方到5厘米,还有多少人像陈先生的父亲一样,在生活的边界上缩卷自己?


  

从上海到金边:2766公里外的邀约


2018年,柬埔寨华裔常先生来到中国上海,为患有先天性视网膜疾病的女儿求医。在此之前,他带着女儿辗转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求助,但是治疗效果甚微,视物情况难以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常先生听闻上海的赵培泉教授医术精湛,所以不远万里,跨越2766公里从柬埔寨来到中国上海求医。


彼时在国内,由赵培泉教授带领的厚生眼科医疗团队已经开办了3家医院,不少顶级专业的眼科医生都囊括其中,为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在赵培泉教授的医治之下,常先生的女儿逐渐好转,多年难治的眼疾也顺利化解。作为一名华裔,来自祖辈和血缘的认同感,让常先生牵连在中国和柬埔寨之中。


所以联想到柬埔寨的真实情况,包括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医院开办乱象丛生等,常先生开始游说赵培泉教授,希望对方可以和他一起奔赴柬埔寨,为更多像他女儿一样患有眼疾的人进行治疗。


因为这份邀约,赵培泉教授带着厚生眼科团队,多次奔赴柬埔寨进行考察。


在2014 年的数据中显示,全世界的眼科医生达到 20 多万,柬埔寨仅仅占据 83 个名额,医生资源的缺乏,让柬埔寨眼科医疗水平停滞不前。


而在首都金边,当地人开创的专业性眼科诊所不足20个,其中不乏许多缺乏正规医疗的诊所。


“来到当地眼科诊所,就像去到朋友家一样,除了配眼镜,其他正规的治疗室、手术室几乎是没有的”。一位中国医生对此说道。



而在患上眼疾之后,当地大多数人都选择置若罔闻,或者在家进行保守治疗,意识强一点的人,则会选择去国外医院治疗。


譬如当干眼症出现的时候,国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滴眼药水、去药店等方法治疗,当地人则会选择漠视,直到情况变得严重,才会选择最后一步,去医院进行治疗。


面对“缺医少药”的柬埔寨,在思量一番之后,厚生眼科团队决定正式入驻。


虽然当地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但是厚生眼科还是想按照中国医疗的最高标准,在金边建设医院。然而在异国他乡创立医院,困难比信心来得更猛烈一些。


从2019年-2020年,厚生眼科历经818回国潮、疫情封锁、租金浪费、医疗设备被讹诈、合作遭变卦等情况。


还未建造,就被骗走100多万元,还未开业,就亏损到了负数。


“没想过放弃,我们的初心是为了帮助当地华人和老百姓解决眼睛疾患。”,面对这种情况,厚生眼科的高总感到无奈,却不想违背初心。


在将近两年的筹备之后,厚生眼科终于在金边正式成立,从护士站、手术室、日常病房、VIP病房等方面,统统采用中国建造标准。


八层楼高的构造,近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从方面面面给予了患者安全感。



在开业之后,他们将重心放在了免费义诊上面。在金边,超过500位病人在这里进行免费诊疗,为他们带去了安全保障。从筹备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年,医院团队也扩充到了30人左右。


其中有不少中国医生,算下来,他们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回国了。


“在柬埔寨挺好的,就是天气热,和家里差距大”


来自中国北方的董院长这样说道。习惯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他,还是坚持在柬埔寨待了一整年。


厚生眼科的病人占比中,华人和柬埔寨人的占比是对半的,这也意味着,和大多数华人医院相比,厚生眼科能在获得同胞信任的情况下,同样也能获得当地人的认可。


这与他们的专业实力离不开关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医生和柬埔寨医生的结合,既能为当地华人服务,也能让柬埔寨人得到帮助。


从金边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金边,这份来自2766公里以外的邀约,厚生眼科接住了。



  

从“缩卷”到“光明”:柬埔寨是第一站


“到目前为止,手术依旧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白内障的情况对此说明。在家看病,不再成为潮流,拖病不治,已成为患病重度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先生的父亲已经被白内障折磨了十几年,在今年,他终于下定决心接受白内障手术。在手术成功后,陈先生的父亲不仅走出了离开了两点一线的生活,还走出18平米的小屋。


从前的他不修边幅,现在的他却喜爱捯饬自己。而且在看到儿子的时候,他的双眼也不再迷蒙,终于能认清楚眼前的人了。这一刻,无论是父亲还是儿子,心里满满都是欣慰感。


和陈先生一样通过手术解决困境的,还有来自柬埔寨的谢可。


在金边,谢可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摸索眼镜。800度高度近视的他,没有眼镜就没有了生活。


“有时候忘记眼镜的位置,一整天的心情都会郁闷,即便最后找到了,也会因为浪费这些时间而痛苦”,谢可谈到。


近视带来的不便利,影响了他整整25年。在戴上眼镜之后,他的自信翻然滚烫,但在卸下眼镜之后,脆弱也岿然可见。


在痛定思痛之后,谢可选择在金边进行了双眼矫正手术。现在,他的度数已经恢复正常,也重新扬起了自信。


像谢可一样解除视力威胁的,还有一位来自于柬埔寨60岁的林女士。现在处于高龄的她,一直备受白内障的折磨。


这么多年,她在家进行保守治疗,或者奔走于当地的一些初级诊所,一直没有医治成功。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老年人得白内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需要刻意治疗。


但是白内障已成为全球第一的致盲性眼科疾病,“没有任何疾病是理所应当存在的”,无论对于任何人,如有治疗的可能,都不应该放弃。


所以即便到了60岁,林女士依旧在金边进行了白内障手术,目前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效果十分好,曾经感到郁郁寡欢的她,现在也变得十分开朗健谈。


谢可和林女士何其幸运,能在柬埔寨获得这样的治疗,也能在自己原本缩卷的人生中,重新张扬着自信。而让他们重新拥有自信的,就是来自中国的厚生金边眼科医院。


虽然才入驻柬埔寨不久,但是他们已经为上千位病人进行诊疗和医治。


来自瑞士的Curdy、来自中国的宋老先生、来自湄公河诊所的院长···


越来越多的眼疾患者,在厚生金边眼科这里获得有效治疗。



柬埔寨是厚生眼科为中国输出医疗技术的第一站,同时,也是慈善行动的第十八站。


在国内,厚生眼科团队已经在17个地方完成了慈善行动,从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凡是厚生眼科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慈善的印记。


目前,厚生眼科在国内已经为2万多人进行免费义诊,为2000多人进行了手术。


在未来,他们也想走出国门,将柬埔寨视为海外输送力量的第一站,让更多的眼疾患者可以重燃滚烫的人生。


从中国到柬埔寨,从上海到金边,厚生的“光明行”慈善活动,一直在前进。


厚待苍生,从缩卷的人生,到光明的未来,柬埔寨是第一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投稿、爆料请加小茜微信:www-58cam
  柬单网招聘  1.新媒体编辑  2.柬语翻译欢迎有意者发送简历到:info@58cam.com
【相关链接】

2021 年柬埔寨的七件大事:多个与中国相关

24岁美丽华裔女孩,从一个自卑到自信的蜕化之路

到柬埔寨后真正明白的道理:钱有多重要...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柬单网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