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知道新中国从哪里走来吗?

2016-09-26 阳江妇联


来源:燕赵女性


作为“帝都”北京的守门员,咱河北的党史故事可以说是数都数不清啊,新中国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now

跟随“党历史故事接力传播”活动的步伐

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踏着先辈们的足迹重走党史路--西柏坡



1“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新中国的曙光。


2“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一)历史背景: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

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0118rzyq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首部土地法: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彻底的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大纲颁布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解放区有一亿六千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37%)。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这是东北哈尔滨顾乡区靠山屯的翻身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了,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翻身农民掏心窝子的话,表达了他们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感激之情。

(三)解放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1947年11月6日,我军对石家庄发起进攻,经6昼夜激战,于12日解放石家庄并在大石桥下活捉了敌第32师师长刘英,共歼敌24000余人。

石家庄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采用攻坚战术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并为我党接管和建设大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战役胜利后,朱德到晋县的侯城村与指战员一起总结了攻坚战术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四)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为了迎接革命的新高潮,更好地解决大规模战争的财力供给问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 1947年7月14日,华北财经办事处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由董必武任主任,南汉辰、薛暮桥、杨立三、汤平为副主任。华北采办成立后,统一协调除东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财力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军工生产。在中央工委的关心指导下,1947年晋察冀边区在距西柏坡45公里的西部山区建立了一座水力发电站——沕沕水发电站,这是我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被誉为“边区创举”。此外,在中央工委的领导下,各解放区都建立了许多军火工厂,为前线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火物资,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194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五)指挥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大决战展室,一辆木制小推车静静地停放在展室中间。据统计,三大战役期间共出动大小车辆141万辆,如果把它们按两纵队来排列的话,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是解放区流传的一首民谣:

最后的一担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


(六)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其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


2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一切到会同志须于二月二十八日到达中央。”2月底,参加会议的同志陆续来到西柏坡。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场就设在西柏坡中央机关大院的大伙房里,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中央候补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计64人。会议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会上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四种情绪还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走进北平,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3“烽火巾帼开先河”1

成立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

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5月随中央后委进驻西柏坡,机关设在距离西柏坡一公里处的东柏坡村,对外称工校女生部,中央妇委工作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同志负责。在这里,中央妇委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筹划了新中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组织代表参加了国际民主妇联第二次大会,召开了解放区妇女代表大会,开创了新中国妇女工作的先河,创下了不朽的业绩。1949年3月,中央妇委迁往北平。 

走进中央妇委旧址的展馆,一幅幅珍贵照片和陈列实物向参观者无声地诉说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在中国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妇女群众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无私牺牲。蔡畅、邓颖超、张琴秋、杨之华、康克清、帅孟奇等中国妇女运动先驱都曾在此工作、居住,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她们领导广大妇女在参加生产、土改和支前过程中,开展了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民主和睦、妇女有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等一系列的争取妇女权利的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组织等诸多方面为新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立了不朽的业绩。

68年的历史永不褪色,红色基因在这片革命热土发扬、传承,这里每天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缅怀瞻仰。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央妇委机关住在离西柏坡只有一里的东柏坡村,当时的副书记邓颖超担任中央妇委代理书记。中央妇委对外称工校“女生部”。


蔡畅

蔡畅(1900-1990),原名蔡咸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

蔡畅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邓颖超

1948年5月,邓颖超主持召开中央妇委会议,会上,她系统地谈了中央妇委的性质、作用、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加强中央妇委建设的重要意见,很快健全了中央妇委的机构班子。

2

妇女支前热情高涨

在三大战役中,妇女群众在发展生产、支援长期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上担负起了重要任务,她们缝军装、做军鞋、加工军粮、救护伤病员,涌现出了很多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支前积极分子。

戎冠秀

在西柏坡,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广为流传。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是平山县下盘松村人,连续六年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护理八路军伤员。她一生中曾送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参军,十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开国大典。而在当时的全国革命领导中心,戎冠秀只是众多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妇女群众之一。

戎冠秀

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作为不朽的丰碑,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


大家都在看都在转!点击蓝字~


720°全景展示“重庆谈判”,让我们一起穿越


警惕!这四个蛇蝎美女已经让很多家庭妻离子散!


一个温暖的家,离不开女人!


巾帼建新功  共筑中国梦

长按二维码关注阳江妇联


亲… 赞一个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